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攻为守,蜀汉支撑不了几天。本地人没有斗志,只会内耗,久安必生乱。你不伐魏,魏必伐你。丞相罕见奇才,虽然多次用兵,然经济发展良好,治理卓越,蜀汉是当时最稳定的政权。丞相以一州之力,独抗九州,以一人之智,独战九州之智。矢志不移,铿锵血气,世所罕有。无诸葛,则三国无光。
人才凋零是整个三国后期全体存在的问题。蜀汉的最大问题有两个,第一,蜀地还是太小,真正的富裕之地仅限于岷江一带的平原地区,人口和财富相对来讲其实是魏蜀吴中后劲最差的。
第二,内部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基本是靠诸葛亮个人手段和个人魅力在勉强统合。诸葛亮也不是什么大汉忠臣,你看他之前都故意不在大汉做官就知道了,蜀才是其心血,但夺蜀地在战略上已经是别无他法的选择了,要蜀汉要续存,困居蜀地只能等死,所以北伐是有战略眼光的。只不过天时地利人和都差了点,最后功亏一篑也就不奇怪了。
不是权力分化,而是要拉拢以李严为代表的东州派。荆州丢了,荆州派已经没有根据地了,必须要联合东州派才有可能在刘备死后压制住益州派,才能维系季汉政权稳定。表面上看刘备把李严拉进托孤行列并给了他军权,是在牵制诸葛亮,但实际上刘备把李严放在了永安,让其远离中央,不能在国事上掣肘诸葛亮。既拉又打,这是刘备的政治手段。
以巴蜀为依靠,汉中为支点统一全国不是没成功过,诸葛亮北伐只能一鼓作气,拿下长安,出潼关定天下。可惜他不是韩信,他也没有萧何
权力斗争中都想做话事人,只要是诸葛亮还说了算,李严就可能搞事。霍光上官桀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即使上官桀已经父子封侯,分享了霍光一部分权力,他最终也是想取代霍光。
不北伐,魏国很难打进来?那我们就算他很难打进来吧。然后呢?一大堆人,益州的,荆州的,全国其他各地的。不北伐,干什么成天?内斗。要不了多久自己就弄死自己。。然后北魏安心发展,两国国力几何似拉开差距。到时候不用打来了。内部就有人把门给打开。事实上,诸葛亮死后,几十年也没咋北伐,一打进来就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