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印度国防部召集了11名五大三粗的空军代表,气势汹汹地飞往了莫斯科。原来,印度空军此时装备的,仍是老式的米格21战机,再加上飞行员的素质又参差不齐,所以他们在与西面邻居的“交锋”中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正因如此,印度此番准备向苏联订购一批新式的米格23战机。
要知道,印度与苏联的关系可谓是唇齿相依,再加上财大气粗的性格,使得苏联人很愿意与对方打交道,因此,印度代表团刚一落地,就被前来接待的苏联官员热情的“架”到了饭桌之上。
然而,就在宴席进行了1个小时后,却发生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根据当时的资料,11名印度代表齐刷刷的被担架抬回了住处,而在当天凌晨,更是有6名印度代表因为上吐下泻,被强制性的送到了医院,可谁知,即便当时苏联的医疗体系相当发达,但还是有3名印度官员,在异国他乡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11名印度官员为何仅参加了宴席就会“全军覆没”?而那3名代表的死因又是什么呢?
上世纪70年代初,印度十分忌惮彼时还叫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国,原因很简单,自从印度在1947年迎来独立,就被国土东西两侧的巴基斯坦压得透不过气,事实上,印巴这对“冤家”正是因为此类原因,在此前进行了2次战争,而在1971年3月,印度更是抓住了东巴基斯坦“动荡”的机会,一方面,召开支持东巴基斯坦分裂的会议;另一方面,也在国土东西两侧分别部署军队,一边防止西巴基斯坦军事介入,一边为东巴基斯坦“指点江山”。
其实,印度之所以敢与双方同时开战,完全得益于他们与苏联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事实上,苏联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印度进行大力的援助了,而经过了将近20年的帮扶与发展,此时的印度确实是不可一世到了极点。
不得不说,相比于东巴基斯坦,印度的军事实力比较豪横,所以,仅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发起了总攻势,并一举攻克了东巴基斯坦首府达卡,然而,虽说在与东巴基斯坦的较量中摧枯拉朽,但当印度面对西巴基斯坦的反扑时,却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空军方面,经常出现印度飞行员刚起飞,就被西巴基斯坦空军击落的情况。
就这样,第3次印巴战争虽然以印度的实质性胜利而告终了,但西巴基斯坦空军配备的美式战机,无疑刺痛了印度人不可一世的自尊心,也正因如此,印度国防部开始留意新式超音速战机,并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终于与苏联达成了,订购米格23战机的协议。
不过,苏联虽然与印度交好多年,但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将印度当成小弟,再加上想“多挣钱”,所以当即提出了印度派代表前往莫斯科面谈的要求。接下来就发生了咱们一开头聊到的,由于得知苏联军官都比较喜欢饮酒,所以印度本次也是信心满满,特意挑选了11名膀大腰圆的饮酒能人,气势汹汹地飞往了莫斯科。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代表此次谈判,首先要过乌斯季诺夫这一关,乌斯季诺夫是苏联著名的“伏特加部长”。从某种情况上来说,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斯大林放宽了饮酒条例后,就以一己之力,带动了苏联在外交与军队中的“酒文化”。
乌斯季诺夫经常从早晨睁眼,喝到晚上睡前,事实上,在他担任苏联武器部长时,就常抱怨外交宴会中无法饮酒,而在上世纪60年代,成为国防部长的他,就彻底的“敞开了肚皮”,并提出了十分著名的”乌斯季诺夫”法则,该法则主要应用于外交场景,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在酒桌上击败对方,是建立绝对心理优势的第一步。
时间来到1980年6月,由于乌斯季诺夫已经退休了,所以他并不负责与印度代表的对接,不过因为劳苦功高,且“乌斯季诺夫”法则确实为苏联带来了许多实惠,所以,即便远离了外交场合,但印度代表们依然得面对苏联官员们的伏特加攻势。
据资料显示,谈判当晚,11名印度代表按照原计划,扎堆坐在了晚宴桌的一侧,从谈判角度来看,己方坐在一起方便讨论,再加上印度人独有的三寸不烂之舌,他们确实很有希望以及其优惠的价格,拿下米格23战机的订单,可谁知,苏联方面早有预料,就这样,他们硬生生地将扎堆的印度代表拆开,并在每人身边都安排了一位能喝善谈的官员。
当然,面对这样的情况,印度早有防备,否则他们也不可能专门筛选膀大腰圆的官员前来,然而,事实还是给了印度代表们一记闷棍,因为晚宴的前菜还没上,苏联官员就发起了攻势。要知道,印度军人一向是十分自大的,再加上有任务在身,所以他们很快就与苏联官员们喝到了一起。
觥筹交错之间,一名叫卡姆比的官员保持了清醒,并友善的提醒对方,酒喝得差不多了,是否可以谈正事了,然而,他显然低估了“乌斯季诺夫法则”的威力,此时的苏联官员们正在兴头上,根本不在乎订单能不能谈成,更有甚者,对卡姆比提出了拼酒挑战,在限定时间内,先喝完3瓶伏特加,就能免费获得10架米格23战机。
要知道,酒桌上的话往往不能当真,不过,作为此次谈判的“二把手”,卡姆比即便不信,也只能硬着头皮表示接受挑战,就这样,他敞开了肚皮,与苏联官员正式展开了交锋,然而,伏特加强劲的力量很快就让他摇摇欲坠了,而当卡姆比再次提出正式谈判要求后却发现,随行的10名同僚早已不胜酒力,有人甚至已经躺在了桌子底下。
面对这样的情况,卡姆比也是两眼一黑晕了过去。接下来就发生了咱们一开始聊到的,当卡姆比最终睁眼时,已经身处苏联的医院了,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并不是此次谈判中饮酒最多的,在此次出访的11人中,有6人被送往酒店后,产生了严重的酒精中毒症状,并在后来被送往了医院,而其中的3人,因为醉酒反应过于激烈,最终死在了异国他乡。
经过了十多天的养精蓄锐,剩余的8名印度代表终于在6月19日,重新坐在了谈判桌前,准备与苏联官员展开第一次谈判。按理说,经过喝伤6人,喝死3人的事件后,印度代表们本应在谈判中敢于“杀价”才对,毕竟苏联硬灌他们的操作比较过分,事实上,多名苏联官员也为硬生生喝死3名“朋友”屡次表达过遗憾。
然而,令苏联方面怎么都没想到的是,经此一役,再次坐在谈判桌前的印度官员,早已没有了半个月前的豪情,一个个耷拉着脑袋。面对这样的情况,苏联也没被同情心占据理智,就这样,此次谈判,以苏联高于30%的预期价格,向印度出售了70架米格23BN战机结束了。
印度即便折损了3名“大将”,且购买价格也高了很多,但印度国内还是十分振奋的。原因很简单,米格23作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超音速战机,不仅拥有1160公里的作战半径,可变后掠翼、AA-7中距离空空导弹等都堪称当时的“黑科技”,也正因如此,印度刚拿到70架该战机,就迫不及待地将其布置在了西部边境线,并希望在可能爆发的空战中,对巴方的F4战机形成碾压之势。
有意思的是,就在印度对空军装备更新换代后,巴基斯坦立刻与美国达成了协定,并将主要的空战战机,更新成了F16与F15A,要知道,米格23再强力,也只能算是2代机,而F16与F15A是正儿八经的3代战机,换句话来说,印度花大价钱更新的装备,最终扑了个空。
另一方面,从纯粹的设计角度来说,米格23的操作系统是纯手动调整的,太过于“直接”,导致该战机常被调侃为,学会驾驶米格23,就相当于学会3种机型,起降一种、巡航一种、冲刺一种。要知道,印度飞行员的技术一向是一言难尽的,也正因如此,自米格23在1983年服役印度空军以来,一直无法形成战斗力,不仅如此,在该机型最终于2009年退役时,已经因为印度飞行员各类的操作失误,折损了39架。
不得不说,印度此次针对巴基斯坦,购买米格23战机,不仅白花钱,还损失3名空军官员的操作无疑是吃了大亏,不过,但凡印度能在得到米格23之前,先多了解一番,恐怕也不会为全世界的外交场合贡献笑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