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童女士,在三个月前出现下肢肿胀、发凉的情况,以为只是晚上受到风寒的缘故,过一段时间就会好,因此没有太在意。
但是不久童女士的皮肤变得红热,出现持续性的疼痛,童女士家人担心童女士的身体,连忙把童女士送往医院。
童女士在送到医院后,医院医生为童女士进行了体查,发现童女士皮肤颜色发热,脚踝处呈青紫色,下肢用手指按压时疼痛更加明显,之后医生又为童女士进行了二维灰阶超声和CT检查。
二维灰阶超声检查显示童女士的静脉管径明显增宽,血栓呈现低-极低回声,而且血栓边缘处呈现漂浮状。另外,CT结果显示管腔中心性不规则形充盈缺损,管腔闭塞。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判断童女士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进行溶栓治疗。
医生告诉童女士的家人在童女士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时,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前往医院治疗,以免引发悲剧。因为患者血栓一旦脱落,可能会引发肺动脉栓塞,从而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因缺氧而死。
当前因为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巨大变化,人们发生心梗、脑梗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而且有着朝年轻化发展的趋势。这些患者不少人有着相同的病因——那就是血栓,但是当血栓发生时,身体的四肢会提前发生预警,这时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
那么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讨论一下,手脚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警惕血栓,以及血栓的预防。
一、手脚出现3大症状,需警惕血栓血栓形成一般是由于机体的凝血调控机制出现了问题,导致纤维蛋白、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等凝血因素在血管内异常凝聚,引起血管阻塞。当血管发生阻塞时,身体的四肢一般会发出预警,当手脚出现这三种症状时,应该警惕是否可能为血栓造成。
1)手脚发凉、无力
当患者出现血栓时,血液循环系统较差,血液回流受阻,局部血液供应减少。
尤其是手脚处于血液循环的远端,因为血液循环速度减慢,供血不足,手脚将长期处于冰凉状态。另外,如果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长时间无法供应四肢的需求,将会使得肢体出现营养不良,引起手脚无力的症状。
因为这种无力不是劳累过度引起,所以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因此当患者出现以上肢体症状时,需要警惕,可能是由于血栓导致。
2)手脚肿胀
如果有长时间久坐或者久站的患者出现了手脚肿胀的情况,需要警惕是否出现了血栓。因为长时间不活动身体,会使得肌肉活动减少,增加血管收缩,导致下肢静脉压力增加,影响四肢血液的回流,血液在肢体远端出现淤滞的现象,进而容易形成血栓,引起静脉血栓的远端肿胀。
另外,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时,可能会引起静脉曲张,从而形成硬块。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最好做到对症治疗。
3)手脚发麻
因为血栓会引起血管不完全或完全堵塞,影响血液循环流速,导致局部组织器官发生血氧供应不足的情况,进而引起神经麻木,使得手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麻症状。
然而如果血栓压迫到机体的脑部运动神经中枢,轻则引起手脚麻木,重则引起会导致身体发生瘫痪。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手脚发麻时,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及时去医院诊断,以免出现严重危险。
综上所述,当身体出现不明原因或者较长时间的手脚症状时,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应该去医院及时检查。尤其是当前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容易患上血栓,更需要注意身体发出的预警。
二、医生提醒:四类易患血栓高危人群,须注意!因为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巨大变化,患得血栓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多,尤其是以下四类人群,患血栓的风险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因此,这四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身体发出的危险预警,及时去医院检查,以免发生不可挽救的身体损伤。
1)服用避孕药及妊娠人群有研究表明,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女性患血栓的比例要远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育龄女性人群服用避孕药和怀孕等因素有关。因为孕激素和雌激素可以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打破人体体内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的平衡,使得机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而诱发血栓形成。
而常用的避孕药一般是由这两种激素组成,比如说很多女性常用的长期口服避孕药,所以对于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来说患血栓的概率更大。孕产期女性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因为在孕产的中晚期女性逐渐增大的子宫会压迫盆腔,进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另外,孕产期女性的凝血系统会发生改变,体内血液中促凝血因子会增加,因此更容易形成血栓。
2)40岁以上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发严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是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血栓的发病率每十年会呈现翻倍增长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内膜会变得粗糙,静脉瓣慢慢发生萎缩,导致静脉中的血液回流受阻。
这些因素引起血液在血管中瘀滞,血液循环的流速减慢,管腔内膜的损害增多,进而导致机体凝血功能亢进,凝血-抗凝系统失衡。另外,随着机体不断衰老,引起血栓的危险因素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比如老年人容易患有的基础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更易造成血栓形成。
3)患有基础性疾病人群一般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人群,患上血栓的概率比普通人群更高。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可以促进凝血因子的活性增强,抗凝血因子减少以及纤溶活性和血小板活性增强,这些因素叠加就容易使得患者形成血栓。
而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胰岛素、生长激素和儿茶酚胺等激素水平失衡,引起糖代谢发生紊乱,产生大量的糖基化产物,堆积的糖基化产物会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影响血小板功能,进而增强机体的凝血系统。
另外,发生过感染 (如尿道感染) 的患者发生血栓的概率会增加2-3倍。这可能与感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感染引起机体产生炎性介质,从而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及各种凝血因子,导致机体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功能发生异常。
4)吸烟人群有研究表明,吸烟可以促使吸烟人群的血液进入高凝状态,进而诱发血栓的形成。这主要是因为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会直接损伤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导致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另外,吸烟还有增加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增多会导致更多的有毒因子产生,进而损伤内皮结构,同时甘油三酯的增加还会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功能,增加血小板的活性,使其聚集作用增强,这些因素加起来就会促进血栓的形成并且还会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
从上面这些易患人群中,我们可以看出血栓的形成除了自身病变,很大程度上还与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措施预防或延缓血栓的发生。
三、如何预防血栓?三种方法,要牢记!血栓可以位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循环系统的不同部位,引起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发生脑梗、心梗和截肢等情况。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改变自身习惯,预防或者延缓血栓的发生,以下是三类预防血栓的方法,帮助我们减少发生血栓的风险。
1)健康饮食
因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会增加患血栓风险,而这些疾病与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需要合理地控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等食物的摄入,最好做到健康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高蛋白食物,少吃一些油腻、高糖、高脂肪食物不仅可以保持身体的营养均衡,更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糖尿病、高血压和血栓。
2)适当运动
建议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可以去户外进行适当地运动,因为适当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而且可以使得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从而有效地预防血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实际情况,进行慢跑、散步、跳绳等活动,帮助血液循环流通。
3)戒烟戒酒
因为烟中含有很多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烟焦油等,这些物质不仅会让人产生成瘾性,更会引起血管收缩,增加高血压、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另外,酒类等饮品中的酒精成分会影响血液黏稠度,导致血液循环的流速减慢,加重身体负担。因此,对于长期吸烟喝酒人群来说,最好慢慢地进行戒烟戒酒,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当手脚出现肿胀、发凉、发麻等症状时,应该提高警惕,最好不要如文中的童女士一般不当回事,因为这可能是身体发生的预警,如果症状进一步恶化,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以免错过治疗最佳时期。另外,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抑制血栓的形成,让血栓远离我们。
参考文献:
1.李杰. 肺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20.
2,张曹阳,彭海星,朱言蹊等.久坐、身体活动缺乏与心血管健康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23,32(09):94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