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9月17日,中日双方舰队在黄海北部大东沟,进行了一场关乎制海权的大海战。这场战斗中,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倾巢出动,第一游击队有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4舰,本队有松岛、桥立、严岛、千代田4舰,还有两艘老式铁甲舰扶桑、比睿,炮舰赤城,代巡洋舰西京丸。这些日舰中,比睿号是唯一的木质船体巡洋舰。
比睿号
日本联合舰队十二艘参战军舰中,最小的是622吨赤城号炮舰,它也是铁制船体,而比睿号建造的年代最早,所以是木质船体。1871年4月1日,大清福建水师下水了1258吨的伏波号炮舰,次年4月23日,又建成了更大的扬武号巡洋舰,该舰排水量达到1560吨。这两艘军舰虽然都是铁胁木壳结构,但是,却深深刺激了企图对外扩张而蠢蠢欲动的日本海军。可是想造大舰,当时的日本造船业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向英国购买军舰。
1874年,日本海军在英国赫文造船厂订造了2艘金刚级巡洋舰,2号舰就是比睿号。该舰于1875年9月24日开工,属于旧式船旁列炮战舰,船体采用铁胁木壳,这种结构就是龙骨、框架等承重部位采用铁质,船壳、舱室还是用木料,为了增强防护,船体用了外装装甲,其中水线带装甲厚度为中部137毫米,到艏艉减至88毫米,因此,木质的比睿号还是能称为铁甲舰。1877年6月12日比睿号下水,次年2月25日竣工。
比睿号标准排水量2250吨,舰长67.1米,宽12.5米,吃水5.3米;1座卧式2汽缸6锅炉往复式蒸汽机为主动力,风帆是辅助动力,载煤340吨,最大功率2270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3.7节;武备为3门170毫米克虏伯火炮,6门150毫米克虏伯火炮,75、80毫米克虏伯火炮各2门,25毫米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11毫米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比睿号战斗编制286人,舰长军衔为海军少佐。
黄海海战于中午12点50分打响,比睿、扶桑、西京丸和赤城4舰,因为速度迟缓,落于舰队后方,北洋水师阵型左翼致远、靖远等舰发炮攻击比睿、赤城等舰。在猛烈火力打击下,比睿号遍体鳞伤,走投无路之下,试图冒险从定远和靖远之间500米的空隙中穿过,取捷径与本队会合。
可是比睿号却遭到广甲、济远、定远、镇远等舰的围攻,舰体、设备伤痕累累。又被定远号的305毫米巨炮击中右舷,炮弹在后樯爆炸,破坏了下甲板并引起后部舱面起火,包括军医在内的10数人被击成碎粉而亡。海军大尉高岛万太郎以下32人受伤,比睿号在熊熊烈火中狼狈突围。
看到比睿号挂出“本舰火灾,退出战列”的信号旗,离队向西南方向逃去。北洋水师来远舰全力追赶,受伤后的比睿号航速不快,眼看双方距离相差300米左右时,比睿号发炮,击中了来远舰的甲板,引起火灾。趁着来远舰救火之时,比睿号借机猛逃,距离拉大到了8、9百米,此时致远、广甲舰赶来紧追比睿和赤城。
附近西京丸上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见状,急忙命令升起信号旗,召唤第一游击队前来求援。功夫不大,吉野、浪速等舰,以高速向比睿与北洋水师之间运动,用左舷炮射击,一边打一边前进。比睿号终于获救,于下午14点以后乘机逃离战场。
比睿号巡洋舰是黄海海战最早退出战场的日舰,此战被击中23弹,死19人伤37人,北洋水师连这艘木质军舰都没击沉,照实令人惋惜。修复后的比睿号经过改装撤去了帆索装置,日俄战争后改为测量船,1912年3月25日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