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找到一所名校、一位优秀老师,孩子是不是就进了“保险箱”?答案是否定的。
在现实中,总有一些家长误以为教育孩子都是老师的事,家长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可以了。
但实际上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而且家长往往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底色。
所以古训中就有一句:“养不教,父之过。”
那么,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家长到底要付出几成的力才合适?在不同家长的心里就有不同的答案。
通常来说,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做法的家长:
第一种,家长认为老师要负起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他们通常是把孩子扔给老师不管,自己一心一意当甩手掌柜,孩子若教育不好,就把责任直接推给老师;
第二种,家长只相信自己,对老师教育孩子一百个不放心,时不时地质疑老师的教育;
第三种,家长高度信任老师,能和老师密切配合、及时沟通,能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三种不同的做法,其实反映了家长群体中的三种不同的教育观。而不同教育观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成长的方方面面上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以往经常有家长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为什么都是一个班级老师教出来的孩子,却在养成习惯和学习能力上有着如此大的差异?
我们除了可以在前面“家长的三种不同做法”上找到答案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个教育研究理论上找到答案,这个教育研究理论认为:
100%的教育=30%的学校教育+20%的社会教育+50%的家庭教育。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占据着最大的比例——50%,这也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好坏是决定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因素。
可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校再好、老师再优秀,家长都不能当甩手掌柜,家长对孩子的引领作用是谁都无可替代的。
同一个老师之所以教出了有着天壤之别的好生和差生,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孩子背后家庭教育的不同。
成功的家庭教育,自然能把孩子培养得更优秀;而失败的家庭教育,却往往把一手好牌给打烂。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家庭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发展的成败。
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教育都推给老师,自己当个“甩手掌柜”,表面上看起来是轻松了,但等到孩子真的出现问题之后,家长就再也轻松不起来了。
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我们家长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在教育上要有前瞻性,对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培养目标要心中有数,保持他们正常的成长节奏;
例如——在语言敏感期阶段,家长需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语言启蒙上,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节奏来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受他人影响而陷入教育焦虑。
2.想要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家长自己就努力在孩子面前成为怎样的人(家长不一定要达成,但要表现出努力的姿态);
例如——想要孩子成为热爱阅读的人,家长自己也要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哪怕在孩子面前“装一装”,也好过成天在孩子面前刷手机。
3.配合学校老师,抓好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养成;
例如——从小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专注听课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4.经常和老师沟通,及时跟进孩子的学习;
例如——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听课的表现、课堂发言的情况等,同时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表现的情况等。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最不该缺席的就是我们的家长。教育孩子不仅是老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可以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家长和老师双方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配合得越是紧密,就越是能让教育发挥出更大的效能,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成就开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