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妻子替夫伸冤,状纸居然摆正在了皇帝面前

真益谈谈历史 2024-12-04 19:54:41

大清道光九年,八月某日,北京。

清宣宗旻宁是定都北京后满清的第六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第二子,嘉庆四年被密建为皇储。嘉庆十八年,31岁的旻宁就封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38岁即帝位。

而这场由一个小吏引发的贪腐大案就发生在这个酷热的夏日。这天,一个叫周载的书吏急急忙忙赶往奔向了九城兵马司当中的北城兵马司。在清朝,兵马司主要从事京城(不包含紫禁城)的地方治安,缉盗捕贼,该兵马司辖下军队分驻京城各地,主管为文官建制的兵马司指挥使。

周载到兵马司不是为了报案而是要自首。周载是刑部的一个书吏,就是负责文书的转呈存档的一个办事员,后来岁数大了也就辞职不干 ,小看他这个书吏的工作经历,可毕竟是六部之一工作,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网,有道是“阎王好见,小鬼难当”,说的就是周载这样的小吏,他不用干别的,只要把你的文书压几天你就受不了,所以别看周载俸禄不多,但灰色收入极为丰厚。

因此周载辞官之后,依靠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就开始替他人跑门路,找关系,从中收取利益,就是说有人想要找京里哪个衙门或者哪位官员办事,甭管认识不认识,都可以找周载代为结交,你给周载点好处,他就能把你引荐到你想要拜见的人跟前儿,或者帮你把事儿给办了。办不了会告诉你找哪个 官员好使,这个官员好什么,上下需要多少银子。

在吏部还有一位在职的书吏,名字叫做杨文祥,他和周载当年是同僚,杨文祥就经常给周载介绍生意,每介绍一次,周载都给杨文祥提成,虽然不多,但每次都给。

不久前杨文祥就把山海关通判承瑞介绍了给了周载认识,这个承瑞当时的负责山海关农田水利修葺和粮食运输等工作,承瑞在山海关弄了一些工程水利工程,这其中的油水可想而知,现在工程完事儿了,花了不少银子,承瑞这回是拿着条子到京师,要到工部要报销地方工程的费用支出,那这其中更有油水可捞。

比如,承瑞搞工程花了一千两,到朝廷里,工部按规定就报给他一千两,他就拿着条子去户部领银子就行,可是如果他能在京师里找人运作,就能虚报费用,花一千两他报两千两,那这多出来的一千两,承瑞就可以和工部户部的相关小吏大发横财,反正都是吃公款,谁也不会在意。

应该说,当时即便是正常报销也是十分困难,承瑞如果在北京没有认识人,拿着条子报销起来就慢,短则个把月,长则数年都是有可能的,承瑞自然等不了这么久,于是通过朋友他就找到周载,给了周载200两银子,让周载替他运作一下,帮他早点把报销的这个费用给拿到手。

周载收了银子,很快就联系到了负责报销地方账目费用的工部书吏。别看吏是小吏,可他们的权是很大的。周载这事经常办,彼此也是熟人,按理说这事儿都不叫事,按流程走就是,但谁也没有想到,意外发生了。

因为这事是承瑞是通过杨文祥认识给周载的,所以杨文祥认为,这承瑞给的好处费,周载应该拿小头,他杨文祥应该拿大头,于是不由分说就把这笔好处费硬从周载的手里扣下了180两银子。

照理说,这杨文祥就是个介绍人,不是拉活的,他根本就没出力,反观周载,几天以来,在京师左右活动,光是给各衙门的小吏们打点茶水,那就花了不少银子,自己出功夫最多,出力最多,结果好处费自己就拿了二十两,这很显然不合理啊。周载很生气,他找到杨文祥说道说道。

可在杨文祥看来,你周载已经辞职了,就是一个老百姓了,而我杨文祥还是在职的书吏,所以他压根也没拿周载当盘菜,反正最后二人是说掰了。这下周载怒了,一气之下就跑到南城兵马司就自首去了,说自己伙同书吏杨文祥收取山海关通判承瑞的好处费,为他办事,请求朝廷处罚。周载以自爆的方式把杨文洋也告了。

而且,周载更是举报了一个惊天大瓜,那就是不止自己和杨文祥,京师里的很多书吏都从事这种中介工作,收取利益。他们不仅帮人办事儿,平时还经常借机贪污腐败,敲诈勒索,书吏们甚至可以卖官鬻爵,只要想当官,只要你有银子,书吏都可以帮你圆梦。

那么这个时候,朝廷里很多大臣就都知道周载到兵马司去告状了,要知道那吏员既然贪腐,必然是上下左右联手,这是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才能办成的事情,彼此完全是合作关系,就比如承瑞的这个事情,杨文祥找周载,周载找到工部的书吏,工部书吏要办成事儿,自然也要找上司,找工部的主事来通融,主事那就有可能找侍郎,侍郎就有可能找尚书,最后有银子大家一起分。

所以,周载的这个告状,他的覆盖面太广了,如果闹大了,那牵连很多人,因此当时不少京官的叔办甚至侍郎自己都亲自跑到兵马司,对周载是好言相劝,积极安抚,说咱们都是同僚,有事万赖咱们同舟共济,相互帮助,何必闹成这个样子呢,你不是就担心那二十两银子吗?那我们干脆给你集资两千两银子作为赔偿,你撤诉就算了。

没成想,这周载是怎么想的,居然断然拒绝,他是铁了心的要告到底,兵马司没办法,只好把案件上呈刑部,这就算是立案了。可是这周载,他不想想,单凭他自己,他其实是很难和这么一群庞大的书吏以及书吏背后的官僚群体相抗衡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周载举报控告根本告不倒。官僚们已经联合了起来,最后周载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控告,还承认了自己收钱办事的罪名,因此被下了大狱,择日问罪。

可是他们想不到,周载真不是一般人,刑部认为周载已经认罪撤诉,也就不再关注此案了,可周载在刑部大牢也有熟悉的人,在监狱里重新写下了一份伸冤的诉状。周载把自己为官多年在官场上的所见所闻,把他所知道的恶规陋习,丑事秘闻全都写了上去,把他知道的曾经参与非法中介,贪污腐败,敲诈勒索,买卖官位的书吏和大臣的名字以及他们具体的违法犯罪细节全都写全了。最后,周载还把自己被屈打成招,有苦难诉的经过一五一十的陈情于上,矛头直指本朝的司法公正已经被严重破坏。

写完之后,周载趁着他妻子张氏来探监的时候,偷偷把这份诉状让张氏给带了出去,并告诉媳妇把状子给谁谁谁,因为周载知道,刑部已经关注他的案子,通过正常渠道已经不可你能了,所以周载让媳妇张氏拿着诉状找某人告状。

反正就是在丈夫周载的指点之下,这状子竟然直接送到了道光皇帝的龙书案,监狱里的周载,就这么通天了,道光皇帝看到这份诉状,那心情可想而知,差点没把他给气冒烟了,道光立刻召见军机大臣,要求立案侦查,不仅要把诉状上提供出来的书吏和大臣一个一个抓来查,还要把京师和地方上的书吏和官员们全都追查一遍,皇帝是一边密切查访,一边调动步军统领衙门四处抓人,整个大清朝,被周载这一封诉状,给闹了个底朝天儿。

最后的结果就是把所有的书吏给更换了一遍,而且一个书吏在一个衙门干满三年必须更换,而至于这个周载后事如何,史料并无记载,也就不得而知了,大概率是活不成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11

真益谈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