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无病,只是痰和瘀,巧用两味药,化痰又化瘀

谢有良养生说 2024-04-13 07:55:38

中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上本无病,只是痰和瘀。

这话有没有道理呢?

有一定道理。

中医有一种证型就叫痰瘀互结,就是一个人体内既有痰湿又有瘀血,痰湿和瘀血搅和到一起了,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什么呢?是身体里的各种包块,像结节、肌瘤、囊肿、息肉,乃至肿瘤都可以看作是包块。

当然了,痰瘀互结不一定会长包块,当你发现自己的舌苔很腻了,像刚刚喝完牛奶一样,舌边舌尖有瘀斑,舌头一翘起来,舌下静脉粗大,像珊瑚树一样向四周怒张,这就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提示你体内已经有痰湿,有瘀血了。

这个时候可能还会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痰湿,痰湿有什么表现?头面出油,喉咙黏腻不清爽。瘀血有什么表现?嘴唇乌暗,脸上有黑斑,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感,像针扎一样,白天轻,夜里重等等。即使这些症状没有马上出现,大家也要重视起来。

化痰,陈皮不错,化瘀,三七不错。那么,当痰瘀一同出现了,怎么办?就两味药一起来用。

现代研究表明,三七能加快血管中血液的流动速度,就像一条淤堵的河流,如果水流变快,自然就能把河道中的淤泥啊、垃圾啊冲刷干净。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就像那河道里的垃圾,是我们不想要也是不需要的,三七就能给它化掉。

古时候行军打仗,三七是必备的。因为它不光活血,还能止血。遇到刀伤、箭伤、磕伤、碰伤的时候,把三七粉敷在伤口处,出血的,它能止住,瘀血的,它能化掉。所以明代大医李时珍才会在《本草纲目》里说三七是伤科圣药。

三七活血止血只是它一半的功能,另外一半是什么?补血。用的时候一般要炒一下,炒过以后补血养血的效果更好,如果你要活血,那就生用。

陈皮就是橘子皮,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橘子皮,把橘子皮晒干以后,再经过三年以上的陈化才能叫陈皮。

陈皮可以化痰,五脏六腑的痰都可以化,尤其擅长化肺里的痰和脾胃的痰。如果说平时总是吐清晰的白痰,或者说感冒好了以后,咳嗽迟迟好不过来,咳的同时又有一点小痰,赶紧把陈皮找来,泡水喝也好,嚼着吃也好,慢慢地,那痰湿就化掉了。而且它又是食物,药食同源,非常平和,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都可以吃一点。

大家可以想一下,痰湿瘀血是怎么来的?很大程度都是从气上得来的。一个人生气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胸口这块儿堵得慌,用手揉一揉,顺一顺,感觉会好一点,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气结。

打个比方,就像一根绳子上打了结,摸上去就不那么顺畅了,津液、血液走到那里,堵住了,过不去,慢慢地在局部形成痰湿,形成瘀血。用两个词来概括,叫气滞血瘀,气滞痰凝。

陈皮可以理气,陈皮去到体内以后,能把这个气结打开,然后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一气周流,所以陈皮它有点儿像什么,像交通警察。气结打开了,痰湿和瘀血会更容易化掉。

方子呢是这样的:三七和陈皮按照1:3的比例,两味药打成细细的粉末,每次温水送服。

容易上火的人再加西洋参,三味药是这么一个比例,三七、陈皮、西洋参1:3:1。

西洋参性凉,三七性热,三七它是热性的,跟人参有点像,清代有本药书叫《本草纲目拾遗》,它里面就说了:“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

所以你看,西洋参名字里虽然带一个参字,但它却是凉性的,反倒是三七越吃越热,再加上陈皮本身也是偏温燥的,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这两味药吃到后面可能会热的受不了,加一点西洋参进去,养阴清热,刚好解决这一弊端。

对于痰湿有没有预防或者治标又治本的方子呢?有!它就是温胆汤。湿热、湿寒、痰湿都可以用。

►它到底是一个怎么的药方?

温胆汤:茯苓,半夏,枳实,炙甘草,陈皮,竹茹。

这些组方是如何相互作用,各种挥发相应的作用呢?

第一梯队:用一味枳实来破气下行。我们知道行军打仗都是要讲究策略的,攻城需要先锋部队,而枳实在这个方子里就是打头阵的。所谓不破不立,要想重新建立平衡,先要将原来的“气郁痰阻”的状态打破。枳实破气,从肺胃开始往下攻,将胆胃的气机打开。

第二梯队:半夏+陈皮。半夏化痰祛湿,配上化湿理气的陈皮,是最常见化痰湿的哼哈二将。这两味药是这个方子的主力军,枳实将城门攻破以后,靠半夏+陈皮来主攻敌军主力,靶向就是胆胃里的痰湿。半夏的气机也是降的,降的也是胆和胃,浊阴出下窍,半夏就是把中焦的痰湿化掉之后往下降,意图从下窍排出。

第三梯队:茯苓+竹茹。茯苓健脾渗湿,竹茹化痰清热。这两味药是这张方子的善后力量。半夏+陈皮把痰化掉之后,成为比较容易排出的湿浊,这时候茯苓和竹茹接过这些湿浊,一鼓作气将湿气从下窍排出。

黄帝内经说:浊阴出下窍,痰湿是属于浊阴,要从下窍排出。

枳实攻破第一道防线,作用力向下;半夏和陈皮为进攻主力,作用力向下;茯苓和竹茹是善后部队,清扫战场。

三支力量分工不同,但目的统一,目标明确,就是要将体内气机打通,将痰湿这类浊阴从下窍排出。

最后一味炙甘草,甘草又称和事佬,负责调和这几个梯队药物的。

简而言之:法半夏,辛温善散,辛能理气开郁,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枳实、陈皮化湿行滞气。竹茹行气和胃,清浮火而不伤中阳。加茯苓以利湿并宁心安神。甘草则是直接补脾的,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全方可通降胃气,疏解肝胆之郁,温阳行气,祛湿化痰,以调畅全身气机,又特别有助睡眠。

这6味药,都是常见之物,没一味名贵中药。但他们组合在一起,就能发挥神奇的功效。

另外提醒下温胆汤一般都是用来煮水泡脚的。不是这药不能喝,而是喝的效果不如泡的好。因为痰湿重的人都脾虚,吸收不好。而脚底经络丰富,对药物的吸收更充分,泡脚见效更快些。

►温胆汤还可以调理:包括脚气、失眠、痛经、湿疹、鼻炎、牛皮癣、抽动症、胆囊炎、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咳嗽、脱发~~等诸多病症都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温胆汤,真的是神一样的存在。

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温胆汤加减治疗的病症,不下100种,一些奇奇怪怪的病,都能用温胆汤治疗。但是,不能说温胆汤包治百病,而是因为很多病都是由痰湿引起,温胆汤恰恰就是治疗痰湿的,治好了痰湿,也就治好了痰湿导致的各种病症。

1、痰湿的症状

身体偏肥胖、四肢浮肿、油光满面、面色暗沉、舌苔滑腻、手脚冰凉、嗜睡、排便频繁、胸闷、易出汗、关节疼痛、痰多等。

2、湿热的症状

经常大便不成形,溏稀甚至便秘,舌苔厚腻,舌体边缘呈锯齿状;疲倦无力,困乏嗜睡;既怕冷又怕热;口干、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头发油腻、脱发;浮肿、眼袋下垂;腰酸关节疼痛;胸口闷;黑眼圈;头晕没精神;阴部潮湿;阴囊潮湿;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白带有异味、瘙痒;皮肤油腻、起湿疹等。

3、寒湿的症状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容易反复的口腔溃疡、咳痰稀白;流清鼻涕、流凉汗、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容易腹痛、腹泻;脸上长痘和斑等。(温胆汤加姜一起泡脚)

最后总结哪些人最合适【温胆汤】足浴包?

痰湿、湿热、湿寒、气郁人都适合:

1.睡眠不好的人;

2.虚胖的湿胖纸;

3.脾气暴躁的人;

4.肝郁的人,心情往往很容易就低落;容易紧张、焦虑、压抑、发怒、易惊胆小的人。

5.舌黄腻的人/白腻人属于寒湿;

6.头脸油腻,有痘痘的人;容易出汗,有汗味,汗出后肌肤多有凉意。上热下寒者。

7.三高人;

8.懒人,喜欢吃甜食,吃了饭就爱躺着;

9.经常消化不良,打嗝上酸水,胃热口臭者。

10.有结节、脂肪瘤者。

注意事项:

1.泡脚水的高度以三阴交穴为适宜。

2.水温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温度相对高一点,效果就好一些。

3.泡脚时间在20分钟以上,考虑到水容易冷却的问题,可以先留一部分泡脚水,在泡脚时慢慢加进来,以保证水温。

4.煎煮药方的容器选择,瓷的最好,可以选择不锈钢锅或者铝锅,尽量不要用铁锅熬。

5.一副药可以煎煮2次。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一天泡2次,如果没有条件,可以一天一次

6.如果泡脚后出现排气放屁打嗝等现象,这些是身体的排病反应,是好现象;

7.泡几天合适?现在开药服用,一般都要7副,泡脚至少要泡10天以上,但也要看每个人的感觉。既然是为了祛除痰湿,那么,在泡脚期间更应该少吃黏腻生痰生湿的食物。寒性凝滞,生冷也不宜。

泡脚人群注意事项:

1.因为方子里有枳实,是破气的,所以孕妇不要用此方。

2.此方有降气作用,气虚严重的人不建议用此方泡脚。如果在泡脚过程中出现气虚乏力症状,可以另外服用生脉饮或者补中益气丸来提气。

3.糖尿病人因为脚部麻木,对水温不敏感,所以要特别慎重调好水温后,也是可以泡的。

4.六岁以下的小朋友不建议此方泡脚。

除了这些人群之外,其他人群都是可以泡脚的。月经期间可以泡,感冒期间可以泡,可以煮一大锅水,可以全家一起泡。

0 阅读:4

谢有良养生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