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10青海湟源海藏咽喉

边地星 2024-11-04 13:39:10

青海湟源作为唐蕃古道、丝绸南路上的必经之地,曾是茶马互市和日用杂货的聚散地,对沟通西藏、西域和内地联系,增强汉、藏、回、蒙、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关系和繁荣农牧业经济,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有一片位于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祁连山支脉大通山、日月山、华石山所环抱的悠长地带。湟水河自西北而东南滚滚流淌,药水河由南奔北一路欢唱,构成了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三峡”之“丁”字形河谷盆地,境内高山林立、怪石嶙峋、河水奔腾、风景如画。是“河湟谷地”的重要地段。

湟源史称“丹噶尔”,“丹噶尔”为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口小肚大,通过此地,豁然开朗,可以走上青藏高原,到达圣地拉萨,穿越柴达木盆地,到达西域。自古就是青海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必经的重要地段。

在这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完美衔接,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相交,汉、蒙、藏、回等多个民族在这里集聚,相互交融影响。湟源因其扼守中原通往西藏、西域的交通要冲,素有“海藏咽喉”和“海藏通衢”之称。也因地处日月山下,青海湖边的农业区和牧业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汉文化和藏文化的结合部,各民族互通有无,素有“茶马互市”、“环海商都”之称。

湟源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古时称“西戎羌地”,古羌人就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湟水河流过之处,滋润出河湟文明,养育着一代代高原人。自唐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藏族的祖先)互市贸易,日月山成为青藏高原的“茶马互市”之地。

后来,文成公主经日月山前往唐蕃和亲,成就了著名的唐蕃古道。这条自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前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中国西南邻邦的古道,后来被称为“丝绸南路”。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从日月山下逐渐移到丹噶尔古城,清末民初之际,丹噶尔已经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据史料记载,清嘉庆道光年间,“茶马互市”年贸易总额白银达250万两,超过了当时西宁的六七倍。后来,京、津、沪、陕、晋、川等地的商人、工匠纷至沓来;英、美、俄等国的泰兴、仁记、泰和、怡和、居里、瑞记、美斯、瓦里等八大银行设立办事机构,进行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务。丹噶尔形成了庞大的汉藏贸易的“藏商(歇家)”队伍,他们足迹遍及西藏、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天津等地,开辟了“藏商”之路。

在近50公里的河湟峡谷两侧,群山对峙,不怒自威;阳坡怪石嶙峋,阴面郁郁葱葱。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时而交汇,时而并行,时而分离,浩浩荡荡的湟水河滚滚奔流,如雷轰鸣。汽车在壁立千仞的峡谷中穿行,海拔缓缓抬升,走出峡谷,视野豁然开朗,平缓的山坡上散落着一片片油菜花,一块块壮美的草场,蓝天白云之下,有牛羊缓缓游走,有小溪流水潺潺。眼前就是日月山,横跨湟源、海晏、共和三县之间,北接大通山、东接拉脊山。

如今的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青新公路承担起以往青海道的重任,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之源,这片神奇壮丽的土地,留存着昆仑文化、史前遗址,汉唐古堡、藏传佛教,明清寺庙,丝绸南路的驿站,讲述着唐蕃古道的悠远,茶马古道的繁荣。

抬头可见日月山,闭眼犹闻驼铃声,依稀可以听见李白吟咏“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的慷慨豪壮;王昌龄高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

0 阅读:5

边地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