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受到不少人的关注,但是这一次人们似乎表现的更加的平静,不像之前历次美元兑人民币的大幅贬值的时候,那般的抵触和不接受。
笔者认为,这与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主动贬值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之前人民币的升值大都是人民币对多数国际主要货币出现升值,甚至是在美元升值的同时,对美元升值。
而这一次不同,从今年3月份美联储两次意外大幅降息之后,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出现全面贬值的态势,从今年3月份的低点计算,全球主要货币年内高点兑美元升值幅度如下:欧元兑美元升值约13%,英镑兑美元升值约18%,日元兑美元升值超过6%,澳元对美元升值更是超过了34%。因此,相对于3月份的高点,美指下跌已经超过10%。
在这一波美元主动贬值的大背景下,人民币也不能避免对美元的升值。今年美元兑人民币的高点出现在5月27日,达到7.1765。之后美元兑人民币一路下行走弱。
在8月27日,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大会上宣布美联储决定施行平均通胀目标率的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之后,美元兑人民币加速下行。截止今日(9月17日),美元兑人民币再创年内新低,达到6.7501,贬值超过4200点,相对于年内高点贬值约6%。与此同时,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的贬值幅度更大,从7.1954下降到今日(9月17日)的6.7428,贬值6.3%。
此次美元兑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何在?为什么国内上下对此欣然接受?
笔者认为,此次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直接来看,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未来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和长期发展,以及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美联储不但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合计达150点,同时一直在引导市场对长期宽松和修改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讨论,并最终在8月27日的全球央行大会上宣布平均通货膨胀目标率。
不仅如此,在今日凌晨发布的最新美联储利率决议中,美联储在肯定了经济复苏的迹象之外,表达了对长期经济复苏的关注,并明示未来长期的低利率和宽松货币政策。同时市场关于进一步宽松的讨论还在继续,对此美联储并未澄清,相信这很可能是美联储愿意看到的市场预期走势。
其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全球经济相对于中国经济,在增长速度和未来潜力方面,并明显占据劣势。而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在疫情应对和防控工作上,中国再度领先世界。
截止当下,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基本进入收尾阶段,新增只是零星出现,而全面的复工复产工作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国外疫情还处在高峰阶段,甚至有继续恶化的迹象。受制于此,国外经济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依然很高。这也导致以美国为首的经济体增长乏力,吸引力下降,进而导致资本外流。其中美国国债被抛售和资本逃离美元资产便是重要迹象之一。
而相对吸引力下降和资本外逃也是美元贬值的关键之一。而中国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先,以及复工复产的全面完成,增加了对资本的吸引力,尤其是对长期资本的吸引力。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是必然趋势。
再次,中国国内来看,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经济虽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就整体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而言,要远超过其他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欧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
在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出现较为明显的复苏进程的国家。这是之后出现两雄相争局面的关键和根本。因为,只有中国和美国具备迎接最新一次科技革命的人口、资源和技术基础。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中国经济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在增长方面依然具备了相对优势。之后,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虽然中国最早接受冲击,但是因为体质和对策的优势和积极应对,中国最早战胜了疫情。现在,第一种即将大规模上市的疫苗也将在中国上市,这无疑会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其他国家还为抗疫而奋斗的时候,我们即将开启全速的增长和发展。这不能不让全球资本更加青睐中国,也不得不让全球市场和投资人更加看中国的长远未来。
不仅如此,在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基础之上,中国目前具备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庞大的资本存量,以及远好于过去几十年的国际发展环境。之后,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了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目前中国已经在相当多的领域实现了领先,或者和世界领先者并驾齐驱。其他的也至少能排到世界前五。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
疫情防控基本胜利之后,国家又提出了内循环战略,大力发展内向型科技创新产业,进一步深化经济和产业升级。虽然遭到了一些国家的为难和抵制,但是目前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打断中国的崛起,只能干扰,除了我们自己。
说到这里,为什么这一次中国官方和民间对此次升值比较接受的原因也就明确了,之前之所以反对人民币升值是迫不得已。一方面是中国的经济要依靠外向型经济拉动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支撑人民币的大幅升值。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要搞内循环,尤其是在需求层面。此时我们不需要过分依靠出口了,此时升值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消费购买力,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长期进入中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归根到底是我们的经济,我们的国力足以支撑人民币的升值,不是短期的升值,而是长期的升值,是未来数十年的大趋势。就像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元一样。
这一次人民币升值的极限在哪里?
笔者首先要明确,此次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是未来数十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一个序章。中间可能会有很多曲折或波动,但是大方向是不会改的,因为这是和双方国力的绝对和相对变化趋势对应的。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对应着强势的货币。
首先,看着一轮美元贬值,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贬值幅度大都在10-35%之间,而人民币兑美元甚至还不到10%,所以,人民币兑美元的短期升值依然有空间。之前的双方货币政策和经济复苏情况支撑这一趋势,之后一段时期双方经济复苏和发展将扩大这一相对变化。
其次,中国和美国的相对国力变化,在未来数十年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由中美之间的人口体量、制度进步、战略资源和科技进步等共同决定的。过去40年的经验证明,中国的综合资源潜力是巨大的,中国的体制机制是能够支撑中国崛起的。所以,中国的崛起,甚至是中国完全超越美国将是历史的必然,剩下的就是曲折和时间问题,最快不早于2050年,最晚不会晚于2080年。
中美之间,互有优劣,各自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但是当我们站在5000年历史长河中去看待各国的发展的时候。除了个别国家在短期内,幸运的实现了跨越式的科技进步和发展,能够对中国实现降维打击的时候,能够短暂压制中国之外,一旦当中国觉醒的之后,中国必然会成为这个星球最强大的存在。所以,现在来看拿破仑的那句话是站在大历史的角度说的。
那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极限,或者说美元兑人民币的贬值极限又在哪里呢?我们不妨站在近200年或者近100年的时间跨度里看待这个问题。
在整个19世纪,直到19世纪末,当时大英帝国是全球霸主,而美国是一个崛起者。这期间,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基本在5:1左右。之后随着美国的崛起和大英帝国的衰落,美元呈现跨世纪的升值趋势,截止目前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在2:1到1:1之间,平均约1.5:1。不过从目前的的长期趋势来看,整体呈现下降态势,未来长期大概率跌破1。
如果按照1.5美元兑1英镑计算,那么在英美相对国力互换的过程中,美元兑英镑升值达到233%。
我们再来看看美元兑日元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全球汇率初步放开的时候,美元兑日元是1:360之后,随着日本的崛起,日元逐步升值,到目前为止,美元对日元基本在1:100左右。但是这恐怕是升值的极限,因为日本的发展潜力远不及美国。这么算来最近50年,因为日本对美国的相对国力变化,日元升值达257%。
由此来看,在大国的国力相对变化过程中,币值的升贬值大概在200-300%之间,取均值约为250%。
有人可能会怀疑这一理论。笔者认为,大国的国力相对变化的根本是综合国力,关键是经济实力,尤其是制造业和创造性服务的实力,根本上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能力。而这一能力又和人口资源,以及单位人口的科技实力和资本控制能力相关。
在不存在跨时代和降维打击前提下,货币汇率和真实购买力平价的差距基本在1倍之内。所以,货币币值长期和综合国力成正比是必然的。
假设中国崛起超越美国是历史必然,那么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极限将在2.3:1到1.75:1,均值应该在2:1左右。如果更加乐观的话,不排除人民币兑美元会超过1。
最后,笔者声明,笔者的分析是建立在长期大历史的定性分析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微观的量化分析之上的。
很多人会觉得定性分析容易,定量分析难。但是笔者并不这样认为,以做投资为例,再精密的定量分析,最终要得到的无非是买和卖,而这两个是定性的结论,但是最后的买和卖是最难的。笔者没有看不起定量分析的意思,而且笔者自身在定性分析的同时,也十分看重定量分析,这里只是发表一下感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