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中,马基雅维里是一个异类。他对人性的看法悲观且阴暗,认为人天生自私、贪婪、狡诈和残暴,因此人类的政治也必然是阴险狡诈、口是心非、背信弃义和冷酷无情的。由于这些观点,马基雅维里被视为阴险毒辣、不择手段、诡计多端的代名词,被称为政治恶魔、罪恶的导师、邪恶的教唆犯、玩世不恭者和助纣为虐的无耻之徒。
2、许多人不喜欢政治和政治人物,是因为他们见过太多恶劣、凶狠的马基雅维里式人物。但读了《君主论》后会发现,这些看法有真实的成分,也有误解。马基雅维里认为,优秀的政客不一定是诚实无欺、与人为善的人,相反,他们可能会耍阴谋诡计、两面三刀、绝情绝义。政治家的目标是让国家富强统一,让友邦崇敬,使敌国畏惧。民众应该期盼能人治理国家,而不是圣人,否则会对政客感到厌恶和失望。
3、人们听到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观念时,可能会感到害怕,也可能会觉得耳目一新,甚至二者皆有。《君主论》是一部令人因为矛盾的心情和认知的颠覆而不知如何应对的政治学作品。阅读《君主论》时,必须注意它与专制权力或暴政的关系,不能将专制和暴政简单等同于民主国家的宪法政治和公民政治,更不能将专制政府等同于自由民主政府。
4、《君主论》是一部关于君王术的作品,几百年来被历代专制统治者奉为枕边秘籍,因为它特别重视统治权术。马基雅维里明确主张,普通人的美德不适用于君王,君王有自己的美德标准,君王的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马基雅维里告诫君主,为了实现目的,任何手段都是正当的,事业成功是君主的首要任务。
5、尽管美德如诚实、慷慨、守信、仁慈等值得赞扬,但实际情况不允许君主总是这样。因此,一个好的君主必须知道如何在必要时采取不良手段,并且不必因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因为这些行为可能带来安全和福祉。马基雅维里的观点在文艺复兴时期是罕见的,他更像是那个时代的先知,这使得我们在《君主论》中能看到20世纪专制统治者的行为。
6、《君主论》中的许多建议实际上是许多暴君早已无师自通的心得体会。暴君们在不妨碍权力利益的情况下,也会讲道德仁义,许下诺言,但在不利时绝不会遵守信义,只会装出遵守的样子。马基雅维里告诫君主们要表面上装出慈悲、忠实、仁爱、公正、笃信的样子,并主张聪明的君主要用策略制造仇敌,再用强力消灭他们,以提升名声。
7、君主制政治只考虑有效与有害,不必考虑正当与不正当,为了统治可以不择手段。马基雅维里认为,新君主不应实践好人应做的事情,因为统治国家常常需要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
8、在马基雅维里的时代,他的君主建言是另类的,而不是主流。更具代表性的君主建言是伊拉斯谟在《论基督君主的教育》中的观点。与马基雅维里的权谋建议不同,伊拉斯谟主张古典政治的贤明政治道德,认为君主应具备仁慈和爱民的德行,并应通过讲述暴君的历史教训来让王储憎恨专制与暴政。
9、伊拉斯谟规劝君主不要把自己当作人民的主人,因为这样会使人民成为奴隶,而每个奴隶都会成为潜在的敌人。他强调,基督教君主尤其不该如此,因为连异教徒的明君都不愿意被称作“主人”。
10、伊拉斯谟认为,所有人天生自由,奴役是违背自然的,即使是异教的法律也承认这一点。因此,基督教君主更不应该奴役自己的教友。他的规劝方式类似于通过历史事例进行劝说,指出连坏人都能做到的好事,好人就更应该做到,而连敌人都不做的坏事,我们自己却在做,这样的行为是非常不妥的。
11、伊拉斯谟指出,君主自称为人民的“主人”并不常见,大多数统治者会装出谦虚的样子,但他们喜欢的称号如“伟大”、“英明”却反映了他们内心把自己与上帝平起平坐的心态。他劝告说,许多统治者出于害怕被憎恨而避免使用“主人”这个称号,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渴望这个称号。自以为“伟大”,就会为所欲为,成为暴君,实行暴政。
12、伊拉斯谟认为暴君为了确保其统治,会采取措施防止臣民反抗,包括阻止他们培养精神和智慧,使其像奴隶一样卑贱和易受控制,并挑起臣民之间的纷争以增强自己的权力。与此不同,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不必通过教育变得道德仁慈,因为在腐败的政治环境中,对贪官进行道德教育是没有必要的。
13、马基雅维里在佛罗伦萨处于困境和腐败状态时写了《君主论》,提出的挽救办法未必合乎道德。这本书是写给对政治道德没有兴趣的君主的,内容简明扼要,适合日理万机的在位君主在短时间内阅读理解。
14、马基雅维里的《论李维》是一部赞同共和的书,篇幅比《君主论》长四倍多。《君主论》是写给君主看的,而《论李维》是写给两位私人公民看的。《君主论》探讨的是马基雅维里从君主视角所了解的一切,而《论李维》则探讨他从共和政体视角所了解的一切。马基雅维里被认为是一位不带偏见的政治巨匠,为君主提供如何保存和扩大权力的忠告,同时也为共和政体提供如何创建、维系和推进的建议。
15、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提出了重要的政治见解,指出人类由于能力和资源有限以及道德准则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无法擅长所有事情。他认为一些行为领域要求人们偏离道德规范,做出伦理妥协,即“困难的决定”。
16、马基雅维里所指的道德和伦理是基督教道德伦理,与现代的人权或公民自由和权利不同。他认为为了统治的有效性,统治者需要牺牲基督教要求的仁慈,从统治者或政府的立场来看问题,因此他认可专制统治权术,这在今天是难以接受的。
用户16xxx83
是吗,不敢认同[病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