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涧下水长流 ■素材:王小明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我叫王德贵,今年41岁。在外打工20年,最怕过年,因为我没有家可回。养大我的张奶奶已经去世三个月了,可我到现在还不敢回那个村子,我怕看到她的坟,我怕面对那些闲言碎语。
我是张奶奶在1963年的腊月里捡到的,那年她已经60岁了。听村里人说,那天早上天还没亮,张奶奶就去赶集卖菜,在路边的草堆里听见婴儿的啼哭声。她掀开草堆,看见一个包着的小婴儿,浑身冻得发紫。
“咋能这么狠心啊!”张奶奶把我抱在怀里,搓了又搓,生怕我冻坏了。她把准备卖的菜都扔了,抱着我就往村卫生室跑。
那时候张奶奶守寡已经十年了,膝下无儿无女。村里人都劝她改嫁,她总是笑着说:“一个人也挺好,自在。”
从那天起,我就成了张奶奶的孙子。她给我取名叫德贵,说是盼着我长大后能成个有德行的贵人。村里有人说闲话:
“老张家那个老太太,年纪一大把了还要养孩子,真是不知道量力。”
“就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何必自找麻烦?”
张奶奶从来不理会这些话,她总是忙着给我熬米汤,一勺一勺地喂。我饿了就哭,她就着急地说:“奶奶的心肝,别哭,马上就有吃的了。”
那时候日子苦,张奶奶为了养活我,什么活都干。她给人洗衣服,帮人收麦子,天不亮就去镇上卖菜。我记事起,就看着她瘦小的背影,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背着竹篮子去赶集。
“贵娃,等着奶奶回来啊,奶奶给你带糖吃。”每次出门她都这样说。我就坐在门槛上等,看着太阳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
张奶奶最疼我了,村里其他孩子都穿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她硬是给我做了件新棉袄。她把自己的旧棉被拆了,一针一线地缝,晚上点着煤油灯缝到很晚。
“奶奶,你睡觉吧,我不冷的。”我心疼地说。
“傻孩子,你这衣服要是不赶紧做出来,冬天可就要受冻了。”她说着,又低头缝了起来。
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我发着高烧。张奶奶抱着我去村卫生室,大夫说要打针。一看药费要两块钱,张奶奶身上只有一块五。她二话不说,跑回家翻箱倒柜,最后找到了五毛钱。
那天晚上,我躺在她怀里,听见她的肚子咕咕叫。原来她把仅有的口粮都换钱给我买药了。
“奶奶,你饿不饿?”我问。
“不饿,奶奶吃饱了。贵娃,你要快点好起来啊。”她摸着我的额头,轻声说。
七岁那年,我上了学。张奶奶怕我饿着,总是天不亮就起来给我煮鸡蛋。那时候鸡蛋多金贵啊,村里人家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个。可张奶奶硬是在后院养了两只母鸡,说是让我能经常补补。
“贵娃,你要好好念书,将来考个好学校,不能像奶奶一样不识字。”她一边剥鸡蛋一边说。
其实我知道,那些鸡蛋本该拿去集市上卖钱的。每次我不忍心吃,她就说:“奶奶不爱吃,你快吃了去上学。”
开学那天,张奶奶给我买了个新书包,虽然是最便宜的帆布包,但我特别喜欢。路过的孩子们都羡慕地看着,我骄傲地背着,生怕弄脏了。
学校离家有两里地,冬天天寒地冻的,张奶奶就早早地给我煮上红薯。她把红薯切成小块,放在我的衣兜里,说是让我路上吃了暖和。
记得有一次下大雪,村里的路都被雪埋了。张奶奶怕我走丢,天不亮就牵着我的手送我去学校。她的手冻得通红,却还把自己的棉手套给我戴上。
“贵娃啊,你要记住,咱穷人家的孩子,就得靠读书改命。”这是张奶奶经常说的话。
可我那时候不懂事,总觉得她啰嗦。有时候贪玩,功课也不认真做。直到有一次,我偷偷跟着她去集市,才知道她每天是怎么赚钱的。
那天凌晨三点,她就背着装满蔬菜的竹篮出门。走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到了镇上。天还没亮,她就蹲在路边摆摊。
“大姐,菜新鲜吗?”
“新鲜着呢,昨晚刚摘的。”她笑着说。
可我看见她的腿在发抖,脸都冻青了。到中午,菜没卖完,她就降价出手。就这样,忙活一整天,才赚了一块多钱。
回家的路上,她还不忘去供销社给我买两个本子。“贵娃,你坐在这等着,奶奶去给你买本子。”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她的不容易,也明白了她为什么总说要我好好读书。从那以后,我发誓要努力学习,不能辜负她的期望。
在她的督促下,我的成绩慢慢好起来了。每次考试拿好成绩回家,她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把成绩单珍而重之地收进她的布包里。
1983年,我考上了省城的技校。那天拿到通知书,我高兴得直跳,跑回家的路上,想着张奶奶知道了该有多高兴。
“奶奶!奶奶!我考上技校了!”我冲进院子大喊。
张奶奶正在院子里择菜,听到消息,菜叶子都掉了:“真的?我们贵娃真有出息!”
可高兴过后,我们都愁起来。技校要交学费,还要住宿费、生活费。张奶奶的布包里只有二十多块钱的积蓄。
“贵娃,你等着。”她说完就往村里跑。
晚上回来时,她提着一个旧箱子,里面装着她攒了多年的“宝贝”:两件老棉袄、一个铜火锅、几个瓷碗。这些是她平时舍不得动的东西。
“明天去集市上卖了,再跟几个街坊借点,凑个一百来块钱。”她一边收拾一边说。
我看着这些东西,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奶奶,要不我不去读书了,在家跟你种地。”
“胡说!”她板起脸,“你是要读书的料子,奶奶还能动,种地挣钱。你在省城好好念书,等毕业了挣钱了,再买新的。”
就这样,张奶奶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东借西凑,总算凑够了我第一学期的学费。临走那天,她给我缝了个新枕套,把从集市上买来的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进箱子。
“贵娃,你要记住,读书是苦,但不读书更苦。在学校要好好学,别人能学会的,你就一定要学会。”她送我到村口,依依不舍地说。
我点点头,强忍着泪水背起行李。走出很远,回头看时,她还站在那里,挥着手。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她。
到了省城,我省吃俭用,靠做兼职赚生活费。每个月给张奶奶写信,报平安,说学校的情况。她不识字,就找邻居给她念。后来听说她还特意花五毛钱让人给我回信,说她身体好,让我安心读书。
就这样过了半年,一个冬天的早上,我在学校食堂遇到了老乡李大婶。她一见我就愣住了:“德贵啊,你还不知道吧?你奶奶。。。走了。”
“什么?”我手里的饭碗掉在地上。
“前些日子得了重病,一直不告诉你,怕耽误你学习。前天晚上。。。走得很安详。”李大婶哽咽着说。
我坐上回村的长途车,一路上脑子里都是张奶奶的音容笑貌。记得她总说:“贵娃,你在外头读书,别惦记家里,奶奶身体好着呢。”
到村里时,已经是下午。熟悉的村道,却显得那么陌生。路过的村民看见我,都低头快步走过。我的心越来越沉。
远远看见张奶奶的院子,大门紧闭,门前摆着花圈,白幡在寒风中飘荡。我的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
“贵娃回来了!”邻居王婶看见我,赶紧跑过来。
“王婶,我奶奶。。。她怎么不等我?”我颤抖着问。
“你奶奶走得安详,临走前还念叨着你。”王婶红着眼圈说,“她不让我们告诉你,说你在学校正是要紧时候。”
冲进灵堂,看见她躺在那里,脸上还带着微笑。我扑在她的棺材前失声痛哭:“奶奶,您怎么这么狠心!您怎么不等等我!”
王婶在一旁抹着眼泪说:“你奶奶病了快一个月,一直瞒着你。前些日子还在问,德贵在学校好不好,有没有挨饿。她说,等你放假回来,要给你包饺子吃。”
我的心如刀绞。原来她早就病了,可还在信里骗我说她很好。就连生命最后的时刻,她都在为我着想。
整理她的遗物时,我在她枕头下发现了一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沓存折,还有一叠我的照片和成绩单。最上面是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贵娃的钱”。
那是她让人帮她写的。存折上记录着这些年来的存款,每个月十块八块,积少成多,竟然有三百多块钱。这些年她省吃俭用,原来是在给我攒学费。
翻到最后一页,是一个月前的记录,那已经是她病重的时候了。可她还是坚持去集市卖菜,给我存了最后一笔钱。
在她的床底下,我还发现了一个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我这些年写给她的所有信件。那些信纸都已经泛黄,但折痕很新,显然经常被翻看。
“你奶奶虽然不识字,可每天都要把你的信拿出来看看。”王婶说,“有时候半夜醒来,她就打着手电筒看。”
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原来,我以为写那些信只是例行公事,可在她心里,却是最重要的念想。
在木盒子最底下,我发现了一个黄色的信封,上面写着:“德贵亲启”。打开一看,是一封信,歪歪扭扭的字迹,显然是她请人代写的:
“德贵:
你是个好孩子,这二十年来,是你给了奶奶一个完整的家。奶奶知道你不是我亲生的,你是在1963年腊月,我在去集市的路上捡到的。当时你被放在一个竹篮里,篮子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写着你的生日,还有你亲生父母的名字。。。。。。”
看到这里,我的手抖得厉害。原来她一直知道我的身世,却从未提起过。信中说,我的亲生父母是邻村的,因为家里太穷,实在养不起我,才不得不把我放在路边。他们在纸条上写道,希望好心人能收养我。
“这些年,我一直想告诉你真相,可又怕你知道后会难过。现在我老了,怕有一天突然走了,留下你独自迷茫。德贵,不管你是不是我亲生的,在我心里,你永远是我的贵娃。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你的奶奶。。。。。。”
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泪水模糊了双眼。这时王婶走过来说:“你奶奶其实早就查到你亲生父母的下落了。他们现在在镇上开了个小店,日子过得还不错。这些年他们也打听过你,知道你在张奶奶家过得好,就一直没来打扰。”
我攥紧了那封信,心里五味杂陈。二十年来,张奶奶从未让我感到自己是个被抱养的孩子。她给了我无私的爱,给了我知识的渴望,给了我生活的勇气。
那天晚上,我守在她的灵前,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她教我的第一句话,带我走的第一步路,给我缝的第一件新衣服。。。。。。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清晰。
“奶奶,您在天上好好看着,我一定会好好活着,不辜负您的期望。”我跪在她的牌位前,泣不成声。
出殡那天,天空飘着小雨。村里的人都来送她最后一程,连平日爱说闲话的那些人,也都红着眼圈。大家都说:“老张家的,真是个好人啊!”
安葬时,我坚持要把那个装着我信件的木盒子一起埋进去。“奶奶,这样您在下面也能看看我的信。”
回到学校后,我更加发奋读书。每次遇到困难,就想起张奶奶的话:“贵娃,人这辈子,不能靠天靠地,就得靠自己。”
毕业那年,我考上了一家大企业。第一个月的工资,我就买了一块墓碑,上面刻着:“慈母张巧珍之墓”。
关于找亲生父母的事,我一直在犹豫。他们现在日子好过了,会不会想认我这个儿子?可转念一想,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张奶奶含辛茹苦把我养大。
有一天,我在镇上超市门口,看见一对中年夫妇。女人的眉眼和我有几分相似,男人的身形和我也像。我知道,他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
他们也认出了我,惊讶地站在那里。女人的眼圈红了,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我转身离开,心里默默地说:“对不起,我已经有奶奶了。”
现在,我在单位当了主管,每年清明都回村扫墓。坐在张奶奶的坟前,我总有说不完的话:“奶奶,您看我现在过得好不好?您在天上还记得我吗?”
村里人都说我不孝,为什么不能早点回来?可他们不知道,我是怕面对没有奶奶的家,怕看见那些勾起回忆的地方。
如今我也有了儿子,我把张奶奶的故事讲给他听。他问我:“爸爸,奶奶为什么要收养你啊?”
我沉默了很久,回答说:“因为她心里装得下整个世界的爱。”
有时候我在想,这世上,到底什么是亲情?是血缘的牵绊,还是二十年的养育之恩?我的答案是:亲情是张奶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