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单位招考写的是备案编制是怎么回事?和编制一样吗?

白秋观看趣事 2025-04-10 03:07:22

备案制目前只存在于部分事业单位,公务员行政机关不存在备案制一说。

编制备案制目前主要是部分公立医院和高校在执行,备案制人员同属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只不过不占用单位的事业编制,也无法在编办的编制系统中查询到个人名字。

一、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有关情况。

事业单位实行“逢进必考”,除了军官转业、军士安置工作等政策性安置情况之外,只有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才能进入,上岸后办理聘用手续,并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在职正式工作人员与单位建立的是人事关系,而非企业的劳动关系。

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不适用《劳动法》,而是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进行管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

不过,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也就是公立医院和高校的正式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事业单位的在职在编人员,也就是拥有事业编制的人员;一种是编制备案制人员,不占用单位事业编制,不在编办进行实名登记的人员。

二、备案制的有关概念。

所谓备案制,是指事业单位不使用事业编制招录人员,但录用后必须报人社、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享受与原在编人员同等待遇的一种用人方式。

事业单位的编制像公务员行政编一样实行编制总量控制,不过相对会松一些。单位事业编总数由编制部门核定,正式工作人员使用事业编,需要在编办完成实名编制登记,编制属于个人,一直到退休才能释出,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可以相互调动。

事业单位编制核定好处在于控制单位人员规模,有效节约财政经费。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占用编制,所以工作稳定性很强,人员一旦躺平很容易引起效仿,不利于单位发展。而且,由于编制刚性郭强,事业单位本身缺乏用人主动权,无法自主决定用人事项,一旦遇到工作量增加、人员紧缺的情况就会力不从心,不能及时补充解决。

基于此,事业单位中的公立医院和公立高校开始探索试点编制备案制,也就出现了备案制教师和医护人员,这也是为何会在一些事业单位招聘时出现“备案制”字样的原因。

编制备案制,就是编制部门结合事业单位实际,仅给核定一个编制总数,但编制不固定到某一个人,属于单位、也属于岗位。

以此,事业单位就拥有了自主人事权,可以相对自由的调配人员,比如末位淘汰、随时引进人才,建立激励工作机制。

不过,备案制的编制不属于个人,也没有在编办实名登记。备案制人员在单位工作时占用单位或者岗位编制,但是一旦离开单位也就自动失去了编制,典型的占编不入编,编随岗走但不随人走,这也是 为何无法在事业单位之间进行调动的原因。

三、备案制人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异同。

从编制备案制的特点不难发现,编制备案制和事业编制有共同的特点:

1.都是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

2.都适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管理,包括岗位晋升;

3.都可以参加职称评聘,享受一样的竞聘上岗权力;

4.都纳入财政统筹,享受相同的工资待遇和社保福利。

当然,两者之间的优劣也很明显:

事业编人员可以在事业单位之间相互调动,还有机会通过调任成为公务员,上升空间还有很多。同时,稳定性也非常高,即便遇到事业单位改革,也不用担心失业,顶多交流至其他事业单位继续工作。

但备案制人员说白了更像是占用单位编制的临时工,一旦遇到单位合并撤销,就会自动失业,无法通过交流调动,相比而言稳定性要差很多,而且也无法调任至公务员机关。

这对部分想留在体制、有志于在体制内发展的人而言,堪称是“致命”的。因此,备案制的初衷是好的,有利于人才流动、激发活力,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定的弊端。

当然,如果事业单位招聘的是备案制人员,招聘公告和岗位表中会明显备注“备案制”或“报备员额制”等字样,只需要注意甄别即可。

0 阅读:169
白秋观看趣事

白秋观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