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发展模式看北方城市被挤出前十的原因

马跃成 2021-01-15 17:10:39

2020年中国最新GDP排行榜出炉,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南京和武汉,其中上海今年前三季度GDP为2.73万亿元,与2019年相比,南京跻身前十,天津“落榜”。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的严重灾难,我国在应对危机上的表现突出,成为世界上唯一保持了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报道显示,今年又有五个城市进入万元俱乐部分别是合肥、南通、泉州、福州、西安等。今年的GDP总量也突破万亿元,正式跻身万亿元GDP城市俱乐部。

“万亿GDP大关”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其产生的作用和意义也非常重大。此前我国只有17座万亿元GDP城市,分别是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南京、苏州、武汉、杭州、青岛、长沙、无锡、佛山、宁波和郑州。

这一排名引发了很多网友对南北经济差距拉大的讨论,刚改革开放时,中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北方占了6个,如今却只剩下北京。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北方经济不是在衰落,只是发展落后于南方。实事求是地说,北方城市也在进步,只不过是比南方的进度慢了些。

当然,南北经济发展有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否认,现在要思考的是北方是否能够抓住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契机,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北方企业体系僵化、人才匮乏、创新不足,如果能够搭上数字经济兴起的这辆“快车”,或许还能够更好地留住人才、加强创新,逐渐缩小与南方经济的差距。

放眼全国,当今备受瞩目的热点城市群主要有:大北京圈、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大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

从目前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得最好,上海的很多工业企业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向周围地区进行了转移,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上海产的工业品其实可能就是在浙江、江苏地区生产的。

而珠三角的城市一体化发展最快,在广东经济迈向国内老大地位的过程中,广州市的发展并没有像北京那样摊大饼似的成为畸形城市,反而带动珠三角地区当年的一些小县城,甚至一些乡镇、村庄都一跃成为了响当当的工业基地。珠三角城市群的成功给大北京圈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学习的经验,最近该地区的同城化及无线城市建设更让我们看到了区域经济圈发展的广阔前景。

广州佛山两地同城化建设是一个样板,广佛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的方案可以推广。两地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而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电信产业已经成为广佛同城化建设的启动热点。

比较起来环绕北京的河北、天津、内蒙、山西等地区,并没有因为北京的突飞猛进而被带动起来。相反,却出现了北京增长速度越快,北京周边地区的经济差距越大的情况。有人把这种现象比喻成热岛效应,形成了北京周边地区人才、资源、项目、投资像北京集中的现象,环北京贫困带由此生成。

从那2020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发展指标看,在前十的GDP指标排名中,北方城市只有北京入选,其他全是南方城市。对比南方城市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感慨:大北京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分工、资源共享、协调合作、共谋发展的基础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好都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后的好,北京也一样,一个形成热岛的北京市不仅仅会陷入发展中的囚徒困境,而且会让周边地区变得更加迷茫和不知所措,甚至闹出血拼房地产的乌龙战。北京必须要有大北京的观念,第三要有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科学的规划。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北京人口大概只有600万左右,如今增长到2300万,这么快的增长速度难免让一个城市受不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来,北京绝对不适宜居住这么多的人口,何况现在还在继续膨胀。事实求是地说,北京到了做减法的时候了,虽然这听起来似乎很怪异,好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北京是一个多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且还在以摊大饼的方式继续扩张。实事求是地说,大都市都建成为多中心城市显然有多个不合理的地方,河北的环首都经济圈值得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 【本文由“马跃成”账号发表于2021年1月14日】

0 阅读:7

马跃成

简介:财经评论人 旅游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