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突然决定攻延安,不是出于战略,郭汝瑰:他没那么高的水平

漫步史书 2024-07-06 08:20:23

1947年3月13日,在蒋介石授意下,胡宗南指挥二十五万大军分南、西、北三路进军陕甘宁解放区,其中胡宗南亲自指挥直辖的15个旅由宜川、洛川向北推进,担任主要突击任务,意图直接拿下延安。

当时,国民党军确实是来势汹汹,可事实上,这却是蒋介石迫于无奈的调整。

也就是在多半年以前,即1946年6月,蒋介石下令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解放战争爆发,那时的国民党军可谓是志得意满,时任国民党军参谋总长的陈诚更是骄傲的宣称:

“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即能整个解决”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

可这场仗打了半年多,全国战场却并不如蒋介石那么想象的那么乐观。

应该要指出的是,我解放区的面积虽然缩小了很多,但整体实力不仅没有削弱,反倒有所增强,反观国民党军从内战爆发之初到1947年初,减员了71万人。

也因为减员太多,蒋介石已经无力推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战略计划,不得不改为重点进攻。

即主要兵力用于进攻陕北解放区、华东解放区。

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可以看做是蒋介石转变战略的开始。

有件事值得一提,在1947年之前,蒋介石对夺取延安并不是特别热衷。

也许有人会反驳这个观点,说抗战时期,蒋介石不是曾密谋“闪击延安”吗?怎么能说对延安不感兴趣呢?

蒋介石布置让胡宗南闪击延安是在1943年5月,当时的情况是共产国际解散。

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在全世界范围内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以实现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标。

当时,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属于他的支部,其中包括成立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

可惜的是,随着世界各国革命形势的复杂性,共产国际在领导支部革命过程中,过分强调集中统一领导,忽视各国革命斗争的民族特点,导致越来越跟不上革命形势。

至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得到了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同意,包括中国共产党也在1943年5月26日致电共产国际表示同意。

这一系列的变化让蒋介石看到了希望,他决心趁共产国际解散之际,彻底解决中国共产党以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解放区。

不过,有个历史细节就是,蒋介石虽然授意胡宗南详加准备,却严厉指出,要胡宗南机密行事,必须得到命令才准出击。

蒋介石确实很想武力解决我党我军生存之根据地,却也不能不顾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毕竟当时抗战仍然还是首要任务,加上毛主席领导边区反制,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蒋介石数次对延安产生觊觎,“国际观瞻”始终是他必须要去考虑的一个重点。

直至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重新把矛头对准中共,但在最初的战略计划里,他并没有把延安太当回事儿,虽然直捣中枢虽然有可能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但国民党军那时在军事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在针对全国战场上,蒋介石的计划就是全面出手,从军事上彻底瓦解我军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时,负责调停的马歇尔就曾告诫过蒋介石:

“刚刚经历八年战争的中国经济困难,百业萧条,政府恢复民生就已经很困难了,如果再来一次大规模战争,可能对国家财政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战争如果持续下去,那么很可能再分出胜负之前,政府的财政就会崩溃。”

尽管美国对于中国确实有某些想法,但不能否认的是,美国人有些话是说的很正确的。

从后来解放战争推进来看,马歇尔的话是很中肯的。

可惜忠言逆耳,蒋介石那时已经听不进去任何意见:

“有信心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

蒋介石在解放战争初期,曾制定过一个战略,是按照她预测制定的一个时间表,其中包括某月某日,夺取某一路等等。

不难看出,蒋介石从一开始布局,就是围绕铁路线的各个地区,因为当时国民党军已经正规化,有专门的联勤保障系统。

延安一开始不在考虑范围内。

既不是一个战略要点,又是严加管控的地区,延安当然不在蒋介石考虑范围内,《熊向晖回忆录》里曾说,蒋介石明确表态过:

“攻占延安在军事上意义不大,在政治上不到火候。”

不过,很明显,现实的发展还是让蒋介石失望了。

蒋介石惊奇的发现,不仅仅是三到五个月没办法结束战事,甚至因为长达半年时间的作战,国民党军损失大大出乎预料,已经没有办法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以东北战场为例,当时国民党军已经推进到松花江边上,可就是打不过江去,原因不仅在于作战中损失,更有因为要分兵把手各个战略要点,导致了机动兵力被严重削弱。

从1946年底到1947年初,东北民主联军又连续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作战,不仅稳固了北满,就连南满也力保不失,国民党军50多万兵力,就只能龟缩在大城市,无力再出击。

更遑论晋察冀、晋冀鲁豫等解放区。

更让蒋介石头疼的是,直接威胁首府南京的华东解放军,也并没有如他所愿完全消灭,而是日复一日的发展壮大,甚至能发展到成建制的歼灭他麾下的嫡系。

从1947年开始,蒋介石改变战略部署,从原来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

一个是陕甘宁解放区,一个是华东解放区。

蒋介石过去对华东解放区一直就没有放松过警惕,毕竟华东解放区就在眼皮子底下,威胁最大,但陕甘宁解放区过去一直不在他的战略规划中,此次突然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程度上,也让人有些疑惑。

毕竟陕甘宁根据地过去一直处在严密封锁中,而且以当地土地贫瘠的程度,养活不了太多兵力。

对蒋介石而言,只要胡宗南一出兵,陕甘宁解放区就不复存在。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把陕甘宁解放区当成一个重点的战略地方?

曾经有这样一个分析。

蒋介石把主要的兵力放在山东和陕北,是有意采取“双矛攻势”,企图以钳形攻势聚歼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主力。

从当时情形来看,如果蒋确实有此打算,那么这一战略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延安如果能被拿下的话,胡宗南集团几十万大军就能空出来,直接进入华北的话,既能北上策应东北,同时还能兼顾华东。

那么蒋介石是否想到了这一层呢?

答案是没有。

说这话的人是原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即主管作战的厅)厅长郭汝瑰。

郭汝瑰后来在回忆录中曾说过:

“有人说蒋介石重点进攻,是从山东和陕西两翼进行钳形攻势,事实上他没有这样高的战略水平。”

作为国民党军战略决策层,郭汝瑰是能接触到蒋介石的,所以他对蒋的分析判断,是有他可取的一面的。

蒋介石在军事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缺乏绝对的战略眼光。

当然从中国近代以来,蒋介石夺取军事大权后,确实打过不少胜仗,甚至实现了全国名义上的统一,不少人认为他是有一定军事天赋的,但实际上,蒋介石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政治手腕的作用远远要大于他军事上的作用。

郭汝瑰晚年曾专门撰文,从蒋介石一生经历的北伐战争、军阀战争、抗战乃至解放战争逐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即蒋介石军事能力很差。

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章是,蒋介石在1947年突然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

有人认为蒋介石改变战略是吸取教训,但郭汝瑰认为并非如此。

蒋介石改变战略的初衷,只是为了证明,国民党军仍然实力强大,而我军不能再“负隅顽抗”。

当时,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美、苏、英、法四国也要在莫斯科开会。蒋介石对内为了振奋士气,对外为了增加国际影响,不得不选择拿陕甘宁边区开刀。

因为陕甘宁解放区,是蒋当时唯一有绝对把握和实力能拿下的地区,同时也能在国内外造成震动。

郭汝瑰甚至认为,蒋介石在战略上根本就没有完全实现重点进攻,更遑论采取钳形攻势。

“他进攻陕甘宁边区,初意也只是想压迫解放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以便转用兵力,但兵力转用何处也并无定见。至于重点进攻山东,那是以后才决定的。即使到那时,他也未着眼到钳形攻势。同时,陕北和山东相去甚远,也不可能发挥钳形攻势的作用。由此可见,蒋介石配合协调各战区的本领很差,很不高明。”

更有意思的是,据郭汝瑰回忆,蒋介石在胡宗南占领延安以后,才下定决心把下一步重点进攻的目标定位山东。

蒋介石后来亲自把握对我华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实际上也是虎头蛇尾,因为到了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华野也就出击外线作战了,范汉杰负责指挥胶东兵团,把许世友都挤到胶东半岛很小的一块,但随后因为中原地区形势变化,不得不抽调兵力到大别山,所谓酝酿对华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也就成了泡影。

许世友不仅保住了胶东根据地,还借此机会反攻,在山东打出了一片根据地。

总而言之,蒋介石在战略的考量上并不高明,充其量也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把一个杜聿明来回从徐州、沈阳调动,拆东墙补西墙,结果四处漏风,直至最终失败。

0 阅读:417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