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原宣武区,现西城区白纸坊街道是北京市里唯一沿袭元明建制以“坊”作为行政区划名的街区,积淀了许多深厚的物质文化因子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坊既是小手工业者们的工作场所,也是邑里之名。邑里的范围可大可小,往大里说可以指代农村或小的城镇,往小里讲可以是里巷、街巷,类似于北京的胡同。不过,白纸坊并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条窄窄的胡同,而是方圆十几里的一个区域。
白纸坊街道现今是北京市西城区下辖的15个街道之一,位于北京城内城的西南一角。辖区面积共有3.1平方公里,相当于15.5个鸟巢体育场的面积。辖区范围东起菜市口南大街,与陶然亭街道为邻;西至西护城河,与广外街道和丰台区交界;南至南护城河,与丰台区相望;北至南横西街、枣林前街,与牛街街道接壤。
白纸坊地区曾是辽、金两代的都城辽南京和金中都城的核心区域,得名缘于元代设立的造纸官署--白纸坊。这个机构负责专门制造皇帝颁布诏书所用的纸张,官署位置大致应在今天白纸坊胡同、造纸胡同一带。因此老北京城的手工造纸作坊集聚于此而得以延续。
现在,老手工造纸作坊您是看不到了,那在白纸坊街道如果您想坊间揽胜的话,这地标性打卡地您觉得哪里最合适呢?我给您选了一处,就是位于地下人防工程的白纸坊街道纸文化博物馆
探秘神秘的地下人防纸文化博物馆!
白纸坊街道樱桃三条8号院,似开非开的大铁门,好像平常人家的院子。门旁的“纸文化博物馆”的牌子,好像又预示着这里内有乾坤。
果不其然,这里是利用人防工程改造的街道博物馆,地下空间多达1400多平米。
白纸坊街道纸文化博物馆是如何从蜗居之地到大雅之堂的?
白纸坊街道纸文化博物馆所在的人防工程原来是一座简陋的旅馆,一千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间被划为99个窄小的“格子间”,成为300多名务工人员的蜗居之所。
随着咱们城市管理的不断深入,也是为了避免呢这种密闭空间住人容易产生的一些不安全因素,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这种疏整促的精神,建立了白纸坊街道纸文化博物馆
这个坊来讲呢,过去比如说我们在唐朝时候在古都的现在的西安过去叫长安,是吧?它建制就是以坊为单位的建制,我们北京来讲,明朝时候这个朱棣迁都到北京时候,他在盖这个北京城的时候他也是仿造了唐代的长安城,还有元代的大都城这个规制,进行了重新的布局。所以,他把总体的重心往南移,就是现在的天安门地区,我们现在的白纸坊是北京地区现在现存的唯一一家以坊为名的一个地区,所以说呢历史非常悠久了,有八百多年了,我们白纸坊。
元朝初年的时候,就因为咱们现在在白纸坊地区有好多的手工做纸的作坊,包括现在白纸坊地区呢还有一个造纸胡同,纸房胡同,包括现在还有白纸坊街,白纸坊东街、西街,到了元代时候呢,这儿就兴盛了一批小的造纸作坊以后,元朝初年官府在这儿呢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或者叫衙门来管理这些手工作坊,所以说呢到现在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历史非常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