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上出现这种症状需警惕,或是心脏在提醒你,别不当回事!

忆因聊健康 2024-12-21 12:02:57

刘女士,66岁,半月前突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耳鸣的现象,就诊前3天,徐女士发现其胸闷、气短症状加重,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时,刘女士自述10多年前曾确诊过高血压,一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但近年来未系统体检复查,平日里血压未控制达标,基本在150/90mmHg左右,有时可以高达180/100mmHg,双下肢存在对称性水肿,夜间偶有阵发性呼吸困难,睡觉需要高枕卧位。

医生为其进行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 ST-T改变;心脏彩超显示左心房以及左心室增大,室间隔增厚,LVEF45%,初步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医生提醒,长期血压高,控制不佳,逐渐可刺激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出现肥大并发生间质纤维化,导致患者出现心脏形态改变,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心慌、头晕头痛、呼吸困难、耳鸣、水肿、乏力等不适症状。

心脏是人体的动力源,身体所有组织器官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心脏的泵血功能。

它的每一次“咚、咚、咚”跳动,都在推动着血液在身体里流动,默默地为各个器官输送血液和养分。

这个看似强大的器官,其实也很脆弱,用久了可能会出现心悸、疼痛等明显不适。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比如耳朵出现异常,可能也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表明,耳朵的一些特征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肌梗死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01

耳鸣

心脏如果有问题,全身血液供应就会出现异常,内耳细微血管对血液供应的改变十分敏感。

在心脏病的早期,内耳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往往耳部出现不适症状要早于心脏病的出现,早期的耳部症状会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的问题。

有研究发现,约80%的心梗患者在胸痛、胸闷之前,就已出现耳部症状,如单侧耳朵听不清或耳鸣。

另外,心绞痛患者有很多都会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有些患者双耳嗡嗡响,但术后马上症状消失。

因此,人到中年以后,若出现耳鸣及耳聋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在检查五官科的同时,还要对心血管系统进行相关检查。

02

耳痛

耳痛通常与耳部疾病有关,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是心梗的信号。

心梗引起的耳痛可能与神经反射有关,尤其是当心梗影响到心脏的某些特定区域时,这种耳痛往往是锐利的、突发的,且不伴随明显的耳部感染迹象。

另外,当心绞痛发作时,可引起耳朵出现暂时性缺血,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耳朵,导致耳朵疼痛,同时患者还伴有胸闷胸痛、心悸心慌以及血压增高等情况。

03

耳垂皱褶

正常的耳垂一般平洁光滑,若耳垂出现一条斜线或皱痕,被称为耳褶征,也是心内科医生所说的"Frank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出现皱纹、褶皱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发现自己的耳朵长出褶皱,可能预示着心脏有危险。

虽然说耳朵上有折痕不一定有心脏病,但如果耳朵上有折痕,出现心脏病的几率会增加。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大型研究指出,存在耳垂褶皱的人群,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无褶皱者高出近30%。

这种皱痕在冠心病患者中更为常见,其形成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因此,如果发现耳朵上有折痕,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来排除心脏病,尽量减少疾病风险。

04

耳朵发红发热

有些患者由于血液循环不良或其他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耳朵发红发热,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都可能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耳朵发红发热。

另外,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心脏泵血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耳朵毛细血管充血扩张,从而出现耳朵发红的情况。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面红耳赤可能是心火过旺的表现。

做好这5件事,给心脏“减负”

1.控制血压

保护心脏,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好血压,将收缩压降到140 mmHg以下,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人,更要严格控制血压。

因为长期高血压或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功能下降,出现左心衰竭,即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进而引发呼吸困难、乏力、肾功能损害等不适症状。

有研究发现,血压每降低4mmHg,冠心病的危险能降低15%,脑卒中的危险能降低23%。

2.健康饮食

合理的饮食安排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综合营养学研究指出,均衡饮食可将心脏病风险降低20%~30%。

日常饮食应遵循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以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血脂水平。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长期暴饮暴食,过度饱食,尤其是摄入过多高脂肪油炸食品,使肠胃负担重,需要加被消化,进而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可使心脏病风险增加约30%。

不均衡的饮食,如缺乏水果、蔬菜、全谷物及瘦肉等,会导致营养不足,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

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内,每周吃1次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和凤尾鱼等,可使心脏病发作时的死亡危险降低52%。

3.戒烟限酒

烟酒是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要尽量远离。

抽烟更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的有害因素。

许多研究显示,抽烟会引起血脂增高、血小板功能异常,使血流减慢,促进血脂附着在冠状动脉的血管内壁,进一步损害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

另外,多饮酒会损害心脏健康,可引发酒精性心脏病、脑卒中、肝硬化、肿瘤等疾病,同时还会增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风险,建议每周限制饮酒量折合酒精数不要高于180g,最好是戒酒。

4.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腰围的尺寸是内脏脂肪堆积的体现,腰围越大,心脏的危险越大。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脏的容量负荷和阻力负荷,是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和促进因素,可导致患者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

因此,建议我国男性把腰围控制在2.8尺以下,女性则应控制在2.6尺以下。

5.劳逸结合

劳累过度可导致身体各个脏器出现损伤,其中伤害最重的器官就是心脏。

长期的过度劳累,可引起心动过速,加重心脏负荷,影响心肌的供血和供氧,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等,严重时还可能猝死,同时也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出血、脑栓塞等疾病。

一项刊发于2020年的《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的研究就发现,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而情绪激动(26%)、劳累(25%)排猝死诱因前两位。

因此,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不要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因为过度激动、情绪紧张、过于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1 阅读:388
忆因聊健康

忆因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