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江西萍乡,巴掌大却有5个城门,鳌洲书院见证盛世文风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4-04-03 02:45:07

江西萍乡,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春秋属吴国,战国为楚地。明清均属江西省袁州府。民国时期,属第二行政区。萍乡是中国近代工业起始最早的城市之一。

一座城市,因为有历史而厚重。如果文字不够直观,那就用图片来诠释。

萍乡城池示意图

笔者有幸搜集到一些民国时期萍乡老照片,每一张虽然很陈旧,但很真实。过去的萍乡古城,其实很小。共有四座城门:来阳(东)、达秀(南)、连湘(西)、通楚(北)。

另外,在西门与南门之间,还开有一个门,当地人称其为“小西门”。几座城门外对应的桥是:亨泰桥、萍实桥、香溪桥、通济桥。

1939年,站在高处俯瞰萍乡。萍乡城墙高大雄伟。城内一栋栋房屋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边,期间还点缀着一些欧式建筑。城墙外,水田像一块块不规则的镜子。

这是萍乡古城东门外的景象。来阳门高大的城楼,巍峨壮观。城门外萍水河上这座三孔桥叫亨泰桥。

亨泰桥,位于萍乡市城东,俗称东门桥。该桥始建于北宋,清代三次重修。亨泰桥是进出东城门的必经之路。照片拍摄于1939年。

这是位于萍乡城郊外的一处古建筑,雕梁画栋、飞檐高挑,看上去规模不小。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有人说,这可能是建在金鳌洲上的已经消失的鳌洲书院。你觉得对吗?照片拍摄于1942年。

这是民国时期的横龙寺。该寺位于萍乡城西,始建于宋,旺盛于明,一直保留到至今。寺庙后面有大片的竹林,环境非常幽静。

这是位于萍乡城南小西门附近的香溪桥。该桥始建于宋宁宗年间,是一座木桥,起初叫仙桂桥。后来该桥改建为石桥,更名香溪桥。当时有民谣:金鳌洲撑香溪桥,玉带不离朝。

香溪桥为石拱桥,横卧萍水河上,桥身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香溪桥直通鳌州书院,然而,却在上世纪八十中期毁于洪水。

这是1926年的鳌洲书院景象。史料记载,鳌洲书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余年历史,书院屡毁屡建。自古以来,鳌洲书院培育了众多才俊之士。

2016年,在小西门萍水河的金鳌洲上兴建鳌洲公园,重建鳌洲书院。鳌洲书院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将被赋予更加深远的时代使命。

这是位于萍乡市城区南门外宝积寺内的罗汉松。宝积寺,始建于唐南周广顺(951年-953年)年间,起初叫“星居寺”,又名梵林寺。这棵罗汉松,为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亲手种植。

民国年间,寺内有殿堂楼阁、寮房亭榭等建筑38座。如今的宝积寺巍峨庄严,布局严整,错落有致,殿堂、寮房英姿高耸,气魄雄伟。

1930年,萍乡安源煤矿景象。安源煤矿创建于1906年,性质是官督商办。起初叫“萍乡等处煤矿总局”,因地处安源,俗称“安源煤矿”。

安源煤矿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煤炭基地之一。

1939年,安源煤矿的矿坑景象。当时的安源煤矿,是中国最早采用机械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

历史上的安源煤矿,还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照片中这几栋建筑,是当时的安源路矿最早的俱乐部所在地。俱乐部位于安源镇牛形山东南坡山脚下。照片上,两名工人站在俱乐部门前,照片上部清晰写着“安源路矿工人老俱乐部”字样。如今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胜利后旧址——半边街广场。

这是安源炼焦厂老照片。厂区规模宏大,一栋栋厂房,高大的烟囱。炼焦处引进外资和西方先进技术。

1914年,由汉冶萍公司选送的优质焦炭,参加罗马世界博览会,获得最优等奖,也是中国煤炭第一次在世界获名牌大奖。

这是当时镶嵌在安源炼焦厂墙壁上的煤焦商标图案。锤子和斧头交叉,生动地体现了安源煤矿的气质和内涵。

安源炼焦厂内的一处炼焦土炉。这是传统的炼焦方式,几百座土炉,看上去非常壮观。俗称“萍乡炉”。

俞彤甫是安矿土炉炼焦处长,结合自己10年炼焦实践,不断改进技术,于1908年编写出图文并茂的土法炼焦技术专著《安源煤矿土炉炼焦附图详说》一书,并在全国发行。

30年代,位于安源煤矿厂区内的煤质化验室。工作人员正坐在显微镜前,对煤炭的固定碳、硫、磷、发热量等,进行认真仔细地验分析。如此严格专业的质检,保证了煤炭的质量。

从1898年到1939年,安源煤矿共生产原煤1750.84万吨,并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诸多第一。当时建矿方略是:“定矿界、设电局、建仓积谷、兴学储才”,以西法大举建设安源煤矿。安源煤矿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为中国的近代工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栋建筑,可非同一般,旧址位于安源煤矿。它是中国煤矿第一家银行,发行有纸币。由于当时使用硬通货不便兑换。于是,1899年创办了我国煤矿第一家银行,也是萍乡首家银行——萍乡煤矿官钱号。设官钱号、仿行钱洋纸币。

民国时期,安源煤矿命运多舛。1939年,江西南昌被日军占领,安源煤矿优质丰富的煤炭资源,很有可能会落入日军手中。安源煤矿奉国民政府之命,遣散所有工作人员。

并且拆迁和搬走重要的机械设备,还炸毁了矿井和一些建筑。从此,安源煤矿被关闭长达15年之久。照片中这栋厂房建筑,只剩了山墙孤零零矗立在那里。

这是位于江西萍乡郊外的一座水车。这种水车在过去的乡下很常见,利用水力带动水车转动,就能将河里的水提灌到高处的农田里。

不得不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这种水车了。不过,在一些民俗博物馆、乡村景点上,也还能看到这样的水车。

30年代,在萍乡城外的一条大路上,摄影师遇到一名男子,他正挑着货物赶路。从照片上,应该是一名进货的小贩,但是看不出他挑的是什么物品。

过去的日子很苦,淳朴勤劳的萍乡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一直都在努力为生活打拼。也正是因为萍乡人民的努力奋斗,今天的萍乡经济才不断的发展壮大。

1908年,安源煤矿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联合,改称“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总经理盛宣怀。汉冶萍成为中国首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近代企业、亚洲最大的煤铁联合企业。

同时,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还发行了亚洲早期的股票。在片中这座建筑,就是当时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大楼,看上去非常气派。

这是当时汉冶萍公司发行的股票。票面信息十分详实,印刷字体苍劲有力,皆为套色彩印。你是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有年代感的纸质股票。

盛宣怀,江苏武进人,秀才出身,著名教育投资家、实业家和慈善家。1896年,张之洞保举,承办汉阳铁厂。1908年,任汉冶萍公司董事会会长,是萍乡煤矿创始人。

这是建矿初期的八方井煤矿景象。八方井与总平巷同时开凿,1904年竣工,是安源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八方井为立井,井筒八方形,直径4米,深度160米。

从这张照片看,当时的八方井规模不小。1931年6月,安源连日突降暴雨,雨水灌进井内,致使井口被大水淹没,八方井从此被废弃。

这栋欧式建筑,是建矿初期的盛公祠。该建筑位于今安源区安源镇,是原来的萍乡煤矿总局旧址,始建于1898年。起初是矿局总公事房,后来成为外聘的德国工程师的宿舍。

1916年,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宣怀去世。矿局为了纪念他,遂将这栋建筑命名为“盛公祠”。如今,历经百年沧桑,盛公祠建筑保存完好。

民国时期,江西萍乡发电厂全景。高大的厂房,林立的烟囱,数不清的电缆线。预示着这里每天不断输出电力能源。如今,这座老电厂已经看不到了。

该电厂始建于1900年,安源煤矿还向德国购买了一台125千瓦直流发电机组,所发电力供总平巷电机车运煤及矿井运输巷道照明。成为全国第一家使用蒸汽作动力和锅炉发电的煤矿。

民国时期,江西萍乡农村,一名老太太正在厨房里做饭。在过去,像这种土锅台在当地很常见。照片很陈旧,但是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结束语:回看民国时期江西萍乡老照片,每一张都有故事,深藏着萍乡人的深切记忆。时过境迁,如今的萍乡,是江西重要工业城市之一,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可以相信,萍乡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0 阅读:1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