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军引以为傲的九七式中战车,其战场表现到底如何?

千历共婵娟 2023-11-18 14:42:16

谈起二战时期的日本坦克,估计很多人都会称其为薄皮大馅,甚至冠以“豆战车”的称呼。这是一种非常刻板的错误印象,因为日本在坦克方面装备运用实际起步很早,与欧洲军事强国属于同一起步点,一度与欧洲国家不存在显著差距,其中九七式中战车便是日本在二战中装备过的一款尚算不错的中型坦克。而这款坦克在战场上表现到底如何,则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九七式中战车研发于1936年,定型和服役于1937年,在研发阶段存在有十吨级、单人炮塔的一号样车和十五吨级、双人炮塔的二号样车,而最后日本选择了二号样车方案,即为我们日后熟知的九七式中战车。九七中战车的基础数据如下:车体长度5.516米、车体宽度2.34米、车体高度2.38米,发动机为十二缸风冷柴油发动机,武器配备为九七式五厘七战车炮和两挺机枪,车组乘员则为4人。

需要指出的是,九七式中战车作为一款日本坦克,其防护能力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薄弱的。九七式中战车的装甲为表面渗碳装甲,坚固度要比传统的钢制装甲更为坚固。车体正面装甲和炮塔正面装甲以及侧面装甲厚度均为25毫米厚,其余部分皆为20毫米厚。我们可以用德国的三号中型坦克进行横向比较,当时三号A型到C型的装甲厚度仅为15毫米,30毫米的C型要等到1938年才会出现。

将三号中型坦克坦克和九七式中战车对比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装甲厚度上两者的差距其实不大,虽然九七式中战车采用的是铆接装甲,但基本属于同一水准线上。尽管这个结论可能显得有些匪夷所思,可这就是不争的事实。而在火力方面上,九七式中战车配备的九七式五厘七战车炮口径为57毫米,倍径则为18.4,可在350米距离上击穿25毫米厚的装甲板,虽然在反坦克能力上不如当时国际上标准的37毫米坦克炮,但在反步兵性能上却要略胜一筹。

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将坦克视为一种步兵支援载具,其主要目的是掩护和支援步兵作战,故此并不是十分强调坦克的反装甲能力,而是着重提升了坦克的反步兵能力,其配备的九零式榴弹内有250克炸药,能够有效的杀伤各类步兵。若再考虑到同时期三号中型坦克战斗从A型到C型的战斗全重都是15吨上下,那么九七式中战车在当时也是一款十分优秀的坦克了。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欧洲各国的坦克设计已经开始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比如说三号中型坦克在1938年升级为了装甲厚度30毫米的D型,而法国则早在1936年就推出了装甲最厚处有45毫米的R-35轻型坦克。这就意味着九七式中战车服役不久就成了一种落后武器,这在二战时期属于一种常见情况,军事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武器的更新换代变得十分明显。当然,九七式中战车的问题此时还不明显,或者说只要他们没有和人爆发装甲冲突,那么这个问题就始终不明显。

对于日本而言幸运又不幸的事情很快就出现了,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是日本第一次参与大规模装甲作战。彼时,日本关东军配备的两款主力坦克分别是八九式乙型中战车、九七式中战车和九五式轻战车,而苏联方面配备的则是略显老旧的T-26轻型坦克和BT系列快速坦克。诺门罕战役的结果我们都知道,苏联赢得了战役胜利,日本在战损比上略低于苏联,可总体上来说日本还是输得干干净,尤其是在坦克性能方面。

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日本和苏联的坦克于防护层面上没有太多差距,彼此在500米的距离上都可以有效击毁对方。但问题出现在1000米距离上,在这个距离上日军任何一款坦克都无法承受住苏军坦克的火力,更无从抵抗苏联战防炮的攻击。这主要是因为苏联当时配备的1937年型45毫米反坦克炮所致,这种反坦克炮不仅配备给苏联反坦克炮兵,也作为苏联坦克的坦克炮使用。

换句话说,日本引以为傲的九七式中战车在火力上完全落后于苏联,防护上因为九七式中战车采用铆接装甲,其结构强度先天弱焊接装甲一头。面对穿甲能力更优的苏联45毫米坦克炮/反坦克炮,九七式中战车根本没有生存的可能。为了挽回这种装甲劣势,日本着手对九七式中战车进行升级。所谓的九七改中战车其实就是更换了炮塔和配备一式坦克炮,一式坦克炮在性能上大致与德国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相当,可以说是当时日本最优秀的坦克炮了。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九七改中战车的战场表现会十分优秀呢?很遗憾,九七改中战车在战场上的表现谈不上好,最多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在日本于1941年末挑起太平洋战争时,九七改中战车和九七式中战车的表现尚算不错,可这不是因为它们性能优秀,而是因为英美联军的表现十分低劣的原因。而当时间来到1943年时,随着美军在太平洋发起反击,九七改中战车就无力对抗美军的M3中型坦克和M4中型坦克了,甚至是遇到美国的M5轻型坦克都略显吃力。

事实上,日本此时已经陷入到了坦克劣势之中,因为二战时期坦克的换代时间以年为单位,往往一两年就必须更换一次主力坦克,而日本在研发九七式中战车后,除了缝缝补补式的升级,并没有能够及时研发新一代中型坦克,这就导致九七式中战车必须和那些更为强大的新锐坦克作战,这是为其做再多升级都无法打赢的。哪怕是日本在1943年6月推出了九七式的魔改型号一式中战车,也无法解决自身陷入的装甲劣势。

相较于九七式和九七改,一式中战车破天荒的采用了焊接装甲,车体正面和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从25毫米提升到了50毫米,整体重量从15吨上升到了17.2吨,新研发的百式发动机能为其提供240马力,使其公路时速提升到44公里。而主炮则沿用了一式47毫米战车炮,这种坦克炮虽然炮弹初速是每秒810米,可放到今天不免已经是有些落后了,很难对美军主力的M4中型坦克造成威胁。

或者,我们可以把话说的更明白一些,一式中战车虽然是一款不错的升级设计,但它出现的时间太晚了。如果它出现在1939年,那么一式中战车当在战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可问题是它出现在1943年,考虑到此时主流军事强国的坦克性能,一式中战车不免就成了一款落后装备。不能说出门就是必死无疑,起码也是被人打得抱头鼠窜的级别。当然,日本能在九七式中战车的框架上折腾出九七式中战车,这本身已经可以算是九七式中战车的性能优秀了。

只不过,这种成功在1943年更像是一种嘲讽,九七式中战车放在1937年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到1939年都尚有可取之处。可问题就在于主流军事强国的进步速度太快,日本未能及时跟上主流强国的发展脚步,这才导致了九七式中战车沦为了世人笑柄。总体来说,九七式中战车就如同日本开发出的大多数武器一样,出现时固然优秀,但也因为故步自封和眼界太小的原因,这些武器没能在战场上有更好的表现,最后就沦为了时代的笑柄。

14 阅读:3561
评论列表
  • 2023-11-19 00:48

    少来了,人德国是三号四号同时发展,配合使用的的!你家小日本97式对标的是四号,可性能比四号差远啦!从一开始,小日本的坦克就是个笑话

    Kaiserin 回复:
    你少来了。德军原定三号作为坦克战主力坦克,4号用来支援步兵,41年遇到苏军T34以后,德军发现3号坦克升级空间太小,才转而开始发展4号坦克。4号坦克在38,39年的第一批量产型性能也拉垮的很,装甲最厚的地方不过30毫米。
  • 2023-11-19 04:51

    铆接装甲不如焊接装甲这是公认的,铆钉被崩断后会形成二次杀伤。日本对东南亚进攻时,是西方认为丛林地带不适合坦克作战,根本没配备坦克,日本坦克就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

  • 2023-11-18 20:21

    小编你再好好去找找资料吧,诺门坎小日本战损低,那都是后面改了的,苏联垮了后,小日本把战死的数据说成总伤亡数据,要是当时小日本的战损真的低于毛子的话,小日本还怕个毛线,按日吹的说法,诺门坎参战部队是小日本三线部队加治安部队,三线部队和治安部队都能打成这样,这不的赶紧调几个一线部队过来,那妥妥的打到莫斯科的节奏,可惜诺门坎后,小日本就终止了北上计划

    用户11xxx20 回复:
    事实是毛熊和小八嘎都觉得肉疼,算是半斤八两吧。打完后就“默契的握手言和”,在西伯利亚/中国东北,各自都转入“战略防御”,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反方向上。毛熊去了波兰,小八嘎下了太平洋。
    飞舞雪影 回复: 用户11xxx20
    毛子那是因为西欧那边的形势,不允许远东有大动作,小日本那就是真不行了
  • 2023-12-11 14:39

    1939年的97式还行,但1940年哈尔科夫机车厂搞出了个T-34,全世界坦克都被带了节奏。[笑着哭]

  • 2024-02-08 23:34

    功臣号

  • 2024-01-14 18:26

    你要看对手是谁,和美国苏联人比,你把鬼子的屎打出来。和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打基本够了

  • 2023-11-19 07:25

    根本没有资源爆坦克,海优和空优,陆军马路靠边站,待遇不如军马[呲牙笑]

  • 2023-11-18 21:26

    这些日军都应该被斩首

  • 2023-11-18 18:15

    九七式中战车,乃日军引以为傲之坦克也。然而,其战场表现实在令人难以恭维。

  • 2023-11-19 04:08

    这些日军的罪行真是让人愤怒!

  • 2023-11-24 07:02

    小日本明白得很,豆丁在亚洲无敌,打苏俄是例外,守岛用不着坦克,对于小日本来说坦克造得越好死得越快,飞机航母才是王道

千历共婵娟

简介:为大家分享制作精彩的图文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