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养肝最好的时节,建议多吃3种食物,睡不好的人最需要

水儿的笔记本 2025-04-08 17:40:33

先来问大家个问题:你们平时几点睡?评论区大胆报时!

你没猜错,今天咱们又双叒叕聊聊熬夜这件事。好像不说个1001遍都对不起越来越晚的睡眠时间。

现在的人,在“熬夜修仙”的路上越走越远,手机一刷就忘了时间。但有没有想过,那晚睡的几个小时,可能真是在“熬命”呢?

中医讲究睡“子午觉”,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当令,身体开始修复的关键时刻。所以严格来说,晚上11点以后还没入睡,就算熬夜了。

这两个小时不睡,伤肝、耗气血,第二天头晕脑涨、脸色蜡黄,补觉都救不回来。

虽然我有时也会晚睡,但重点不是熬夜后自责焦虑,觉得人生要完蛋了。重要的是,咱得知道怎么「捞」回来,怎么给身体积极补救!

今天分享3种食物,帮你清肝火、养阴血、助睡眠,把熬夜的伤害降到最低。

一、熬夜先伤肝,肝火旺,脾气跟着“爆”

熬夜最伤什么?那必须是肝啊!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只有在睡眠时,肝脏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熬夜会导致肝血无法回流,长期下来会引发肝血不足。

肝血少了,肝火就旺了,很多人没睡好之后脾气暴躁、一点就着,便是因此。

肝主疏泄,主藏血,所以熬夜后,一定要找准护肝二穴,给肝脏好好“灭灭火”。

1、太冲穴:在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2、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阴经的交会穴,正是补益肝肾的经络大药。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感觉酸胀即可。操作简单,赶紧学起来!

按摩这两个“灭火穴”,确实能帮我们缓解熬夜上火的不适,这是从外部给肝脏“降温”。

二、熬夜耗阴津,“虚”和“干”都找上门

有没有发现,熬夜后第二天,眼睛盯着屏幕一会儿就干涩得不行,甚至有点疼?脑袋昏昏沉沉的?皮肤也感觉紧绷绷,没光泽?

这就是熬夜在偷偷消耗你身体里的“水分”——也就是中 医说的阴液、津液。

熬夜就像文火慢炖,不知不觉就把我们身体里的阴液耗伤了。

阴不足,身体失去濡养滋润,就会出现各种“干”:眼睛干、口干舌燥、咽喉干、皮肤干燥,感觉整个人都“皱巴巴”的。而且阴虚了,阳气就相对亢盛,容易产生“虚火”,让人心烦意乱。

怎么办?先试试这些实用小方法:

1、多喝温水,小口慢饮:这是最直接的补充津液的方式,温水更能被身体接受。也可以试试煮点米汤喝,非常温和滋润。

2、吃点“润”物:饮食上增加一些滋阴的食物,比如雪梨、银耳、百合、藕等,做成糖水或清炒都不错。

3、眼睛“加湿”:感觉眼睛干涩时,有意识地多眨眼,或者用温热的毛巾敷一敷眼睛,能缓解不适。

三、被动式熬夜:想睡但就是睡不着,睡不好

还有一种熬夜更扎心,叫“被动式熬夜”。

明明身体累得不行,也早早躺上了床,可脑袋里却像开了个“小剧场”,各种念头、担心、计划轮番上演,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或者好不容易睡着了,也是浅浅的,一点动静就醒,梦还特多,第二天醒来跟没睡一样累。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也是熬夜伤了阴,耗了血,导致心火、肝火相对偏旺,扰乱了我们的心神,大脑静不下来,自然就睡不安稳了。

想要摆脱这种“身累心不睡”的困境,除了安抚情绪,调整睡姿也能帮上忙!

古人推崇一种有助于养肝安神的睡姿——吉祥卧。

中医认为“卧则血归肝”,右侧卧时血液更易回流滋养肝脏。肝血足了,中医所说的“魂”才能安稳,心神不易乱动,人便更容易放松,减少多梦、易醒。

Piduranagala 岩石的卧佛雕像

做法很简单:

1、身体向右侧躺卧,双腿微弯,自然交叠。

2、右手手掌托住右侧脸颊(或将手放在耳前),左手自然放在身体一侧或髋部。

一个姿势+食物,更能养足肝血,帮助睡眠!

很多睡眠问题的根源在于肝血不足。肝藏血,血舍魂,肝血亏虚,“魂”就容易不安,导致入睡困难、心神不宁。

而且,肝血不足往往伴随心血亏损,进一步加重睡眠障碍和焦虑感。

所以,对于睡眠不好的人来说,养肝血至关重要!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养血的食物,比如桑葚、枸杞、桂圆、大枣、葡萄干,或是适量的动物肝脏等。

说到底,最好的保养永远是规律作息,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这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强。

但如果真的熬夜了,也别太苛责自己,陷入焦虑。收藏这篇"熬夜急救指南",用上面提到的这些小方法给自己“回回血”。

你有什么熬夜后的“回血”小妙招吗?欢迎来评论区和大家分享!

0 阅读:0
水儿的笔记本

水儿的笔记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