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禁松弛日,倭患成灾时
大明立国时,将海禁定为基本国策,意在对抗海外的倭寇与流亡的海盗。在明世宗之前,中国的东南沿海整体上没有太大的风浪。然而嘉靖时期,东南倭寇愈加猖獗,甚至杀到了南直隶应天府。
朝鲜国王曾向嘉靖皇帝反映中国不法商人将大量违禁品走私卖给倭寇,倭寇实力变得十分强大,乃至于朝鲜军根本打不过。嘉靖皇帝勃然大怒,下定决心,准备解决倭寇问题。
一、倭寇的由来
公元1467年,日本应仁之乱爆发,日本进入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动乱,即为日本战国时代。日本的战乱加剧了国内的矛盾,出海的浪人数量激增。他们在中国沿海岛屿建立基地,通过走私贸易与烧杀掳掠中国百姓维持生计。明朝东南沿海大量从事走私贸易的家族与倭寇合作,搅得大明上下不得安生。
自宣德时期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官方势力退出了海洋,取而代之的是民间的豪门巨室。他们打造巨舰出海贸易,公然违反海禁政策,官府拿他们根本没办法。后来在明武宗时期,放开了海禁,政府只是从中抽税,越来越多人出海去获取财富。也就是明武宗时期,倭寇与部分出海的中国人合作,他们在浙江的双屿岛上建了贸易基地,负责收集物资与驻足。
二、朱纨平倭
公元1547年,大明嘉靖二十六年,朱纨被任命为浙江巡抚,负责剿灭双屿岛的倭寇。朱纨认为,这些倭患猖獗,其原因在于海禁的松弛。那些沿海巨室,私自打造大量的大船导致倭寇势力越来越强大。
于是他规定了船只的大小规模,将大船登记在册。同时加强保甲制度,强化人员管理。朱纨对于来中国沿海劫掠的倭寇、葡萄牙人的态度很直接,杀。
在朱纨的雷霆手段下,很快便军事捣毁了双屿岛的倭寇基地。平定倭患后,朱纨要求朝廷加强海禁,要恢复到洪武时期的执法力度。对于当地敢走私的,他抓一个杀一个。这可让那些沿海从事走私贸易的大家族十分不爽。他们通过钱财与家族子弟在朝廷的势力构陷朱纨。
一时间,对朱纨的弹劾四起,嘉靖皇帝迫于舆论压力想要调朱纨回京,皇帝的做法无疑是想保护他,朝堂的衮衮诸公自然是不会放过他,朱纨是个刚烈的人,索性自杀明志。
三、开海换得了和平
朱纨死后,没有人再敢提海禁。双屿岛虽然被毁,但朝廷的放任使得倭寇不过数年时间就卷土重来。
王直、徐海等从双屿岛逃遁的人在东南沿海继续从事打家劫舍的犯罪活动。朝廷被闹得没有办法,只能再次派兵去剿杀。
公元1555年,胡宗宪像当年的朱纨一样,被朝廷任命巡抚浙江,总督南直隶、浙江、福建。在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等人的带领下,倭患最终被平定。
但胡宗宪也没有逃脱文官老爷们的指责,嘉靖皇帝明令要求保护胡宗宪,却还是被徐阶等“清流”逼死,走上了朱纨的老路。
两位抗倭英雄双双惨死,主张放开的清流们却满口正义,可谓讽刺味十足。
他们认为海禁的存在逼得沿海居民与倭寇合流,计划通过互市将这些贼寇转变为商人,但是现实却把他们的脸打的啪啪响。
正德年间,中国的海禁短暂放开,嘉靖时期几乎形同虚设。为什么海禁力度最大的二祖时期没人造反,反而最为宽松的正德、嘉靖年间倭患严重?这些倭寇本身就是罪孽深重的罪人,他们无恶不作,却要对他们怀柔,那些无辜受难的百姓又是什么呢?
有人会说,隆庆元年,朝廷彻底放开海禁,自那以后就没有大规模的倭患了,所以是海禁存在问题。但是看问题不能想当然,为什么隆庆年间可以开关?那是因为胡宗宪用军事手段将倭寇剿灭的差不多,东南风浪已定。到了万历年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日本内乱结束,倭患也就基本结束。
四、正视海禁
教科书上对于明代海禁的评价的积极、消极两方面更侧重于消极,现在很多人一听到海禁,就会说这是故步自封,让中国落后的制度根源。但是有明一朝,始终没有完全封闭,大明作为全球贸易的参与者,每年靠着贸易吸收着来自世界的财富与技术、思想。
海禁从来不是封闭中国的制度,它是保护中国免受倭寇、西方殖民者袭扰的一面盾。制度与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而海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清朝建立后,满人以骑射入关,对于海洋并无太大的兴趣。康熙年间逐渐减少与世界的接触,直至乾隆时期,闭关锁国,中国的窗子只剩下一个广州,中国逐渐与世界脱节。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