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斯大林,是中苏两国的最高领导人,两人处在同一个时代的同一时期。他们在不同时期掌的权,在新中国成立后,才进行过正式的面对面交谈。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与斯大林处于绝对不对等的地位,斯大林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毛主席则是不起眼的小人物。
斯大林的简单一句话,就能轻松决定毛主席在我们内部的地位。直到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新中国真正成立,斯大林才开始正视起我们。毛主席与斯大林之间,曾因意见分歧有过不少次明里暗里的交锋,也曾有过友好的交往和会面。
1936年,斯大林默许了遵义会议之后,关于毛主席的很多事情。1937年,斯大林明确指示要维护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这一切在现在看来,有些无关紧要。但在当年,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1937年12月后,毛主席与斯大林的联系变得非常密切。解放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的尾声时,毛主席认为自己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同斯大林进行商讨。在1948年5月,毛主席曾打算带个代表团,由自己带领去访问苏联。
对此,斯大林以中国革命战争处于紧要关头,毛主席作为统帅不可轻动为由,称苏方可以派出重要人物,来华听取毛主席的意见。于是在1949年1月,米高扬秘密访华。
米高扬此次访华,似乎并未给毛主席留下良好印象,但是却留下了深刻印象。1949年12月21日,斯大林70岁寿辰。毛主席率领代表团前往祝寿,同时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商谈。
初次会面,斯大林对毛主席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地夸奖起来:“你还很年轻嘛,很健康。伟大,真伟大,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你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祝愿你健康。”
这些话对毛主席而言,跟糖衣炮弹是没什么分别的。他没被斯大林的赞美冲昏头脑,继续讲原本要说的:“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啊。”被谁排挤?因为什么排挤?斯大林把话打断,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
毛主席明白了,当初米高扬访华,非吃现捞的活鱼不可,不是现捞的活鱼根本不吃。此次访苏,毛主席同样如此,给随行厨师下了死命令:“你只能给我做活鱼吃,他们要是送死鱼来,你直接给我扔回去。”
后来,苏联人送鱼来了,是死鱼。厨师遵照毛主席的嘱咐,拒绝接受。这弄得那位送鱼来的特别警卫队上校很慌,得知毛主席一定要吃活鱼不可后,便带着人下冰冷的河水抓鱼。
就这样,克里姆林宫内大大小小的人物,都知道了毛主席吃鱼很讲究——态度很强硬、让人感觉不好伺候。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毛主席在国内,不仅吃死鱼,连剩鱼都吃,完全不讲究。毛主席吃活鱼的讲究,只是讲究给苏联人看。
因此在1957年第二次访苏时,苏联人早早准备好活鱼,不给毛主席“讲究”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我们是新生、不够强大的国家,不采用一点小手段,外交上怎么取得一定的主动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