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攻赵时为何爱用反间计?

老畅 2024-11-19 11:56:20

李牧,赵国柏仁人。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但匈奴每次入侵,他都是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没有什么损失。匈奴认为李牧胆小,就连手下的官兵也认为他胆小怯战。赵王责备他,他依然如故。赵王发怒了,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新来的将领就出兵交战。屡战屡败,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却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一再强使李牧出来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

李牧塑像   图片来自网络

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公元前243年,赵王派李牧进攻燕国,攻下燕国的武遂、方城。

公元前233年,秦军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进攻赵的后方,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赵军反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秦将认为:秦军远出,不利于久战,为寻找战机,率主力进攻肥下,诱使赵军往援,予以围歼。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乘秦军留守兵力薄弱,又疏于戒备,遂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秦将必然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拦腰截断,进到番吾,因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李牧击破秦军的同时,南距韩、魏。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难以取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赵王迁听信流言,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不接受乱命,被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并斩杀,司马尚被废弃不用。王翦乘势急攻,大败赵军,不久攻破邯郸,俘赵王迁及颜聚。赵国公子嘉逃代称王。

公元前222年,秦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图片来自网络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仅仅是换身衣服那么简单,它带来的军事变革是巨大的,同时还收获了一批活跃于战国末期的名将,如赵奢、廉颇、乐毅、李牧等,还有一部分名气不是那么大如司马尚、乐乘。除了乐毅后来效力于燕国,其他人都为赵国征战沙场,扬威于诸侯。这些人在“胡服骑射”时都是中下层军事将领,但“胡服骑射”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门,使他们很快成长为赵国中流砥柱。在秦、赵之间的战争中,面对秦国的名将吴起、王翦等,赵奢、廉颇、李牧毫不逊色。使用“反间计”是秦国无奈中的选择,反向证明了赵国的将领非常能打,也证明了赵国朝堂的不着调。两个“反间计”,一个最让人痛心,“长平之战”坑杀降兵三十万,毁了赵国根基;一个最让人痛惜,谋杀了李牧,自毁长城。赵国是坚持到最后灭亡的国家,但赵国的灭亡激不起人们的同情,愤怒惋惜之余,忍不住骂一声:活该。

0 阅读:0
老畅

老畅

从历史看现实 以现实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