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口人的年夜饭,一人包400饺子,看到准婆婆的除夕,我不敢嫁了

秋雅聊情感 2025-04-03 23:07:02

01

我叫赵芸,今年28岁,家住在一个不大的小城市,算是典型的南方小城姑娘。

家里是普通工薪家庭,父母都是国企退休的老职工,生活虽不富裕,但从小到大也没让我吃过什么苦。

我本科毕业于本地一所普通二本大学,学的是财务管理,如今在市中心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助理,工作稳定,收入中等,每个月差不多七八千块钱。

我还没结婚,但已经订婚了,男朋友叫高磊,比我大两岁,是我大学同学。

他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我们这座城市工作,如今在一家建筑设计院做项目经理,工作比我忙,收入也高一些。

我们感情稳定,谈了五年,去年底决定订婚,准备今年国庆结婚。

我一直以为,我们的感情基础扎实,彼此也了解,结婚是水到渠成的事。

直到这个春节,我跟着高磊回到他老家过年,亲眼见识了他们家过年那顿“年夜饭”—— 22口人,一人要包400个饺子,全部手工现做,整整两天一夜没合眼的准婆婆还在厨房忙得团团转时,我突然有些犹豫了。

犹豫的,不只是这顿饭,更是这顿饭背后,那种根植于家庭深处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02

这次回老家,是高磊主动提出来的。他说:“你都没正式见过我爸妈,今年你跟我一起回家过个年,顺便也让他们了解你。”

我点头答应了,想着过年嘛,见见长辈、吃顿饭,也就是走个形式。可我没想到的是,这一趟,不只是见面那么简单。

高磊的老家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离我所在的城市要坐六个小时的车。

他家是典型的大家庭,爷爷奶奶还在,父母有四个孩子,高磊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弟弟已经结婚,有两个孩子,妹妹们一个也结婚了,一个还在上大学。

我们到家的那天是腊月二十八,刚进门,我就被那热闹的场景震住了。 满屋子都是人,孩子的哭闹声、大人热络的寒暄声混在一起,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不绝于耳。

准婆婆见到我,热情地拉着我手说:“哎呀,芸来了,快进屋坐,别站着冷着了。”我笑着应着,却注意到她脸上的疲惫和满手的面粉。

她转身又进了厨房,继续擀皮、包饺子。我本想上前帮忙,却被高磊拉住:“先别去,等晚上再说。”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

整个屋子里整整坐了三桌,22口人,连小孩子都坐上了饭桌。每桌都摆满了菜,其中饺子是主角。 每盘饺子都冒着热气,据说每人平均要吃20多个,算下来,这顿饭就得准备四五百个饺子。

我小声问高磊:“这些饺子,你妈一个人包的?”

他点点头:“我爸不怎么动手,弟妹们回来的时候也不早,基本都是我妈一个人包。这些年都是这样。”

我愣住了。一个人包四五百饺子,光是擀皮、调馅、包好、煮熟,就是一场硬仗。更别说她还要准备其他菜品、招呼亲戚、打扫卫生。

我心里突然有些难过,也有些不安。这样的家风,将来我进门,是不是也要继承?

第二天,我特意早起帮忙。厨房里只有准婆婆一个人,眼圈红红的,还在揉面。我走过去说:“阿姨,我来帮你吧。”

她勉强一笑:“你睡吧,刚来不用你做这些。”

我坚持要帮,她才勉强点头。我学着她的样子擀皮、包饺子,手忙脚乱,但她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加快了自己的动作。 我看着她布满老茧的双手,心里五味杂陈。

这家人并不是不团结,反而是非常讲究“家”的概念。吃饭的时候爷爷一声令下,大家才动筷,晚辈们必须先给长辈敬酒,小孩也要站起来给爷爷奶奶磕头。整个过程都很讲究礼节,却也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

饭后,男人们坐在客厅喝茶聊天,女人们则进了厨房。 没有人叫我,但我不去,心里会不安;去了,却发现自己格格不入。

准婆婆在洗碗,弟媳在擦桌子,妹妹们在收拾地板。我上前帮忙,准婆婆说:“哎呀,你是客人,不用做。”但语气里带着些微妙的期待。

我低头洗碗,耳边传来弟媳悄声对小姑子说:“嫂子还是有福气的,两个儿子都这么孝顺。要是我,以后我儿子能娶个勤快的媳妇就好了,别像现在的城里姑娘,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

我听得脸发烫,却也无从反驳。

那天晚上,我和高磊在房间里谈了很久。我问他:“你妈这么操劳,为什么没人帮帮她?”

他沉默了一会,说:“大家都习惯了,她也不愿意别人插手。再说,过年本来就该热闹点。”

我说:“可她太辛苦了。”

他低声说了一句:“以后你来了,可以帮她分担。”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沉沉地砸在我心里。

我不是不愿意帮忙,也不是不孝顺长辈,但我想要的是一个平等的家庭,而不是一个默认女人必须承担一切的家风。

我从小在一个讲道理的家庭长大,父母互相尊重、共同承担家务,从没有人理所当然地让谁付出更多。可在高磊家,我看到的,是一种“女人就该做这些”的默认。

我试图跟高磊沟通,但他总是说:“习俗而已,别太当真。”可 我知道,这些所谓的“习俗”,才是最难改变的事情。

03

年夜饭之后的几天,我依旧帮着准婆婆做了不少家务,也更加近距离地看清了这个家庭的运行方式。男人们的权威、女人们的隐忍、长辈的控制、晚辈的顺从,这一切在他们看来顺理成章,可我却感到窒息。

临走前,准婆婆拉着我说:“芸啊,等你和高磊结婚了,咱们家就更热闹了。你人乖巧、手也巧,以后啊,这年夜饭,就靠你来主持啦。”

我笑着点头,却觉得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回到城市后,我和高磊的关系明显冷淡了。

他察觉到了,问我怎么了。

我终于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我说:“磊,我真的很爱你,但我不确定我能适应你家的那种生活方式。

我不是怕吃苦,但我害怕那种默默承受、没有选择的生活。

如果我们将来结婚,你希望我是那样的媳妇吗?”

他沉默很久,说:“我不知道,但我妈就是那样过来的。”

我说:“可我不是你妈。”

这个春节,我看见的不止是一顿饭,而是隐藏在饭桌下的无数期待与责任。 这顿饭,让我看清了婚姻背后真正需要面对的,不仅是两个人的感情,更是两个家庭的文化与价值观。

我不知道将来我们会不会因此走到尽头,但我知道,在进入婚姻这条路之前,我必须先问清楚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也许,答案是—— 还没有。

17 阅读:427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7

用户10xxx47

35
2025-04-04 13:17

还是分开吧!这样家庭你嫁了会受苦的,嫁就嫁对方父母家庭等和自己父母情况差不多的,婚姻讲门当户对是对的

玄尘散人

玄尘散人

20
2025-04-04 00:54

唉,这就是传统的中国式家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几千年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虽说现在社会进步了,大家的思想也有所转变,可压在女人们身上的担子依然沉重,既要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还要赚钱养家,如果在夫家得不到平等和尊重还不如单身的好。

毛毛

毛毛

19
2025-04-04 10:59

大家生活方式不同,不必强行融合。

打你老公

打你老公

18
2025-04-04 23:51

别看这种婆婆好,等进门了你但凡过得轻松,她都会活不下去,直到你和她一样她才会平和。

Hss

Hss

9
2025-04-06 22:53

我同事嫁了凤凰男,对公婆家的习俗不习惯,所以就结婚头二年去公婆家过年,看不惯在后的二十多年再也没去过婆家过年,让老公带着女儿去,自己一个人在家。

秋雅聊情感

秋雅聊情感

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都是因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