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几乎杀光所有朝中重臣,为何不敢动程咬金?真实原因很真实

史理爱学思 2024-10-29 01:46:05

天授元年,武则天自称为“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阳,自此,大唐的政权彻底被她掌控。

事实上,在她当上女皇之前,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唐的政权其实都掌握在她的手中,只不过,她一直都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让自己顺理成章地坐上这个大位。

武则天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十分有能力有手腕的女皇,但晚年时却也做了不少错事,后世评价她晚年“任用酷吏,贬逐老臣,滥杀无辜”。

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很是杀了一批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但有一个人,她没有动,那个人就是程咬金。

大唐动荡,风雨将至

程咬金是大唐的开国名将,隋大业六年,群雄逐鹿,程咬金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护卫乡里。

他出身普通,战斗中却屡次奋勇争先,凭借手中一杆马槊,斩将破敌,深受部下拥戴。乱世之中,程咬金虽然显得粗豪,却拥有一份难得的忠诚和果敢。

后来,他归附李密,成为瓦岗军中的一员猛将。这瓦岗军是隋朝末年时的一支农民起义队伍。

这一时期的程咬金可以说是相当风光,连李密都说他带领的“这八千人抵得上百万大军。”

然而,瓦岗寨终究敌不过李唐的崛起,内部开始分裂。瓦岗寨败亡时,程咬金没有随众人散去,而是选择投靠王世充,希望能借此避祸。

可他心里清楚,王世充不足以成事,一心打算另择明主。

不久之后,李世民亲率唐军讨伐王世充,程咬金看准时机,与秦琼一同倒戈,加入了李唐的阵营。此举不仅展现了他的识时务,更证明了他的政治眼光。

李世民欣赏他的才干,礼贤下士,给他高官厚禄,程咬金则以忠心报答,迅速在李唐阵营中站稳脚跟。

武德九年也就是626年,大唐政局再起波澜,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朝中局势风雨飘摇。作为朝廷中的重要武将,程咬金也被卷入其中。

这一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程咬金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李世民一举扫清政敌登上皇位。

事后,李世民对程咬金格外器重,不仅加官进爵,还赐予他“卢国公”的封号。此时的程咬金不仅深受信任,还凭借玄武门之功成为朝中重臣。

随着唐朝疆域逐渐扩大,程咬金多次领兵征战,南征北战,为大唐打下稳固的基础。他虽有权位,却从不参与朝廷的派系斗争,始终保持谦逊,得到了上下的敬重。

初识武则天

贞观年间,程咬金作为老臣之一,常年镇守边疆,鲜少插手朝中事务。就在这一时期,武则天进入了李世民的后宫。

她初入宫中时姿容出众、才思敏捷,渐渐在李世民身边赢得一席之地。

644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程咬金留守长安,649年,李世民驾崩,他奉命护卫皇太子李治回朝继位。

自古以来,皇位交接之际便是一个朝代最容易发生动荡的时机,程咬金能被委以重任,足以见得,他当时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在朝堂上的地位。

而拥护新皇上位的他自然在第一时间就成了新皇手中最尖利的一把刀,可以说,他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而彼时的武则天作为李世民的妃子原本应该在庙中度过后半生,但因为暗中与李治勾结,最终被重新被接入宫中,并得到李治的宠爱。

这次回宫对武则天的影响是极大的,因为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她下定决心要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为此,她不惜任何手段。

武则天的野心

随着李治的统治逐步稳固,程咬金继续留在京城任职,虽身居高位,却始终关注边疆事务。他多次向李治请命,希望能前往边境驻守。

655年,他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统管兵马,掌管军事。

与此同时,武则天挖空了心思想要让李治立她为皇后,当时,自然遭到了一批大臣的反对,尤其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都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

然而,他们还是没能干赢得到了李治支持的武则天,最终在655年十月十三日,李治颁下诏书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而此前一直反对立武则天为后的宰相褚遂良被外贬,此后,李治为了摆脱朝中大臣的钳制,再次跟武则天合作。

659年,两人联手将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削职免官并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上掌控了大唐的权力。

但是李治身体不好,他有很严重的头疾,当他犯病时,朝中大事基本就是武则天在统管,他对武则天是相当信任的,这也助长了武则天的野心。

675年,李治的风眩症愈加严重,想要禅位给皇后武则天,但遭到了宰相郝处俊的劝谏,最终作罢。

683年,李治病情加重最终病逝,临终遗诏让太子李显于灵柩前即位,而武则天成了皇太后。这也成了她专权的开始。

但事实上,这一时期,李显就跟当初的李治一样,手中根本就没有实权,权力基本都被武则天掌控着。

因此,后面才出现了武则天看他不顺眼说免了他的位就免了的局面,不过,此时的武则天并没有直接登基上位,她也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她又推了李旦上位,但实际上就连李旦自己也很清楚,他只不过是一个木偶,只能听从武则天的安排。实际上是,这一时期,朝野上下也的确基本上都听武则天的。

在她当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她广开言路,还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这本是对朝政有利的一件事,但却被小人利用,他们肆意告密,残害了不少人。

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了“酷吏政治”的局面。这一时期,朝中上下被连累至死的大臣不在少数,因而人人自危。

动荡中的安稳之道

那么程咬金为什么没事呢?

一来,程咬金的忠诚和稳重在朝野内外有口皆碑。每逢边疆战事或皇帝出巡,他必定披挂上阵,直至年老体衰才得以返乡。

他低调持重,不结党、不参与朝中权斗,仅专注于保卫唐朝疆域。656年,他负责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

当时,前军总管苏定方大败西突厥斩敌一千五百余人,因此遭到了副大总管王文度的嫉妒,他假称自己有皇帝密令让程咬金的军队不许深入追敌。

结果兵败,程咬金受连累被罢官,但他也因此得以远离朝堂的纷争。虽说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但他已经年老,身体状况不如从前。

武则天掌权后,虽对李唐宗室心存疑虑,但对这个开国忠诚却没有那么忌惮,她看得很清,程咬金并不是她掌权路上的拦路石。

二来,程咬金去世的比较早,他在去世的时候,李治都还没死呢,更犯不着跟武则天对着干,而且就算他想,也没有那个精力了。

无言的告别

晚安时,程咬金一直都是岐州刺史,官位几乎没什么变动。后来,他主动向朝廷请求致仕,安度晚年。

麟德二年,也就是公元665年2月27日,这位曾与李世民并肩作战、助李治平定政局的老将军的生命逐渐走向尽头,享年77岁。

程咬金卧病在榻的日子里,身旁常有昔日的部下前来探望。程咬金病逝的消息传到宫中,李治深感痛惜,命令百官着丧服,为程咬金举办隆重的葬礼。

当时,李治还亲自下旨追封他为骠骑大将军,谥号襄公。

程咬金最终以卢国公之礼下葬昭陵,长眠于昔日与李唐君主共同打下的江山之中。百姓自发前来送别,为这位不染朝堂纷争、始终尽职的老将送行。

所以说,归根到底,武则天不杀程咬金,是因为根本犯不着。一来程咬金原本就是一个一心一意为了大唐的将军,后来又被罢了官,远离了朝堂。

二来,在武则天真正发力要夺权的时候,他已经年老体衰,命不久矣,所以,她也不用费力跟一个老人较劲。

后来的武则天也渐掌权柄,身边众臣更替频繁,旧臣几乎无人幸存,唯有程咬金能全身而退。她深知,程咬金的离世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从此朝中再无那般忠诚而不问风向的老臣。

结语

程咬金,这位大唐开国元勋,凭借一生忠诚与不问权争的态度,穿越了大唐几代帝王更替的风雨。他从李世民时期的沙场名将,到李治朝中的顾命老臣,始终坚持守护边疆与朝廷安宁。

他忠心与大唐,却并不参与朝堂派系斗争,正是这种低调与专注让他免于清洗,得以安然度过权力交替的动荡。

在权谋中稳守本心,忠诚至终,程咬金的结局正如他的一生——忠心不渝,始终安定于乱世之中。

参考资料:

《真实历史中的程咬金》——文永强

0 阅读:119

史理爱学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