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有一位很厉害的中医大夫叫张仲景,这位仲景先生除了救死扶伤,他还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把当时一些用的好的方子编纂到一起,在一代一代人的手中传了下来。
这些方子我们到现在还在用,比如桂枝茯苓丸,而且为了服用方便,还把它制成了中成药,在琳琅满目的中成药里,桂枝茯苓丸还是很有名气的,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
桂枝茯苓丸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也是调治卵巢囊肿的常用药。
在它的功能主治一栏里这样写道:妇人宿有癥块。癥是古代的说法,翻译过来,腹中结块的意思,也就包括了卵巢囊肿。既然都冠以囊肿之名,那么,它对肝囊肿是不是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我们说治病但求其本,说到底是要探究本源,如果囊肿里面有很重的瘀血,当然也就能够按照活血化瘀的思路来调理,而不需要过分关注它究竟长在身体的哪个部位。那么,桂枝茯苓丸也就能派上用场。
这里要澄清一点,桂枝茯苓丸不是女性专属,事实上,只要符合瘀血的特征,舌质紫暗,嘴唇乌暗,男性一样可以用。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
桃仁活血化瘀,血瘀就是血液凝固到了一起,不能流动也就失去了活力,也就不符合人体的状态了。桃仁这味药,中医认为它是入血分的,能把凝固的血液破开。
赤芍也是活血化瘀的,芍药以根入药,分为两种,一种是白芍,一种是赤芍。
白芍色白,相较于白芍,赤芍的颜色要略微偏红一些,而赤在汉语里就有红色的意思。白芍温婉,擅补;赤芍泼辣,有杀伐之性,擅攻。所以同样是血分的问题,补血交给白芍,活血交给赤芍。
另外,赤芍还能清热凉血,在瘀血化热的时候发挥作用,这一点和丹皮很像,丹皮加上赤芍,活血化瘀,清热凉血。
桂枝虽然不能活血,但桂枝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血遇寒则凝,天气越冷,血液运行的速度越缓慢。相反,当我们置身于温暖的环境里,血液就能畅行无阻。血得温则行,基于这个道理,桂枝的加入就很有必要了。
这个过程是把邪气击破,最后由茯苓给邪以出路,茯苓利尿,身体里有一些邪气,小便可以是排邪的一种途径。
当然光有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实践作支撑。
1980年5月,有一位姓严的男子,当时是五十岁左右,这人呢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生病了也不放在心上,生的什么病呢?
腹胀,尤其是吃完饭以后胀的更厉害,为了不影响工作,每顿饭也只吃一点,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除了腹胀,还伴有腹痛,主要集中在右边,口中干苦,偶尔也会头痛,恶心呕吐,大便稀溏,一天下来能上好几次厕所。
家里人几次劝他去看大夫,都被他以工作忙为由搪塞过去了。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身体上的不适愈发加重,终于在第二年的六月份到当地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检查报告显示为多发性肝囊肿,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其实都跟肝胆脱不了关系。
大夫开了药,效果不是很理想,期间也试过别的法子,都没能根治。
兜兜转转最后找到了何耀荣先生,何老见他舌质紫暗,认为最为稳妥的方子应是桂枝茯苓丸。当时开的是汤药,在原方的基础上做了些调整,加了疏肝解郁的柴胡、郁金,又加了补气的黄芪、红参等。
二诊的时候,上述症状大为好转,整个人看上去精神了许多,说明方向是对的,仍以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围绕着这个方子做些调整。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治,不适症状均已缓解。后经复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还有一些案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也有医者做过相关实验,结果还是很乐观的。由此可见,桂枝茯苓丸调治肝囊肿,是切实可行的。
阴虚内热,内有实热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