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菜大嫂到副国级领导,再到公司老板:她用坚忍谱写非凡的人生

俊德谈历史 2023-06-10 06:07:0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出身草根阶层、活跃在各战线的生产标兵或先进劳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从而步入政坛,成为国家领导人。如陈永贵、倪志福、吴桂贤、李素文等。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以“卖菜大嫂”的身份走进北京,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李素文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李素文1933年在沈阳出生,原籍河北乐亭,与李大钊是同乡。因为家穷,又是生活在日占区,李素文连小学都没能上完就回家帮工。一直到她长大成人,结婚生子,都一直在家里务农。

1956年,李素文随丈夫来到沈阳。一年后,她意外地得到一个做售货员的机会。

在那个年代,商店售货员可是人人羡慕的好工作,是“吃公家饭”的。她一个刚从农村来的小媳妇,大字不识几个,怎么得到青睐的呢?

原来,李素文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心灵手巧,点子多,脾气好,人又勤快,街坊邻居都很喜欢她。当时正好沈阳市南塔商店第二门市部缺一个卖菜的,就有人把李素文介绍过去。几天试工后,负责人对她很满意,就把李素文留下专门卖菜。

当上了售货员,李素文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整天琢磨着怎样把菜卖好。

有一段时间,她发现新进来的果脯质量非常好,但问的多,买的少,李素文很纳闷,不知什么原因。直到有一天,一位老人问有没有小盒装的果脯时,李素文才恍然大悟:原来顾客是嫌果脯盒子大,价格高。

想明白之后,李素文找到领导,建议把果脯分成小盒包装,并对不同品种重新搭配。结果这样一改,果脯销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还有一次,有顾客问李素文一种菜的做法,她答不上来。换作别人,可能根本不把这当回事。但李素文不一样,她觉得如果要做好售货员、卖好菜,就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为顾客服好务。

为此,她买了一个笔记本,记下商店里常见蔬菜,跑到一个单位食堂向一位有30多年烹饪经验的老厨师请教,把菜的营养成分、如何配菜、如何烹饪都详细记下来甚至背下来。这样再遇到有人问她什么菜怎样做时,她就能流利地解答顾客问题,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李素文的不简单之处,还表现在她不仅只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发现其他同事也缺乏相应知识后,请党支部出面,以单位名义把老厨师请来给大家上课。

李素文后来一直坚持这种做法,直到成为劳模,还和其他劳模一起,串联了全市几百名卖菜售货员,组织学习班,请大饭店的厨师来讲课。

当然,如果只满足于卖好菜,李素文的人生也不会有后来的巨大改变。

为了把自己的服务工作做得更好,李素文会留心商店周围住户的情况,比如谁家几口人、在哪里工作、有什么具体困难,等等。

曾经有那么几天,她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在冬天独自出来买豆腐,就猜想这家人可能遇到了困难。下班后一打听,得知小孩的妈妈得了“产后风”,不能下地,丈夫又不在家,只能让小孩代买东西。

李素文就决定,不能把自己圈在柜台里,应该经常走出去,帮群众解决困难,让不能出来买菜的老人和有困难的人也能吃到菜。于是,她向领导提出“送货到院”的建议——

对老、弱、病、残者“早访晚送,晚访早送,访送结合,分片包干,送货上门,服务到家”;对双职工家庭没时间买菜的,实行“预约售货”的办法。

早访晚送,就是早班前了解顾客的需要,下班后把菜给送过去。

晚访早送,就是晚上先了解顾客需求,第二天一早即送货上门。

预约售货,就是预先给顾客留好菜品,等顾客下班后直接来商店取走。

现在来看,李素文也许是中国最早进行外卖服务的人。

在李素文的带动下,她们商店的菜几乎供不应求,而良好细致的服务,也让该商店备受称赞,获得许多荣誉,李素文也因此成为明星人物。

从60年代初开始,李素文多次被评为全国劳模,此后,一系列荣誉和头衔纷至沓来:

全国“三八红旗手”,商业部“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沈阳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等等。

让李素文引起中央高层注意的,是她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做的《为革命卖菜》的发言。

李素文没什么文化,她的发言也是自己工作多年来的切身感受,虽然讲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但她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朴实的语言中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情感流露。以至于与会代表频频为她鼓掌,周总理更是7次带头为她鼓掌。总理在会后还把她留下来,给她以鼓励。

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1965~1966年,全国很多地方开展了向李素文学习的活动。四届人大筹备时,经李先念副总理提名,李素文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名单,后经周总理同意,上报到毛主席那里获批准。

1975年3月,李素文来到北京,住进中南海,出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职务,成为国家领导人。这一年,她刚好42岁。

从卖菜大嫂到国家领导人,李素文开启了人生中梦一般的一段岁月。国家为她配备了司机、秘书、厨师、警卫员,她频频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外事活动。

从1975年到1976年,李素文会见的外宾就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一些国家级别的领导人。

尽管如此,与那些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老革命相比,李素文毕竟资历太浅,从“草根”升任国家领导人,让她时时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工作和生活难言轻松。既缺少在国家机关的工作能力,也没有外事活动经验,会见外宾时,往往需要和别的领导人一起进行,无法单独主持这样的活动。

另外,李素文虽已成为国家领导人,工作生活在中南海,但她的工资还是原来在沈阳的62元,也是沈阳原单位发放。丈夫每月领了工资,除了家里生活所需外,其他全部寄给李素文。

但李素文在中南海应聘多,开支大,在人大开会,一杯茶就要一毛钱,出国访问也没钱做礼服,只能借别人的衣服穿;她甚至怕老家来人,因为她接待不起。但她当了国家领导,老家怎能不来人?因此李素文经常是“月光族”,月底只能大葱蘸酱对付过去。

工作和生活可以应付,但身处风云变幻的政治中心,李素文无法做到应付裕如,只能凭借自己朴素的思想感情来应对,难免出现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的问题。

粉碎“四人帮”以后,李素文很少再露面,不久就几乎完全消失了。

1978年4月,李素文回到沈阳,婉拒了组织上给她安排的工作,到市糖果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她要像从前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

就在李素文以为再也不会有中央领导人记得她时,1982年五一劳动节那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天津讲话时,两次提到李素文,称赞她是50年代的劳动模范,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工作。

胡耀邦坦诚地说:“我们不要忘记她,犯了错误不要紧,认识了就好,转过弯了就好嘛!”

胡耀邦还请天津市劳模张世珍写信鼓励李素文,让她振作起来,好好工作。

总书记的鼓励让李素文感动得流泪,她认为自己不应该心存怨念,而是要放眼未来,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一想,李素文内心豁然开朗,决定拿出以前在沈阳卖菜的精气神,在新岗位上再创辉煌。

经过5年的努力,李素文用自己的能力和汗水赢得了尊重。1983年,她被选为糖果厂副厂长,主管经营工作。后来又被选为沈阳市轻工局供销公司副总经理。

1989年,李素文光荣退休。两年后,她贷款30万元,自筹20万元,开了一家医疗床垫专卖店,实现了当老板的梦想。

因为她名气大,床垫质量也好,生意刚开张就火爆异常,让李素文非常满意。1997年,李素文又开办了一家高科技产品专卖店。

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李素文却一直有一个心病,就是自己的政治待遇一直没有恢复。这是挣多少钱都无法弥补的缺憾。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1998年的一天,李素文意外地接到通知:邀请她参加沈阳解放50周年庆典活动。

李素文非常激动,这个邀请,意味着自己的政治待遇已经恢复!

她随即做出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关闭生意红火的店铺,参加沈阳北运河保护工作,组织志愿者冬天扫雪,夏天拔草,美化沈阳,造福人民。

李素文的努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1998年8月15日上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北运河将军公园接见了包括李素文在内的30名劳模,对他们的工作和努力给予了肯定。

2006年4月,沈阳市劳动公园劳模纪念浮雕墙建造完毕。在这面名为“劳动创造未来”的浮雕墙上,李素文在一堆蔬菜水果前笑语嫣然,向人们展现了她年轻时的风采,让人们想起她温暖贴心的服务。

“我们的形象上墙了!”时年73岁的李素文哽咽着对孩子们说。

之后,李素文像其他普通老人一样,安静地生活着,每逢国家重大纪念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她总会出席。她还担任了一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宣讲过去。

2022年4月4日,李素文在沈阳逝世,享年89岁。

0 阅读:0

俊德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