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仍是当前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要归咎于心肌梗死(心梗)与脑梗塞(脑梗)等“动脉血栓栓塞性问题”。
为此,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希望通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梗与脑梗。这是因为,阿司匹林被认为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作用!甚至,阿司匹林还一度被有些人给捧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神药”……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发现:普通人在预防心梗、脑梗的时候,其实并不真的需要阿司匹林!而真正能够帮助大家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则是其他方面的手段。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定义这里所提到的“普通人”?阿司匹林为何不建议大家使用?又有哪些手段真正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心血管疾病呢?这篇文章就专门给大家仔细说一说。
何为“普通人”?其实,我们这篇文章当中所说的“普通人”,指的是还没有患上任何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而这里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支架/搭桥术后、脑卒中(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外周动脉疾病以及严重的动脉斑块(引起血管狭窄≥50%)等等。
之所以要排除已经患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这是因为,对于这些患者来说,他们出现心梗、脑梗的概率要明显高于还未患上这些疾病的人群。因此,在这部分患者的日常治疗当中,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仍是不可或缺的!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哪怕已经患上了高血压、血脂异常甚至糖尿病等慢性病,但只要还没有确诊上面所提到的任何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那么,就仍属于“普通人”的行列。
而恰恰就是这些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或糖尿病的朋友们,才更需要正确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为何不建议“普通人”吃阿司匹林?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都发现,阿司匹林并不能给那些还未患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普通人”带来很大的好处。但是,他们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却有可能增加牙龈出血甚至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这一点,从近年来各国医学指南对阿司匹林使用推荐的变化趋势当中,就可以明显看出来。
首先,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发布的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仍是现阶段我国预防心血管疾病最为权威的一份医学指导文件!
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这里,所谓的【一级预防】指的正好就是:还未患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普通人”(特别是有高血压、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该如何延缓或者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这份医学指南当中,专门有一个关于阿司匹林使用的章节。其中提到,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患者,才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条件一:年龄在40-70岁;
条件二:没有较高的出血风险;
条件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处于“高危”这个层级,并且还得合并至少1项风险增强因素。
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反之,对于还尚未患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普通人”而言,假如年龄已经在70岁以上,那么,完全不需要长期吃阿司匹林;再比如,无论年龄多大,只要出血的风险较高,那么,也不需要长期吃阿司匹林!
而医学指南当中,所使用的其实是“可考虑阿司匹林”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说,哪怕完全满足服用阿司匹林的各项条件,在经过“考虑以后”决定不使用阿司匹林,也不是不行!
所以,相信大家从医学指南的推荐当中就可以看出:真正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的“普通人”本就不多,而即便是同时满足了所有条件,也不是非吃不可的。
而2023年10月,由加拿大心血管学会与加拿大介入心脏病协会等权威学术组织所共同发布了最新的抗血小板治疗指南,则是更加直接地提出:不论性别与年龄如何、也不论是否已经患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只要还未患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那么,就都不推荐长期吃阿司匹林!
也就是说,从加拿大的最新医学指南来看,所有还未患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普通人”,均不推荐长期吃阿司匹林,哪怕心血管疾病风险非常高。
2023 加拿大最新抗血小板治疗指南
说了这么多,其实主要就是想告诉那些还在通过长期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梗、脑梗的“普通人”:其实,阿司匹林的作用未必有大家所以为的“那么神”。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还未患上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阿司匹林都不是非常必要的!
预防心血管疾病 关键是什么?既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吃阿司匹林并不是预防心梗、脑梗的“好办法”,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这些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呢?
1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并加强运动锻炼
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其实在一开篇就有告诉大家: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核心并不是吃阿司匹林,而是生活方式干预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控。
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而其中,“健康生活方式”更是预防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发展和心血管事件的上游措施,是心血管病预防的【基石】!
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还专门牵头发布了《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这份医学指南为“普通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些比较详细的健康生活建议:
第一,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面,重点应该放在戒烟、限制饮酒、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熬夜与不规律作息,以及扭转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上。
第二,在饮食方面,应该长期保持平衡的膳食营养结构,可以适当参考“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等知名健康膳食模式当中的营养配比。
在主食当中,应该适当增加全谷物、杂粮以及薯类的摄入。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适量摄入鱼类、禽类、蛋类、豆制品以及乳制品,与此同时,还应该稍微控制红肉的摄入。
减少钠盐的摄入也很重要,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钠盐总量最好控制在5g以内;而适当增加钾盐摄入,则可能带来一些好处。
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同时,主动减少加工肉类以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并且,应该尽量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最后,还要减少甚至避免含糖饮品的摄入,但适量饮茶会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第三,在运动方面,建议“普通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是75分钟以上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最好是按照规律的频率开展,比如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行、跳绳、打太极拳等)。
除此以外,假如每周还能额外安排两次力量训练、每次达到15-20分钟以上,则能够给心血管健康带来更大的获益。
2 维持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在合适范围
目前,“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这【三高】被认为是最为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三高】的持续存在,会不断地对血管造成“破坏”,从而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等“坏胆固醇”向血管壁内渗透。而这正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关键过程。
因此,要想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不断发展,关键就是要长期将血压、血脂以及血糖等指标给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内。
在不少人的印象当中,只要血压不超过140/9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不超过3.4mmol/L,这就算是“控制好了”。但其实,在有些情况下,这还控制得远远不够!
比方说,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就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最好是控制到130/80mmHg以内,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则应该至少降到<2.6mmol/L。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也就是说,当同时合并的“三高”问题越多、问题越严重的时候,往往血压、血脂以及血糖的控制目标就可能会“越严格”。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血压、血脂以及血糖等相关指标具体需要控制到多少,那么,最好是找熟悉病情的心血管专科医生问清楚!
对于仅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无法让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的朋友们来说,积极使用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相关药物,能够非常显著地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降压领域,【普利类】、【沙坦类】、【地平类】、【洛尔类】以及【利尿剂】等常用降压药均能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而在降脂领域,中等强度的【他汀类】降脂药是我国人群降胆固醇治疗的首选药物。他汀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证据,目前仍然是所有降脂药当中最强有力的。
最后,在降糖领域,【“肽类”降糖针】与【“列净类”降糖药】被认为是目前心血管保护效应最为明确的。因此,对于心血管风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新的医学指南推荐优先使用这两类药物来降糖。
综上所述,对于还未患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普通人”来说,预防心梗、脑梗最主要的手段并不是长期吃阿司匹林。
而是应该把重点给放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及血压、血脂与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上!
相较于阿司匹林,常用降压药、他汀以及具有心血管保护效应的降糖药,往往预防效果才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12月 第48卷 第12期
2,2023 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anadian Association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Focused Update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23)
3,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3月 第35卷 第3期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