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永嘉之祸相继爆发,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乱。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然而,这个偏安江左的王朝,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在诸多危机中,苏峻之乱如同一场迅猛的风暴,几乎将东晋王朝推向覆灭的边缘。

晋明帝司马绍驾崩后,年仅五岁的晋成帝司马衍即位,由庾太后临朝称制,庾太后的兄长庾亮总揽朝政。庾亮出身名门,自恃才高,一心想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皇室的统治。当时,历阳内史苏峻手握重兵,麾下军队战斗力极强,且在平定王敦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威望颇高。苏峻居功自傲,对朝廷的命令常常阳奉阴违,其所辖地区俨然成了独立王国。庾亮深感苏峻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决心削夺苏峻的兵权。
朝堂之上,庾亮力排众议,坚持要征召苏峻入朝为官,实则想借此剥夺他的军权。大臣们纷纷劝阻,认为苏峻性格猜忌,又手握重兵,强行征召可能会激起他的反叛。但庾亮固执己见,说道:“苏峻狼子野心,今日不除,必成大患。若等他羽翼丰满,再想动手就来不及了!” 于是,朝廷下诏,任命苏峻为大司农,企图以此将他调离军队。

苏峻接到诏书后,心中又惊又怒。他召集麾下将领,说道:“我为朝廷出生入死,立下无数战功,如今朝廷却想卸磨杀驴。这大司农之职,分明是要夺我兵权!” 将领们也纷纷表示不满,劝苏峻起兵反抗。苏峻经过一番权衡,决定铤而走险,起兵反叛。
咸和二年(327 年),苏峻联合豫州刺史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率领大军从历阳出发,挥师东进。苏峻军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建康城。庾亮得知苏峻反叛的消息后,急忙调兵遣将,组织防御。然而,由于朝廷军队长期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在苏峻军队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

建康城外,战火纷飞,喊杀声震天。苏峻骑着战马,身披铠甲,指挥军队攻城。他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向城墙,架起云梯,奋勇攀登。城墙上的守军拼死抵抗,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城下。但苏峻军队毫不畏惧,前赴后继,终于攻破了建康城的防线。庾亮见大势已去,只得带着少数亲信仓皇出逃。
苏峻率军攻入建康城后,纵兵抢掠,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皇宫被洗劫一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建康城陷入一片火海。苏峻自封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掌控了朝廷的军政大权。他随意废立皇帝,任免官员,东晋朝廷名存实亡。

面对苏峻的暴行,各地的东晋将领纷纷起兵勤王。其中,荆州刺史陶侃和江州刺史温峤联合起来,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联军,向苏峻发起了反攻。陶侃身为联军主帅,沉稳老练,指挥有方;温峤则足智多谋,为联军出谋划策。
咸和三年(328 年),联军与苏峻军队在石头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战场上,硝烟弥漫,刀光剑影。苏峻亲自率军出战,他骑着战马,冲锋陷阵,勇猛无比。

然而,联军士气高昂,奋勇抵抗,苏峻军队渐渐陷入了困境。就在苏峻试图突围时,一名联军士兵张弓搭箭,射中了苏峻。苏峻坠马身亡,他的军队顿时大乱,纷纷溃逃。
苏峻死后,他的弟弟苏逸继续率领残部顽抗。但在联军的持续打击下,苏逸最终兵败被杀,苏峻之乱宣告平息。这场历时两年多的叛乱,给东晋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刚刚建立起来的东晋政权元气大伤。

苏峻之乱虽然最终被平定,但它给东晋社会带来的创伤却久久难以愈合。这场叛乱不仅使东晋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也加剧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然而,在经历了这场危机之后,东晋王朝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暂时维持了偏安江左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