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张灵甫与湖南王家年仅妙龄的独女王玉龄,于上海金门饭店举办婚礼,王玉龄比张灵甫小25岁。
同年,张灵甫获任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师长一职。
1947年3月9日,张灵甫与王玉龄之子张道宇在南京二条巷焦园一号花园别墅诞生。
同年5月,张灵甫指挥的74师在孟良崮被华野数十万军队包围,最终遭遇全军覆没的命运。
数月后,王玉龄得悉不幸消息,因幼子尚小,她强振精神。随后,作为国民党烈士家属,她接获动员电话,要求其前往台湾。
1948年年底,王玉龄无奈携子张道宇与母亲罗希韫逃往台湾,面对裹挟之境,她别无选择,只能带着至亲远离故土。
在台湾,王玉龄与儿子及母亲生活拮据,条件颇为艰苦。
王玉龄后来回忆道:那段经历让她深刻铭记,她曾说,在那段时光里,种种经历都成为了她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虽张灵甫为烈士,我所得甚微,月仅数十斤米油,需自办手续领取。我从不借贷,拒特工工作因酬劳菲薄。每年5月16日台方追悼会,我必须参加,心灵创伤反复难愈。
1952年,王玉龄在姨夫孙立人(时任台湾地区陆军总司令)的协助下,办理了赴美护照,留下6岁儿子给母亲照顾,独自前往美国。
张道宇随后与外婆在台湾过上留守生活,家境贫寒,每日饭菜仅有一个咸鸭蛋。
王玉龄在美国生活艰难,她上午工作,下午及晚上学习,既要负担自身开销,又要节省寄钱回台湾给儿子和母亲。
1957年,王玉龄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随后在罗斯福医院及五星级饭店任会计,最终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长达21年,直至退休。
儿子12岁时,王玉龄将其接至美国。此后,张道宇与母亲重聚,并在母亲陪伴下成长。
成年后,张道宇身高达一米八三,在美国亦十分显眼,然而王玉龄对此并无特别之感。
后来,张道宇得知,父亲张灵甫身高达一米八七。
在美期间,张道宇与国民党陆军中将方先觉之女方晓梅成婚,并育有一子,命名为张允泽。
成家后,张道宇在台湾创办了公司,专营进出口贸易。
这条人生道路与父亲所走的截然不同,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父亲的影响血脉相承,他自母亲王玉龄处逐渐了解诸多父亲事迹,并亲自探访了台湾陆军军官学校内的灵甫楼。
张道宇多年来在台湾、东南亚及美洲间奔波,近来对大陆心生向往。
他对母亲陈述道,那个地方才是我们的根源所在。
王玉龄被儿子的话触动,她也期盼能重返大陆。当年她的离去,实属无奈之举。
王玉龄回忆往昔离开大陆时表示,那段经历让她印象深刻。她曾说,那段时光的记忆至今仍然清晰,逻辑与情感皆历历在目。
1948年下半年,南京国民政府官员家眷纷纷收拾行装,欲往台湾、香港或海外逃避。溪口“总统府”频繁来电催促,并警示不走之弊。我们无奈欲离乡,孤儿寡母携老母,前路茫然,彼时对台湾亦一无所知。
1973年前,王玉龄在纽约华人圈活跃并蝉联两届华美协会会长,后突接周恩来总理邀请,望其能有机会重返大陆探访。
王玉龄接获邀请,兴奋难眠至天明,终在离别故乡25载后,实现了回归的心愿。
1973年后,王玉龄持续与大陆联络,直至1997年,她携母亲自美国返回长沙故乡,并决定在大陆定居。
张道宇1995年即在母亲支持下回到上海投资并定居,早于他人展开此行动。
张道宇此刻心境终得安宁,多年漂泊海外,虽幼时离大陆无记忆,但大陆万物皆让他心安,此感似天生,令他倍感奇妙。
定居上海后,他事业蒸蒸日上,产品不仅遍布全国,还成功远销至欧美,这让他倍感欣喜。
事业成功后,他投身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活动,携手张自忠将军之孙张纪祖,旨在让人们铭记抗日英雄,为他们的晚年提供更多保障,不忘先烈牺牲与奋斗。
2003年,王玉龄之母罗希韫,亦即张道宇之外婆,于长沙逝世,终年101岁。
王玉龄在母亲生前悉心照料,1997年回归大陆后,她长期陪伴母亲居住在长沙,尽展孝心。
2005年,在母亲离世后,因儿子一家居住于上海,她随即迁往上海定居。
2006年,张道宇之子张允泽成年,或因隔代遗传,其容貌酷似祖父张灵甫。
张允泽对自己身高略有“不满”,他提到:“爷爷1.9米,父亲1.87米,我却只有1.83米,儿子更是1.81米,张家身高似乎逐代递减。”
张道宇身高181,后踏入演艺圈,成为演员及模特。在江西拍摄的电视剧《决战上高》中,他饰演了祖父张灵甫一角。
王玉龄见儿孙成就,深感欣慰。她一生未再婚,晚年致力于亡夫张灵甫相关事务,频繁接受采访,持续为其发声。
2003年,尚未完全定居上海时,她已在浦东玫瑰墓园为张灵甫建衣冠冢,墓碑镌刻赠亡夫之语:
昔日结识君子情,恩爱深重铭于心。四七战火成永别,凄清往事不忍忆。
2021年10月9日,王玉龄在上海家中去世,享年94岁。她一生未再婚,守着与亡夫的回忆度过大半生,自此结束了其曲折且传奇的一生。
母亲离世后,张道宇把父亲照片从母亲房间移至自己房间,怀着对双亲的思念,他依然坚持参与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