开国大校想见毛主席,被拦住后:把我绰号报上去,主席肯定会见我

晋朝古韵中 2025-02-13 17:05:34

1958年,新中国成立九载,水泥仍为战略物资。其分配需严格限定,以确保合理使用。

这一年,保定军分区司令员、开国大校李德才,为建篮球场,即刻乘火车赴京。此行目的是求见毛主席,希望获批水泥。

【把我的绰号报上去】

战争与和平时期截然不同,李德才抵京后径直前往中南海见毛主席,却被警卫员当场阻拦。

新中国授衔仅3年,中南海多见元帅、大将等高级将领。李德才身为大校,直接请求见毛主席,警卫员出于谨慎考虑,遂将其阻拦。

李德才心生不满,抱怨道:“红军时期易见毛主席,如今和平年间却难见一面。”警卫员解释,见主席不难,只需事先向中央办公厅预约即可。

闻此,李德才怒气更盛:“我乃李德才,岂有见毛主席还需预约之理?”

警卫员不识李德才,职责在于守护中央领导。因此,无论李德才如何言说,警卫员坚持原则,未予放行。

此时,李德才偶遇一位中央领导的孩子。延安时期,他曾负责中央家属队,对孩子颇为熟悉。孩子认出李德才,主动上前打招呼,称呼他为“李叔叔”。

李德才笑道:“他们阻我见毛主席,我写张纸条,署上绰号,主席定会见。你帮我递进去,可好?”

孩子立刻应允,李德才急忙示意秘书取来笔纸,端正写下:“主席,望见一面,李德才(土佬)。”

李德才预测无误,次日,两位受毛主席派遣的同志寻至北京军区招待所,见李德才正休息。李德才略显不悦,质疑道:“你们命令我去,我就必须去?”

两位同志略显尴尬,但鉴于李德才迫切想见毛主席,他们未再拖延,迅速上了车。

李德才为何确信,报出绰号后毛主席定会见他?

【大渡河边英雄多】

李德才乃江西萍乡人士,家境贫寒,自幼割草放牛、耕地劳作。时值中国社会变革,然对其影响甚微。他投身红军,皆因不堪忍受贫苦生活。

22岁时,李德才投身革命,参与农民运动,但非其所长。红军扩军时,他如愿加入。尽管家境贫寒,他却身高八尺,因此入伍后即被分至机枪连。

男人多爱枪,李德才亦然,尤嗜机关枪,故对打仗极为热衷。数年间,他为革命立下大功,成长为我军杰出的机枪手。

红军强渡大渡河,李德才与神炮手赵章成调至前线掩护。此役英雄辈出,李德才虽未渡河,但事后党组织认可其功,赐予与勇士同等的奖励。

李德才性格“顽劣”,在枪林弹雨的岁月里,他赢得了一个广为人知、连中央领导人也知晓的绰号。

1930年一役,部队获大量战利品,每位战士得新式军裤一条。裤前设拉链,众人一时难辨正反面。

李德才索性将带口子的那面穿在身后,被问及原因,他坦然答道:“这样方便解手。”

黄公略首长后来纠正了李德才,戏称他为土佬。自此,李德才“土佬”的绰号在众人间传开。

红军渡大渡河时,红一军团首长召见李德才。稍后,毛主席等渡河,闻李德才战斗英勇及其绰号,众人皆大笑,连平素寡言的林彪也忍俊不禁。

【主席,你送我点东西】

李德才给党中央领导留下深刻印象,抗战、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中,他多次英勇表现,立下卓著战功,令中央领导深感钦佩。

1953年,李德才自抗美援朝前线归国,毛主席特嘱妥善安排其工作。党组织提供两选项:任北京后勤部门主管或回地方野战部队,供李德才抉择。

李德才多处负伤,上级与妻子劝其留京便于治疗,他坚持下地方,遂被调至河北保定任军分区司令员,后续被授予大校军衔。

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河北省委、省政府及军区迁津,为李德才留后勤部驻地。他深感欣喜,遂决定在此建篮球场,供同志们闲暇时锻炼。

建篮球场需水泥,彼时水泥为战略物资,且近岁末,河北库存已罄。李德才无奈,只得赴京求助于毛主席。

李德才上报绰号“土佬”后,顺利获得毛主席接见。

交谈中,毛主席帮李德才解决了水泥问题。临别时,李德才想到一事,对毛主席说:“见你一面不易,能否赠我物品一件,以作日后念想。”

毛主席点头后,赠予李德才一支钢笔与一条皮带。李德才满心欢喜,随即离开中南海返回保定,并成功建造了一个篮球场。

李德才因多年前的伤病,身体状况长期不佳,最终在1960年以56岁之龄离世,令人惋惜。

0 阅读:0
晋朝古韵中

晋朝古韵中

晋朝古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