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聂政对家人的呵护看专诸母亲之死

老畅 2024-10-28 14:04:35

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国相侠累(名傀)廷争失败,便四处访求侠士,刺杀侠累报仇。到了齐国,有人向他推荐了聂政。严仲子便常常登门拜访,时常备办酒席款待他。在聂政老母寿辰时送黄金百镒为贺,还亲自为聂政的老母敬酒。聂政明白严仲子的意思,执意不收礼物。他说:“我屈身在市场上做了屠夫,就是为了奉养老母,母亲在世,我不敢以死报答别人。”《史记》说“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固让”,也就是说,严仲子再三请求,聂政再三辞让,坚辞不受。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聂政的母亲去世了,聂政守孝三年。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说:“我只是一个市井屠夫,严仲子是诸侯卿相,不远千里,与我相交,待我非常亲厚。我于他没什么功劳,他还奉百金为我母亲做寿,虽然我没接受,但他也是真正了解看重我的人。当是因为母亲还在,我拒绝了他,如今母亲已去世,我也该为知己做点事了。”于是,聂政登门回访严仲子,谢绝了严仲子给他派的助手,孤身一人前往韩国朝都阳翟(今禹州)刺杀了侠累。怕死后连累与自己长得相像的姐姐,就毁坏面容、挖出眼睛、剖开肚皮,壮烈赴死。他的姐姐不忍心埋没他的名声,在韩市寻到聂政尸体,伏尸痛哭,后撞死在聂政尸前。

图片来自网络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平民非常希望被贵族看重,与对错、是非、正义与否都没有关系。作为贵族阶层享有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只需把自己享有的与平民中有一定才能的人共享,或者与他们不分贵贱平等论交就可以感动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所用。所以我们没必要在精神上拔高这些刺客,认为他们代表了某种高尚,更没必要用什么名誉气节、大道教义来道德自己。他们认可贵族等级制度,渴望用生命得到贵族认可,这是历史的局限性。聂政还是有原则的,他奉养母亲终身,自毁容貌保护他的姐姐,不以自己的道德绑架母亲和姐姐(对比一下要离,高下立判),他轻生死、轻的是自己的生命,重情义、即重视他的母亲姐姐,也重视朋友。司马迁把他列入《刺客列传》大约也有这个原因吧。

伍子胥推荐给公子光的第一个人就是专诸,《史记刺客列传》如是记载:“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公子光把专诸全家接到王府,好好地款待着。据记载:专诸事母至孝,专诸曾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母一唤,他便束手而回。那么问题来了,专诸明知公子光交好他的目的,而且刺杀吴王僚已如箭上弦,随时可发。专诸一旦答应公子光,根本不可能回来,那他母亲怎么办?他为什么不像聂政那样坚辞不允呢?直到已接受了人家供养,事到临头才问“母老子弱”。其实史记记载这段话条理不通:“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这个“母老子弱”非常的突兀,更像是指王僚“母老子弱”。但事实是王僚的儿子庆忌一点不弱。但结合公子光后面的话又好像是说,我会照顾好你母亲和儿子。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上有很多争论,我们只是就事论事,没必要过多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如果专诸不接受公子光的好意,像聂政那样坚辞不受会是什么结果?答案是:全家死光。专诸根本就没有拒绝的余地。严仲子是失势贵族,又不在他的故国韩国,他拿聂政没办法。公子光可是正当权的吴国王族,灭专诸全家根本不用大动干戈。所以伍子胥推荐专诸,意味着专诸没有选择,而且还要表现出非常踊跃的样子。所谓的母亲告诉专诸: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作名垂青史之事,不要因为家庭小事而遗憾终生等等,明显是后人的有意拔高。接受了公子光的奉养,有着孝顺儿子的专诸母亲注定在行动前必须死去,只有这样专诸才能断绝了犹豫之心,没有后顾之忧的慷慨赴死。拒绝或失败都是灭门之祸,唯有成功才能给家人挣得一线生机。专诸的儿子,事后“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史书上再也没有记载。一个平民之子,因为父亲刺杀前国王而获封上卿,注定不会被那些勋贵接受,最终不过领一份俸禄,苟活于乱世罢了。

0 阅读:2

老畅

简介:从历史看现实 以现实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