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体制情况的都知道,国企早已经去行政化,没有具体的行政级别。不过,国企领导班子成员都是由上级党委、政府进行任免,具体会参照一定的行政级别进行管理。
至于国企的中层正副职,是由国企本身自行管理任免,没有任何行政级别。

一、谈下国企所谓的行政级别问题。
很早以前,国家就明确了国企去行政化,不得规定国企具体的行政级别,也不能宣传宣布行政级别的相关情况,目的是要做好政企分开。
只不过,国企毕竟带着国有属性,国企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国家干部,按照干部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相应的党委政府进行管理任免。
比如普通地市级的市属国企单位,其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位正职分别由市委市政府任免,享受正处级干部各项工作待遇(包括参加活动、参加会议、阅文权限等),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调任到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任职。
另外,国企领导班子成员副职也由市委市政府任免,享受副处级干部相应待遇,也可以调任机关事业单位任职副处级领导职务。当然,国企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是没有编制一说的,日常缴纳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而非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
对于市属国企说得简单些,就是国企本身没有行政级别,但是其正职领导属于正处级干部,副职领导属于副处级干部。基于此,一般人都会将其对应为正处级国企。
尤其是在国企内部,为了彰显企业的标准和统一,凸显其正规性,总喜欢套用行政级别,有的发文还喜欢标注所谓的“处级、科级”,只不过这种仅限于其国企内部,其他部门是不予承认的。

二、讲一下区属国企的有关情况。
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的市辖区属于绝对少数,其规格和普通地级市的市辖区规格不同,仅以普通地级市为例。
普通地市的市辖区为正处级规格,因此区属国企的正职就是“正科级”,副职属于“副科级”,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正副职领导的档案由区委组织部负责管理,人员由区委区政府负责任免。
区属国企当中的中层干部,其人事档案由国企自行保存,也可委托人社部门保存,其任职由国企自行任免,不需要向组织部门报备,有的地方会要求向同级国资部门备案。
所以,区属国企的中层干部实际上根本没有行政级别。当然,有人会将其与机关事业单位的中层副职类比,认为其对应副股级。但是,要知道股级干部是不被国家认可的,毕竟在公务员法中没有股级这一序列,股级干部是所有县区的内部粮票。
在普通地市级的区属国企中,普通干部只有成长为国企的副总经理以上领导职务,其人事档案才会被移交至区委组织部,成为一名区管干部,今后才有机会向更高的平台发展。
除此之外,区属国企内部的中层干部,仅在国企内部承认,跳出区属国企是不被认可的。想要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只有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一条门路。

三、讲一下国企干部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任职的政策依据。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可以与国有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交流方式包括调任和转任;国有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公务员调任规定》对于国企干部进入机关和参公单位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
因此,从法律层面上看,国企管理人员进入机关任职,是有政策支持的。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
1.按照调任程序实施。此类调任的前提是,个人首先要成为国企的领导班子成员,纳入同级组织部门的菜篮子,由组织部门统一调配实施,不过难度比较大,机会比较少。
2.参加公开选调考试。此种方式相对比较公平,但是对个人要求也很高, 至少得是市属国企以上的副职,省属国企中层副职,以及央企三级子公司副职以上,同样也需要一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