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的经济学带您看“扔工牌”事件到底打了谁的脸?

盛峻评历史 2023-02-22 17:16:12

近日,一家主要业务为生产电脑的大陆和台湾合资企业火了。不过让这家企业火起来的并不是好事,而是一件即丢面子,又丢里子的“扔工牌”事件。一个简单的动作,记录在一段简单的视频中,在网络力量的加持之下,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及其严重的后果。

蝴蝶效应——扔工牌引发了辞职潮

昆山世硕电子厂,是一家大陆和台湾的合资企业,主要业务是生产电脑。在大陆疫情已经接近尾声,复工复产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的时候,昆山世硕电子厂的老板们也看到了疫情之后,报复式需求反弹带来的巨大经济机遇。因此,首先在劳动力投入上开始了动作。

在经历了漫长疫情的冲击之后,整个就业市场几乎完全是买方市场,对用人单位是十分有利的。无论是在整体的员工素质方面,还是在用工成本方面,都是有利于企业的。一句话概括,就是绝对能够招聘到“性价比”很高的员工!

因此,也不得不佩服昆山世硕老板的眼光和魄力。据了解事件当日便招聘了超过3000人。依此推算,此轮招聘目标,再加上之前公司的老员工,公司到这轮招聘之后,可能会雇佣上万人,对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个发展,甚至是飞跃的大好良机,而且能够在用人成本上节约一大笔钱。我们来看下图的分析:

假设疫情之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分别为S1和D1,均衡点是A1,表示均衡的劳动力价格是p1,而均衡的劳动力雇佣数量为l1。

家庭在经历了疫情冲击之后,长时间的失业导致收入的下降,进而提高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工作需求的提升。除了原本就参加工作的家庭成员在努力寻找工作机会外,之前在家庭收入较高的时期,未参加劳动,或者部分参加劳动的家庭成员,相当一部分也加入到了积极寻求工作的队伍中。

同时,由于市场环境的恶化,以及增加家庭收入的压力,导致劳动供给曲线右移,在相同的劳动力价格下,劳动的供给增加了。假设需求曲线不变,新的平衡点会在A2点,新的雇佣劳动力数量是l2,新的劳动力价格是p2。很显然,新的平衡价格明显下降,而雇佣劳动力数量却显著增加了。

但现实是需求曲线并不是不变的。在疫情期间不少的企业倒闭或者濒临倒闭,目前虽然大家都看到了未来反弹的巨大潜力。但是一方面受制于扩大人力资本支出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缺乏信心,导致暂时持观望态度。因此,需求曲线发生了左移,即新的需求曲线D2。因此,新的供给和需求平衡点将不是A2点,而是A3点。新的雇佣劳动力数量是l3,新的劳动力价格是p3。

对比发现,相对于A2点,最终的雇佣劳动力并没有增加,而是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与此同时,劳动力价格进一步下降。

这是整个市场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对于那些有能力且有意愿在此阶段进行扩张的企业来说,在劳动力雇佣方面,绝对能够占得先机。假设每个新招聘的员工每月能够节约工资300元,考虑到保险等的开支,企业的成本节约可能在500元左右。那么5000人一年的成本节约就能达到3000万。

别说一家不算大的代工企业,就算是中国的上市公司里面,能够保证一年盈利3000万的企业,又有几家呢?

但是,就因为招聘员工的一个所谓的“省事”的动作,不仅这原本稳稳到手的3000万没有了,而且还引发了辞职潮,导致公司陷入了停工的困境。这么一来,考虑到公司的内部成本,以及可能导致的订单延误等损失。此次事件给公司带来的机会成本可能轻松过亿。

如果这一事件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的话,整个企业都可能倒闭。就因为一个基层员工的一个很随意的举动,可能导致一个年产值上亿,雇佣员工超万人的企业倒闭。说这件事引发了蝴蝶效应,一点也不为过。

“扔工牌”行为的背后,是贫富差距过大的奴性思维

从“扔工牌”的视频中,涉事员工的理所应当和趾高气昂,可以推断出此类事件,或者此类情形的普遍性。

笔者想问一问,在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礼仪之邦,什么时候这种践踏和侮辱他人尊严和人格的行为,变得这么理所当然和理所应当呢?难道就只因为你代表用工单位,而其他人是求职者吗?难道求职者就矮人一等吗?再说了,涉事员工恐怕也不是老板,只不过是一个在职员工而已,是什么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力和这么高的地位呢?

笔者认为是高度资本化之后,社会贫富差距巨大下的奴性思维。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资本在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资本的高度集中,在助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中国的贫富差距,进而也导致中国社会文化和风气物欲横流,越来越走向极端。

而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中,一切向钱看变成了至理名言,唯结果论、唯钱论成了理所应当,笑贫不笑娼成了社会公理。其实,涉事员工真的是高收入人士吗?真的就是成功人士吗?真的就比这种求职者高出很多吗?

肯定不是,其实他和这些求职者是一样的,是一个群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在职者,而其他人是求职者或者新入职者。这一身份的差异,往往汇总造成立场的对立,一方成立“施舍者”,一方成了“乞求者”。

为什么涉事员工会有这种自我的立场认同呢?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影响,甚至是教育。从视频上看,虽然看不到面容,但是从声音来看,应该也是十分年轻的,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可能还未到成熟阶段,而他的行为更多的可能是有样学样。

一方面是学习其他相似情形下别人的立威行为,另一方面是公司内部上下级情景的转移。资本化进程中导致的贫富差距,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问题,导致大家一致向资本和金钱臣服,将拥有更多金钱看成是成功的唯一标准,而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也定义成为拥有巨大的财富。

这样一来,大家都向资本和金钱屈服。没钱的臣服于有钱的,钱少的臣服于钱多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条臣服链,也就形成了一条鄙视链。无关对错,无关平等,无关道义,无关尊重,唯一相关的就是双方谁的钱多,谁的钱少。

企业是如此,婚姻也是如此。金钱成为了唯一的真理,人类也便成为了金钱的奴才,甚至还算不上是金钱的奴隶。

鲁迅先生说: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而我们整个社会中要么是已经成为了奴才,要么正在被迫变成奴才的路上。一旦成为了奴才,就会形成媚上欺下的习惯,对上是趋炎附势、百般顺从,对下就是色厉内荏、变本加厉。因为“千年的媳妇熬成了婆”,不把丢掉的尊严从别人身上找回来,怎么可以呢?“有本事你别干呀!”、“你不干有的是人干!”、“问问自己,你可以找别的工作,为啥来这呢?”等等上位者的言论不胜枚举!

但是,现实真的会这么轻易的臣服吗?

除了金钱,经济中还有尊严

为什么这一次员工们并没有完全屈服于工资和金钱,而是大规模离职了呢?笔者也是一个打工者,笔者也知道现在的工作多么的难找。笔者在的城市是全国机会最多的区域之一,笔者自认为工作能力和素质还是可以的,但是笔者感受到的求职压力一样的压得喘不过气。

但是,为什么他们还大规模的离职呢?难道只是盲目的赌气吗?尤其是那些老员工,这件事并未发生在他们身上,为什么还要走呢?

笔者大胆的猜测这家企业平时的文化和风气就是如此,可能老员工们在入职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屈辱,只不过那时候忍下来了。而这一次的事件,只是一个触发点而已,或者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即便是公司管理层及时站出来澄清,都没能阻止大家的离职潮。笔者斗胆猜测一下,这个惹下麻烦的员工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靠山的话,很可能被那些自认为是公司“主子”的人打到“十八层地狱”吧!毕竟在“主子”眼里,“奴才”是可以随意欺凌的,甚至是手握生杀大权。

与大城市的繁华一样,这也是中国经济的缩影。很多人将之归结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劳动力规模庞大,以及劳动力群体的整体素质较低等因素。

但是从此次事件的后续来看,中国劳动群体的整体素质和觉醒意识已经开始提升。在他们眼里,经济也好,生活也罢,并不是只有金钱和物质。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也不能毫无底线的绝对化。

不仅如此,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凭什么要求基层老百姓就只能为了微薄的收入而卑躬屈膝呢?马克思说的很清楚,是劳动力在创造价值,不是资本。资本只不过是提供了创造价值的条件而已。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识,为啥资本还敢这么猖狂的虐待自己的“衣食父母”呢?

即便抛开这样的对立,即便是只考虑合作共赢,从西方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劳动者的收入、尊严和地位,也是十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

经济不可能始终在一个水平上简单的扩大规模,不断升级的产业和经济,要求劳动者的素质不断的提升,要求劳动者的教育背景和技能不断飞跃。整体来看,就是整体性的从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化。

而脑力劳动者的特点除了更高的教育学历,更高的能力,更多的知识之外,其自我意识、尊严意识、主动意识等都会得到巨大的提升,而只有在自认为得到了认可、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自由的脑力劳动者,才会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其创造的价值将出现指数级的飞跃,绝不是单纯的压榨劳动时间能够实现的。

有人可能说,那些人也算是脑力劳动者吗?当然,相对于最基本的体力劳动,要想做好电脑流水线工作,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考虑到对流水线的优化,更不是体力劳动的范畴。

从此次员工的反应,就能够反向证明,中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水平在提高,而企业还在拿老眼光看待他们,在用老办法对付他们。先是立威恐吓,之后是推卸责任式的解决问题。都说企业是感受变革、拥抱变革最早的市场主体,但是很多中国企业却不是如此,他们趴在原地期待着人口红利,但是历史的车轮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松懈的人,你跑的慢了,我就从你的身上压过去。

历史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将是一场灾难!我是同道论道,我用经济学解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期待您的关注!

0 阅读:2
盛峻评历史

盛峻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