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盟会在平鲁县的活动
小西水历史
2025-02-02 10:58:36
一、牺盟会的初期活动
1936年冬,牺盟总会派到平鲁县的临时村政协助员有王寿益、魏梅和戎存仁等人。他们来了以后,大力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宣传牺盟会纲领,发展牺盟会员,选择农村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报考国民兵军官教导团,为建立牺盟抗日武装培养军事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平鲁县在1936年冬到1937年初,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由于王寿益、魏梅、戎存仁等同志的积极宣传活动,县牺盟会员发展得很快,总数达3000人左右。1937年3、4月间,县牺盟会选派辛向喜、罗义、李靖、贾宝善、王承基、刘万元、杨安仁等18人到忻县参加了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的训练。
1937年5月,牺盟总会继村政协助员后,又派出牺盟特派员到雁北各县进行抗战的准备工作。中共党员、牺盟特派员屈健负责左云、右玉、平鲁三县党的领导工作,他和特派员康庄很快在平鲁发展了李精忠、苏绳武、白海云三同志为第一批共产党员。
1937年9月20日,在中共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书记赵仲池带领下,牺盟雁北战时工委主任兼牺盟雁北游击司令员梁雷和刘华香、柏玉生、王平、任晨、李寒等,以及雁北其他县的一些牺盟特派员汇集平鲁县,在平鲁县成立了牺盟会雁北战时工作委员会。日军进占平鲁后,阎锡山的旧政府人员纷纷逃跑,平鲁县的形势一片混乱。为了及时解决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问题,于1937年11月,经上级批准,由牺盟会中的共产党员成立了牺盟平鲁工作委员会。同时,平鲁县战地动员委员会、平鲁县抗日游击队以及农民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等群众团体也相继成立起来。
二、开创了抗日新局面
牺盟特派员来平鲁后,领导牺盟会员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发动工作。
1936年6月20日,屈健、康庄等人利用平鲁城庙会的机会登台讲演,动员人民抗日救亡。这时,以平鲁城大地主李树德为首的“主张公道团”里的反动分子,也登台大肆诬蔑红军,煽动人民反共。屈健、康庄等同志带领牺盟会员和群众,当场与他们进行了说理斗争,以大量事实有力地驳斥了这些反动分子的无耻谰言。以后,他们又以平鲁一高小、女高小为主,组织了宣传队,发动这两个学校中的牺盟会员排演戏剧节目,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开展演讲竞赛,一方面宣传抗日,一方面进行募捐活动。县牺盟会宣传部长苏恒(即麻胡)亲自参加了这些活动,并使这些活动逐步从城市扩展到农村。
当时排演的戏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本地小戏,如〈小放牛〉之类;另一类是牺盟会同志自编或移植的小节目。不论哪一类,都贯穿了抗日救国的思想,号召人民保卫祖国,仇恨敌人。与此同时,牺盟会还开展了捐钱、捐粮、参军、参战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牺盟会在平鲁城募捐的粮食有几百石。一二〇师到平鲁后,部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用向群众派粮派款。
这一阶段,会员的发展范围逐步扩大。会员中不仅有农民、工人、教职员工、学生,还有商人、手工业者。120师来平鲁后,牺盟会的组织更是在全县各乡村、各阶层中发展起来。县牺盟会还努力做士绅、国民党员、旧政府人员的工作,尽量争取他们参加到抗日战线方面来。如国民党员王善,在牺盟会的影响下,经常帮助抗日进步力量。后来的雁北行署举行选举时,他被选为行署委员。1942年他又被选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议员。又如旧教育局长郝正名,与牺盟会合作,共同举办了教师训练班。利用暑假集中全县教师200多人分散到全县各区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这里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吴振华绅士,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通过牺盟会的工作,由一个旧政府的职员逐步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且锻炼成为抗日的骨干和领导人之一。此外,牺盟会还通过做旧警察和旧巡官的工作,为成立抗日游击队解决了武器问题;并从旧政府弄到了油印机、纸张等,为宣传抗日提供了物质上的方便。
牺盟会对敌伪旧人员也是尽可能通过做工作来争取他们反正,团结他们一道抗日。但对于顽固不化、坚持抵制抗日的人,牺盟会则毫不留情地予以镇压。如平鲁城大地主李树德,曾任阎锡山旧政府县长。他在石楼当县长时,曾因阻挠红军东渡黄河有“功”,受到阎的嘉奖。抗战开始后,李树德窜回平鲁老家。虽经牺盟会多次做工作,李树德非但不拥护抗日,反而处处与进步力量作对,抵制和破坏抗日救亡运动,并公开投降敌人。因此,牺盟会主要负责同志屈健、柏玉生、李林、任晨等在1937年9月底,于将军会(村名)处决了这个反共分子,打击了一小撮顽固不化的敌人。
三、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牺盟会特派员屈健、康庄等在平鲁经过一段紧张的工作,在宣传发动群众的基础上,于1937年9月21日成立了拥有20余人的县抗日自卫队,这是平鲁县的第一支抗日革命武装。同年11月,又在抗日自卫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拥有百余人的平鲁县抗日游击队,由老红军刘华香任队长,屈健为政委。
游击队成立不久,通过统战工作,收缴了旧县警察局的枪支弹药,使这100多人的队伍,基本上人人有了武器,可是正在这时,赵承绶的骑兵部队200多人哗变为土匪,还借统战的名义进驻了平鲁城,把牺盟会和抗日游击队负责人屈健、刘华香、柏玉生、王平等绑架到内蒙边墙一带,并把游击队的枪支抢劫一空。后经过谈判,才被释放回来。游击队由于主要负责人被绑架,又加土匪的袭击,大部分队员跑散,直到屈健、刘华香等人回来后,才又重新把游击队组建起来。只是枪支弹药被土匪抢走后,不如以前那样充足了。
在这同时,活动在平鲁县西山上的牺盟会也组建了一支抗日游击武装,与朔县西山连成一片,组成了平朔西山游击队。活动在平鲁县东面的牺盟会则与山阴县连成一片,组成了山朔抗日武装。这些抗日武装的成立,有力地配合了120师部队的抗日斗争。当时他们的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协助120师逐步在平鲁县东、北、西三面建立了抗日群众团体,特别是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动委会。动委会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施行政权的抗日组织。以后逐步形成了平鲁东、北、西三个抗日根据地;二是为120师部队补充了兵员,扩建了队伍。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9月下旬到1938年5月,为120师扩兵2000多人。三是使游击队本身在战斗中经受考验,得到锻炼,并逐步由小到大,由弱变强。120师东进后,在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了独立第六支队,以及政卫队、区村游击队等武装力量。
平鲁牺盟游击队成立后,主要进行了以下一些战斗:
1937年12月,平鲁县与清水河县交界地方,常有土匪活动,严重地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干扰抗日救亡活动。牺盟会和游击队负责人屈健、王平、柏玉生亲率抗日游击队200余人,一举清剿了窜犯响水营一带的三股土匪,收缴了一部分马匹、武器和物资,搬掉了阻碍抗日的几块绊脚石。
不久,哥老会头子关永旺、石成功率哥老会又进了平鲁城扰乱,游击队奋起将其包围缴械,收编了大部分人员,枪毙了其中最顽固的一个头目和一个坏分子,石成功等带领一小部漏网者逃窜,后来也被友军消灭在偏关县内。
牺盟游击队配合正规部队打击敌人的斗争最有力的一次是粉碎敌人的第七次大“围剿”。
1937年10月,日军集朔县、井坪、岱岳、右玉等数路敌人疯狂向平鲁县东部的洪涛山根据地猛扑而来,企图一举摧毁抗日根据地,消灭抗日武装和一切抗日力量。牺盟会负责人屈健、李林、柏玉生等决定采取主动出击,抄敌人后路的办法与之对抗。当敌人从四面八方向洪涛山根据地围剿过来的时候,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和屈健等人,带领部队直插敌人的大后方岱岳。当各路敌人刚进入洪涛山根据地之际,李林、屈健他们带领的部队已经直插岱岳车站,把留守岱岳的敌人打得昏头转向,龟缩在碉堡里,向大同敌人老巢求救。大同敌首急忙派兵乘火车赶来救援,火车被我部队截断在北周庄,寸步难行;敌只好又派飞机前去调集“扫荡”我洪涛山根据地的部队回援。这样,洪涛山根据地的“围剿”遂被解除。我部队也安全撤出岱岳,敌人的第七次“围剿”遂告失败。
由于牺盟会的积极活动,平鲁县的革命群众运动,在抗战爆发时已初具规模。日军进占县城不久,全县性的抗日救亡运动立即掀起高潮。一二〇师所属部队来平鲁县后,牺盟会密切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为平鲁县的全面抗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短短的半年里,平鲁县的抗日政权和抗日群众团体,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从县城到农村,都先后建立健全起来。这在当时日军的侵略气焰正盛之际,抗日政权和团体建立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在雁北各县中都是少见的。
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后,县牺盟会在反顽斗争中注意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旧县长王基业下令取消对牺盟会和动委会等单位的粮草供应,牺盟会则利用群众大会对其进行说理斗争,迫使其撤销了不给抗日群众团体供应粮草的错误做法。王基业弃职逃跑后,又来了个赵文达当县长,他以挑拨离间的手段,杀害了我锄奸队长杨启文。牺盟会立即发动行政村九大村长抓住赵的贪污和枪杀抗日军人的罪行,联名上告。在群众压力下赵被撤职。1940年上半年,牺盟会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斗争终于取得了反顽斗争的胜利,建立了平鲁县的抗日新政权。牺盟会也从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