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二舅”这副药,能包治百病吗?

第三眼界 2022-07-31 14:47:48

《二舅》刷屏,但“二舅”真能治好打工人的精神内耗吗?

最近,B站一支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片子火了。在如今网络热点层出不穷,一个接个转瞬即逝的背景下,“二舅”的刷屏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其偶然在于,这样的视频其实算不上多么出众,不过是视频化的人物小传而已。如果你去某些论坛或者书籍网站搜索,会找到无数个类似的故事文本;或者去某音、某快搜索,也能找到大量类似的故事。

而必然在于,“二舅”生逢其时,除了这两年农村题材逐渐走俏的客观原因,其也恰好击中了很多人的柔软内心,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不火是不可能的。

看完《二舅》,其实笔者也很有感触,也能够充分理解很多人二刷三刷之后的各种感动和敬佩。然而感动和敬佩之余,我们真的学会了豁达面对人生逆境的大道理吗?即便真学会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又能真的“淡看花开花落”吗?

每个人都佩服二舅,然而没有人真正想成为二舅。二舅不过是另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二舅的故事也不过是一碗可以让绝大多数人感动到落泪的浓烈鸡汤而已。

即便我们能从二舅的励志人生里学会很多大道理,但“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多数人的宿命。这样的看法固然悲观和令人沮丧,然而这就是世界的真相。

我们成不了二舅这样面对人生逆境,依然活得洒脱的人,正如很多人读了《乔布斯传》成不了乔布斯,读了《富兰克林传》也成不了富兰克林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自己的影子或分身而已,就像看超级英雄电影,也希望自己可以和他们一样。

社会已经高度内卷,而造成如今企业和打工人各种内卷和内耗的原因多种多样,不是个别企业和个人可以扭转的。而面对这种现状,没有人可以不带情绪地置身事外。

就在“二舅”频频刷屏的当下,依然有很多让人愤慨和无奈的事情正在发生,比如某国企员工的高调炫富,比如某新入职员工的加班猝死。

社会仍然是不公平的,有人恣意显摆,有人卷个不停。企业可以不卷吗?打工人可以不卷吗?——你不卷,总有人替你卷。

经济不景气加上疫情反复,在“降薪、裁员,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成为当下多数企业常态的时候,企业家尚没有选择的余地,打工人有什么底气和理由说“不”呢?

舆论对二舅几乎一边倒的称赞,已经让二舅逐渐“被偶像化”,而党媒央媒的接力发声,则更让二舅加盖了官方戳,导致舆论更加狂欢。

而这既是一件好事情,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好处在于,这样正面积极、正能量的励志故事,正是主流舆论看中的,能得到权威媒体的背书,自然少了很多是非和叨扰。而坏处则在于,人们对异见的容忍度会降低。

就事件本身而言,由于存在多个面向,加上每个人认知不同、立场不同,故必然有杂音存在。然而,这些杂音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口诛笔伐。就事件而言,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不能因为意见相左,就干戈相向。

生活里只有一个二舅,我们需要对媒体的吹捧和许多人的称赞保持警惕和一丝清醒,因为他们眼中的二舅已不再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二舅,而逐渐成为一个符号,并逐渐有了陌生化和神化的倾向。

实际上,正如个别媒体所言,我们并不能从二舅的励志人生里找到自己人生的解药,我们不过是或主动或被动地在舆论的裹挟下,享受着又一场精神共鸣的狂欢而已。而狂欢过后,一切终将归于平淡,因为二舅的人生和你我的人生并不相通。

“二舅”这副药,并不能包治百病,它医不好我们多数人的精神内耗,而我们能收获也只是一丝假象而已。

可即便如此,我们仍有收获,毕竟人总是需要精神激励和某种幻想来支撑自己不断前行。

0 阅读:7

第三眼界

简介:分享商业洞察,开拓思想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