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家长都接受不了孩子的平庸?

虫虫情情 2024-02-14 05:45:36

很多家长接受不了孩子的平庸,问题是出在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上面,会运用“置换”的模式来进行情绪的处理。

什么是置换呢?是指个体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的过程。

打个比方。

在公司上班你被领导骂了,心情很不爽,感觉委屈难受;回到家以后,你看到孩子坐在电脑旁玩游戏,心里面怒火中烧,训斥孩子怎么还不做作业?一直这么贪玩,学习能学得好吗?

这时候,你的怒气本来是在领导身上的,结果却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虽然这时候客体变了,但其冲动的性质及其目的仍然未改变。在心理咨询或者治疗里面,情感的无意识置换是移情的基础,也会是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如果用通俗点的话来形容,不用专业的心理学词汇去进行描述,根本原因就是家长无法接纳自己的无能,对于过往的无能感到愤怒和羞愧。由于从小太失败了,很痛苦,一想到自己的处境,内心就会有各种不安情绪。

为了能缓解这一份压力,于是他们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试图让孩子优秀来弥补内心的平衡,从而达到心理平缓的目的。

虽然这样理解没有任何问题,大家也能明白,但是对于孩子,这样的处境就太痛苦了,他们可能很深陷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里面。

有的孩子本来很喜欢学语文,喜欢文学,然而父母是医生,非得让他们去理科,以后也要跟自己一样成为医生,这么做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还会害了孩子的成长。

因为这时候家长会比较“自恋”,情绪地指向是在自我身上,会忽视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的感受得不到接纳与被理解,他们就会积压在心里。轻者可能会感觉抑郁,严重甚至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等极端的情况。

说到这,我想略微拓展讲一下自恋的问题。其实认真研究大家也能发现,很多亲子关系的矛盾,家长与孩子产生冲突,其核心都是“自恋”导致。这里的自恋,并非完全是指临床上的自恋障碍,而是个体缺乏同理心以及很难从他人角度去理解的过程。

或许是生活压力,或许是工作、情感中的不顺,导致个体极度受挫,在这样的压力下,很多人会把自恋的隐藏特征给展示出来,并在亲密关系中制造冲突。

比较常见的就是控制欲。很多自恋的个体会有控制欲过强的问题,要是身边的人不按自己的想法做,或者心思与内心期许不符,就会引发恐惧、愤怒以及埋怨的感受。他们会觉得身边的关系不受我控制了,不由我来进行掌控,于是会在关系里产生不快。

和孩子吵架,或者说不尊重孩子,一切都要反驳他们的想法。

在大人看来,他们会觉得“我是在为你好,我比你懂得多,你应该听我的”,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会觉得“你为我好我不需要”,我要的是蛋糕,你却给我的是冰淇淋,这会让我更加痛苦。

在这种极其压迫的关系相处下,亲子关系的矛盾也就形成了,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家庭纠纷或者孩子与大人们经常会有冲突的原因。这里面没有同理心,也没有感同身受,全是“自以为是”的态度。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他们也是需要成长的。这个成长还不仅仅是说成为父母,成为父母有了孩子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自己心理变得成熟,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摒弃自我的看法,这也需要人一生中不断去进行修炼。

0 阅读:15

虫虫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