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大多数一二线城市,房价都并不算高,根据统计数据,部分二线城市的住宅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也不过才1万元上下。
因此,大平层的户型面积,完全可以借鉴主流一二线城市通行的144平方米以上的非普通住宅标准来划定。
对于大平层而言,户型面积只能算是基础入门,关键也还要考虑地段、配套、窗墙比(采光和视野)、容积率等因素。
比如,一套处于郊区的200平方米住宅,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远大新”,而算不上大平层。
而一套容积率超过3.0的180平方米住宅,也只能算是刚需住宅小区里面的大户型,也谈不上大平层。
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得出,大平层应该同时具备以下这几个硬性指标:
1、户型面积、得房率、采光面:套内实得不少于140平方米,排除跃层、复式等产品户型面积有时候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是套内实得面积就不会唬人。
一般来说,套内实得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上的,就是比较标准的大平层了,但是要排除跃层、复式等结构。
大平层之所以是大平层,一方面是整个室内空间一定要如履平地,另一方面,也要有开阔的视野感和空间感,如果是跃层或者复式的实得,那么势必会折损单层面积的开阔体验。
当然,套内实得面积不低于140平方米的户型,建面一般都会更高,有的甚至能够达到180~200平方米左右的建面,但也不绝对,毕竟有的户型赠送比较大,有的靠120平方米左右的建面,也能做到套内140平方米以上。
所以,最关键还是要看套内实得面积。
采光面上,一般以270°直角玻璃采光面为最佳,这种户型的窗墙比更高,如果达不到,至少也要能够实现180度整面大玻璃的采光面,才能保证一定的视野和景观体验。
2、地段:位于核心商圈,拥有稀缺配套资源大平层所处的地段,至少要位于城市主城区的核心商圈,在优质地段的优质产品,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够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同时,还需要配套一些相对稀缺的城市资源,比如地铁站、公园、地标、公建、知名学校、 三甲医院等,有了这些配套,才能保证大平层的生活便利程度和品质。
此外,还有一个不用明说的预设大前提就是,大平层往往只存在于一二线大城市、省会城市,其他的三四线或者十八线县城,是没有“大平层”概念的,因为土地根本不稀缺。
3、容积率低于3.0以下,梯户比大于2T3通常而言,容积率大于3.0的住宅,就属于刚需小区了,能够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但是人居密度是比较高的,对于电梯、中庭等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是比较频繁的。
而容积率低于2.0的住宅,大多属于低密度的别墅、洋房小区,入住率也不一定能够得到保障,而且这样的低密度小区,一般都位于城市郊区,且按照规范,这样的小区内部公共过道、走廊等,都比较窄,楼间距很近。
对于大平层而言,通常容积率只要能够小于3.0以下,就能够保证比较舒适的居住密度了,出门归家时,碰到邻居的概率更低。
而梯户比也是大平层的一个硬性指标,一般来说,2梯3户算是最低限度的配置了,达到2梯4户就属于刚改范畴了,失去了大平层的品质感。
一般来说,1梯1户或者2梯2户是比较常见的大平层配置,高配的甚至有3梯2户的梯户比,只有梯户比达到一定的配置,乘坐电梯时,轿厢内才不会有普通住宅那样的刚需味儿。
4、圈层筛选、上车门槛:二线城市不低于150万,新一线不低于300万,一线不低于500万大平层小区,对于邻里圈层的筛选也很重要,通过房屋总价就可以实现最高效的门槛设置。
但是,不同城市的房价和经济消费水平,是不一样的,通常而言,二线城市只要能够达到150万以上,新一线300万以上,一线城市500万以上,就能拥有素质不错、实力相当的邻居圈层了。
而且,邻居只要圈层素质足够高,有朝一日或许还能够孕育出学区房等意外之喜来。
5、软实力:物业品牌全国Top10以内大平层的物业服务,也是不能拉胯的,物业服务的品质,直接影响了大平层资产的保值性和居住体验。
物业品牌排名全国品牌排名Top10以内的,算是比较靠谱的,这样的物业企业,往往拥有更多的服务经验,设定的服务标准都不会太低,至少是能够兜底的。
在大平层和豪宅社区,最忌讳的就是小众物业和当地地头蛇品牌的物业服务提供商,弄不好甚至还会导致主客颠倒,甚至威胁业主等事件发生。
选择全国排名前10的物业品牌,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会更高,体验也会更优质。
综上,以上这5大指标,几乎是定义大平层不可或缺的硬指标了,缺一不可,真正的大平层,往往都是全方位立体的呈现,而不单单只是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