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凉养心,腰腿凉养肾!三味中药,一个古方,心肾一起养

婷扬的备忘录 2024-12-31 21:21:04

人体阳气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健康与活力,阳气不足,常表现为畏寒、发凉。

所以中医认为,后背发凉多与心阳不足有关,腰腿发凉则常见于肾阳虚。

身体发凉,养心养神

后背发凉是心阳不足的典型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心脏,作为人体的“太阳”,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而后背则被视为“阳气之海”。

当心阳不足时,背部得不到阳气的温煦,便会出现后背发凉、冷汗频出、心慌心悸等问题。

心阳不足的人往往还伴有睡眠质量差、易惊醒、多梦、心慌心悸、易受惊吓等症状。

腰腿发凉是肾阳虚的典型症状。肾位于下焦,腰为肾之府,肾阳不足时,腰部失养,常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繁等症状。

此外,肾阳虚还会影响生殖功能和生长发育,导致男性功能下降、女性不孕等问题。

一个中药方,心肾一起养

茯菟丸出自宋代的医学典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组成为菟丝子250克、白茯苓150克、石莲子(去壳)100克。

上述三味药捣碎成细末,用酒煮后,加入山药泥做成小药丸,每次10克左右,温水送服,一日三次。

这个方子组成简单,但在补肾的同时,又能养心、安神、补血。

主治心肾两虚,心气不足,思虑忧心太多;肾经虚损,阳气不固,出现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泻等症状。

适应症广,副作用还小,是不可多得的良方。

简单三味药,功效不简单

1

菟丝子

菟丝子味甘、辛,性平偏温,归肝、脾、肾经。是一味常见的补肾名药。

菟丝子以种子入药,在中医理论中,植物的种子一般都可以补肾精。

各类种子在冬天成熟的时候会把自己封藏起来,等到来年春天卯足了劲儿生根发芽。

所以,菟丝子它能走到肾中去,添油点灯一样帮你把肾中精髓补足,并且牢牢地封藏起来。

同时,菟丝子的药性相对平和,补而不峻,温而不燥。可与其他的补肾药合用,治疗肾阳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头晕、耳鸣等症状。

2

白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

茯苓长在松树底下,是抱着松根生长的。

松木四季不老,茯苓得松树的收敛之气,因此可以四季常生,从而成就自己的物性,也被称为“四时神药”。

茯苓伏藏土中而生,得土气至厚。

一方面可以去除脾胃中多余的水湿,以强健脾胃;一方面作用于下焦,帮助身体中的水液排出体外。

而“脾生血,心主血”,脾胃会把五谷精微转化为气血,而心需要血液的濡养才能安定。

在这里,白茯苓通过去除脾胃中的水湿,增强了脾胃的转化功能,气血因此变得充裕,心神也得到了安养。

3

石莲子

石莲子是睡莲科植物莲的老熟的果实,味甘涩微苦,归脾、胃、心经。也叫作“甜石莲”“壳莲子”“带皮莲子”。

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莲子”同为莲的果实,但是采收时间有所不同。石莲子一般是在莲完全老熟后采摘,而莲子是在果实新鲜之时就采摘。

相比于莲子,石莲子性更寒,偏重去除脾胃的湿热,以达到健脾的功效。而莲子更偏重养,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更适合。

该方中用石莲子取其清湿热,开胃进食,清心宁神,涩精止泄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烦、失眠、遗精、尿浊等症状。

诸药合用,以补肾养心安神为主,通过调理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达到补血的作用。

后用山药为丸,可以滋补肾阴;酒煮诸药,有助于活血行气。共同达到了补肾阳而不伤肾阴,补肾又养心,活血又补血的功效。

最后提醒大家,中药的用量因人而异,养生保健时用量宜小,治病疗疾时量宜大,服用前还是咨询一下医生为好!

0 阅读:0
婷扬的备忘录

婷扬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