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话说的是否太绝对了?这世间,有些亲情就像是埋在土里的种子,也许一时半会看不见,但总有破土而出的一天。
我叫老周,今年58岁,在江北县第一人民医院当了30年的门卫。说起这份工作,要从1993年说起。那时候我们医院还是个土砖房,连个像样的大门都没有,就一个铁皮门,锈得吱呀吱呀响。
我女儿周晓琳从小就爱看医学杂志,放学回家路过药房,都要趴在玻璃窗上看半天。那时候她才上小学三年级,瘦瘦小小的,书包比人还大。每次我打趣说:“闺女,你这是想当医生?”她就笑,露出两个小虎牙:“爸,我要当最厉害的医生。”
她是真有这个本事。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年年都是校榜第一。1998年,她考上了省城医科大学,那天我和她妈高兴得一宿没睡,在院子里坐到天亮。那时候我们住在单位分的筒子楼里,楼下种着一棵老槐树。我和老伴商量着等闺女毕业了,一定给她在县城买套房。
日子就这么过着,眼看着晓琳从医科大毕业,分到省城最好的医院。那时候她已经长成大姑娘,穿着白大褂的样子,和她妈年轻时一模一样。说起她妈,那可是我们县医院的老护士长,干了一辈子的医院工作,就是太操劳,身子骨不好。
2015年冬天,晓琳突然带回来一个男朋友,叫刘子明。这小子西装革履,开着豪车,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他说要娶晓琳,还说要带她去美国发展。我和老伴都不同意,倒不是嫌弃人家有钱,主要是晓琳刚在医院站稳脚跟,怎么能说走就走。
那天晚上,我们在家里吵得厉害。晓琳哭着说我们不为她考虑,说我们就知道管着她。最后她摔门而去,从此就再没回过家。这八年里,她连个电话都没给我们打过。老伴整天愁眉不展,常常偷偷抹眼泪。
日子还得过,我和老伴互相扶持着。我在医院看大门,她在家里种点菜。每到周末,她就会做一些晓琳小时候爱吃的饭菜,然后两个人坐在桌前,翻着老相册发呆。
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得厉害。我正在门卫室里纳凉,突然听见有人喊”快让开”。抬头一看,是急诊科的护士推着担架往里跑。我下意识往担架上看了一眼,差点没站住脚——躺在上面的,竟然是我老伴!
[未完待续,请让我继续] 我脑子”嗡”的一下就懵了。老伴平时身体虽然不太好,但从没这么严重过。赶紧跟着担架往急诊室跑,护士说是突发心脏病,要马上住院治疗。
住院部的走廊里亮着惨白的灯。我在医院干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觉得这灯光这么刺眼。检查结果出来了,主治医生拿着片子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手术费加上住院费,前期至少要准备30万。
30万,这数字就像一块大石头,重重地砸在我心口上。我在医院一个月工资才2800,老伴退休金3000出头,这辈子哪见过这么多钱。
主治医生催着要钱,说再拖下去危险。我四处借钱,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去求。可现在这年头,谁家还有余钱?借到手的也就十来万,眼看着病房费一天天在涨,我的心都快碎了。
夜里值班的时候,我就坐在老伴床边,给她掖被角,喂水,量体温。她瘦得厉害,脸色发黄,眼窝深陷,可嘴里还在念叨着:“晓琳要是在就好了,她最懂这些。”
我知道老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晓琳。这些年,她一直在偷偷打听晓琳的消息。从别人口中听说晓琳没去美国,在省城做了主治医生,结婚的事情也吹了。可电话打过去,从来没人接。
第三天下午,主任医生下了病危通知。说如果再不手术,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我站在病房外的走廊上,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掉。一个护士走过来拍拍我肩膀:“周叔,你别太着急,省城来了个专家组,或许有转机。”
专家组?我也没多想,现在能救人就是好事。可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专家组竟然主动接手了老伴的手术。更意外的是,手术费也不知道谁给交了。
手术定在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一宿没合眼,就坐在手术室外的长椅上。记得晓琳小时候发烧,我也是这么坐着守了一夜。那时候她躺在医院的小床上,攥着我的手指说:“爸,你别怕,我很快就会好的。”
八点整,手术室的灯亮了。我盯着那扇门,心跳得厉害。突然,一个穿白大褂的女医生从里面快步走出来。她个子不高,马尾辫扎得很紧,走路带风,就跟她妈年轻时一模一样。
我愣住了。她在我面前站定,摘下口罩,眼眶红红的。那张和她妈年轻时一模一样的脸,这八年好像一点都没变。
“爸。”
就这一声,我眼前一黑,差点倒在地上。是晓琳,真的是晓琳!原来这段时间一直在暗中照顾老伴的专家,就是我们的女儿!
她告诉我,这八年她一直在偷偷关注着我们。她知道自己太倔强,一直不好意思回来。直到听说妈妈病重,她立刻从省城赶回来,主动接手了手术。
手术很成功。等老伴醒来,看到晓琳站在床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晓琳抱着她妈,哭得像个孩子:“妈,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现在,晓琳调回了县医院。她说再也不去远的地方了,要在家门口照顾我们。每天下班,她都会来门卫室坐坐,跟我说说今天的病人,就像小时候一样。
这些年,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亲情就像是春天的种子,埋得再深,也总有发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