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对于这场战役胜败的总结,如同一磅重型炸弹,把众人都震哑巴了。黄维说的,不无道理。这一次,刘伯承打的,不是什么运动战、游击战,更不是国民党部队所说的“偷鸡摸狗”,而是面对面的阵地战,而且是兵力相当、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阵地战,这样的仗,打败了,不得不说,肯定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那又是什么呢?
经历了众人冷淡的黄维,似乎又神气起来,他傲慢地走到桌子旁边,用手指着梁岱绘制的简单作战地图,说道:“简单地说,校长和国防部制定的总体战略就是,在徐蚌地区和共军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共军的总兵力是多少呢?约60万,其中山东陈毅部约40左右;中原刘伯承部约10万余;加上他们杂七杂八的地方武装,总计60万,这个数字,是基本确切的。而我们的部队又是多少呢?徐州‘剿总’方面,邱清泉、孙元良、李弥、黄百韬四个兵团,及冯治安的第3绥靖区两个军,加上徐州剿总的直属部队,总计17个军,约60余万人,我们第12兵团4个军10余万人,加上刘汝明的2个军,和李延年先期参战的3个军,约10余万人,整整80万。也就是说,校长是下定了决心,以80万优势兵力,对60万劣势共军,在华东、中原大地打一场大决战。这一伟大的战略,是具有历史性的,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式的,难道有错吗?”
黄维说着,以极其冷峻的眼光,扫视了众人一眼,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反驳,黄维面无表情地继续讲着:“而用兵的重点,是放在徐州方向的,以刘峙集团的4个兵团60万人马,以徐州为据点,痛击陈毅之华东野战军40万部队。而我们的任务则是牵制并借机消灭刘伯承之一部,不使他们和陈毅部会合。为达到此作战目的,我们就必须牢牢地咬着刘伯承的中原解放军不放,使之不能与陈毅部合流,不能加入徐州战团,不能使其在局部形成绝对之优势。有关这一点,我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是受到校长、国防部和我们的友军杜聿明肯定了的。”
黄维略略停顿了一下,又看了众人一眼,以极其缓慢的语速说道:“可是,我们却失败了,这是现实,残酷的现实。为什么会失败呢,而且败得这么惨呢?各位一致总结的结果是,我们败在了时间上,败在了慢敌人半步上,我举双手赞成,我们确实是慢在战术动作上,而不是校长和国防部的决策上。我请问大家,如果我们不在蒙城叽叽喳喳地闹意见,搞固守蒙城之作战建议,滞留了两天多的时间,而是直接按照校长的意思,出兵宿县,刘伯承能挡得住我们吗?如果我们在南坪集不悲悲切切,要死要活,而是硬着脖颈向宿县进攻,刘伯承能围得住我们吗?如果25日第14军不发生自乱阵地事件,我们会在双堆集停留下来吗?如果不是出了第85军的叛变事件,我们会在双堆集停下前进的脚步吗?固守双堆集,是校长下达给我们的最新任务,那就是要以我们的死守,换取杜聿明集团从徐州撤退出来的生路。我们光荣地完成了校长交给我们的任务,虽败犹荣,还有什么好议论的?”
黄维的脸色扭曲着,猛地拍了一下桌面,说道:“这,就是我黄维最终的认识,绝不会改变!我黄维最大的错误,是完成了校长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而丧失了部队,是失败地完成了任务。我黄维最大的耻辱,是没有杀身成仁,向校长表达我一颗赤胆忠心。好了,以后你们谈这个问题,请不要再找我。我,黄维,对双堆集之认识,至死不渝!”
黄维说完,扭身回卧室去了。桌案旁边坐着的众人,愣在了那里,良久,才默默地散开了。
“黄司令官说的,或许有道理,当时,我们如果能果断地出兵蒙城,解放军的阻击阵地还没有构筑成功,说不定我们就突过去到达宿县了呢?”尹钟岳有点妥协的意思。
吴庭玺用手捂着了脑壳,沉闷地说了一句:“到宿县,或许就有希望和邱清泉、孙元良会合了。”
杨伯涛叹了口气,说道:“我们是会合了,刘伯承和陈毅,同样会合了啊,总体力量上的对比,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他们,包不了我们的大饺子,但会一口一口蚕食掉我们的。”
侯吉珲笑了起来,说道:“我们是就事论事,老黄是就事论心,论他对委员长的一片赤胆忠心,他是个听话的孩子,我们是一些叽叽喳喳的小鸟,从道德层面上,我们失败了,而且败得提不起裤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