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宏业
改革山呼海啸,改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大象已翩翩起舞。
表面上,丰田还是那个丰田,从销量到盈利,上半年里再度赢得全球车企半程冠军。
内核里,丰田已不是那个丰田,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由内到外有了更多新世代的味道。
8月1日,丰田在华最大研发基地,“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TMEC)正式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IEM by TOYOTA)。
中国古语云: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丰田中国将TMEC更新为IEM by TOYOTA,绝不仅是改名那么简单。
一方面,通过强化全方位电动化车辆(BEV、PHEV、HEV、FCEV)的本土研发,加快电动化动力总成的研发;另一方面,通过空间设计及AI技术,加速设计研发适应中国用户需要的智能座舱。通过“拓展本土供应商”、“改良零部件设计”、“改革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三措并举,力争实现制造成本的大幅削减。
很显然,名字“顺”了,内涵以及定位一并实现跃迁升级,在华事业也就更能“成”了。
改名的闪亮点还在于:丰田再一次拔尖。以跨国车企的外来者身份,做出了本土企业的担当。
其一,借势当前热点,率先大胆付诸实践,在与本土品牌的积极互动中促进自身发展。
其二,再次整合并扩大了在华朋友圈。不仅是跨越体系架构,纳入集团旗下电装和爱信两员大将,更是打破组织壁垒,将在中国的三个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广汽丰田、比亚迪丰田) 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加入到IEM by TOYOTA,堪称合资企业头一次。
其三,丰田中国的目标不再限于中国,而是以中国本地化人才和成功作为驱动力,推进全球化发展,将在华的研发成果和学习经验融入日本总部研发中心,实现反哺全球。
丰田中国本部长 上田达郎
正如丰田中国本部长上田达郎先生所述:“中国汽车市场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作为丰田,我们也将在中国市场全力以赴,集团上下团结一致,致力于工作方式·意识的大变革。”
既是顺势而为,亦是逆水行舟
在人汽传媒看来,丰田中国的这一次大变革,既是顺势而为,更是逆水行舟,促成的背景因素复杂而深刻。
前不久,丰田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全球业绩。
1至6月份,丰田全球汽车销量达到541万辆,同比增长了10%。不仅连续4年全球居首,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同样抢眼的是,丰田汽车集团在今年4-6月(也是日本新财年的第一个财季)实现营收10.5万亿日元,其中营业利润1.12万亿日元,折合营运利润率10.6%。时隔多年后,丰田汽车的营运利润率又一次超过了特斯拉。
丰田的一系列财报数据,不仅令分析师们看到汽车产业供应链好转的信号,也让人们对传统汽车企业有了更多信心。
此外,丰田纯电动汽车(EV)的销量增长也很明显。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至5.2倍,达到4.61万辆。特别在北美和欧洲等地,丰田bZ4X和雷克萨斯RZ大受欢迎。
从产量到利润到电动车,丰田全维度业绩表现强劲,但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却陷入了一场鏖战。
从二季度数据来看,丰田在华销量出现了7年来首次下降,利润也出现了滑坡。
如丰田内部人士承认: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售强劲,传统的汽油车和混动车销售形势严峻。市场整体的降价竞争也很激烈,不得不加以应对。
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完全不同于全球其他任何一个市场,依靠汽油车、混动车赚钱的同时,丰田必须要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纯电动汽车,构建电池在内新的供应链体系。
在丰田中国这一次更名前,总部已经开宗明义:继承与发展。“继承”丰田章男构筑的“以商品和地域为中心的经营”基础,“发展”成为以研发BEV(纯电动车)为中心的移动出行公司。
正是这两点,奠定了TMEC更名为IEM的根基。
如上田先生所说:TMEC此次更名,改变的不仅是名字,更是中国本部的定位。
“对外是变更组织名称,对内是要形成企业合力。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和意识,完成从中国改变到整个丰田改变这个更大的使命。”
“朋友圈”越来越大,三人行必有我师
对于IEM by TOYOTA,也就是之前的TMEC,这个跨国车企在华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
早在2010年,丰田就在常熟启动成立中国研发中心,将混合动力核心部件本地化生产。带来的结果是,2015年11月HEV国产化、2019年3月PHEV国产化,直接拉低了电动化车型价格,推动了混合动力大范围普及。
尝到甜头的丰田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继续重磅投入。从设立之初至今已累计投入6.89亿美元。上田达郎强调:IEM by TOYOTA不仅将成为丰田全球5大研发中心之一,更是丰田在中国市场研发体系的中枢。
未来,IEM by TOYOTA将着力提升在智能化及电动化方面的研发投入和本地化自研能力。在BEV、FC、智能座舱以及自动驾驶领域,分别加强与CATL、BYD、亿华通、四维图新等企业的合作。通过选择实力雄厚的中国本土企业,联合开发,优势互补。
某种程度上,丰田是跨国车企中,最善于运用“朋友圈”的一家。
仅在2023年里,丰田就相继与海马汽车、小马智行牵手。而更早之前,丰田率先意识到中国本土企业的开发优势与合作价值,作为首个与本土实力车企建立深度联合开发模式的跨国品牌,2020年就与BYD成立了合资公司(BTET),共同研发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智能电动产品,bZ3之后,明年还将上市量产第二款车型。
做大朋友圈,这一策略的牵头人正是上田达郎。
从2019年他上任本部长至今,一直致力于扩大丰田在华的合纵连横。“希望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推进丰田在中国事业,这也是我们目前工作的一个重点。”
也就是在过去数年内,丰田彻底改变了它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与伙伴关系。倘若以“朋友圈”来形容,几乎囊括了半个中国汽车业。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期许与信心,丰田正将“本土化”内涵推进到一个新界面:一方面,加码本地化研发,满足现地现物的中国用户需求;另一方面,与更多的中国伙伴携手,通过扩大的朋友圈实现共赢。
如何判断和选择自己的朋友圈?上田达郎答到:丰田做任何事情的前提,都不是从资本角度考虑。“因为从资本角度考虑事情,基本上不太容易成功。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我们首先看重大家的想法是否一致,价值观是否趋同。”“在寻找新的供应商之前,首先会和现在的供应商一起去提升竞争力。如果实在达不到需求,或者说没有办法一起去解决问题,我们才会去考虑有没有新供应商合作的可能性。”
随着IEM by TOYOTA的成立,当务之急是实现丰田在华R&D研发和采购功能三方整合。“理想状态并不是1+1+1=3,而是极大激活各自潜能,实现3的三次方,达到27的效果!”
道路造就汽车,从中国反哺全球
前不久,笔者随丰田中国来到河北省隆化县。随着丰田隆化可持续发展乡村项目二期揭牌,丰田公益“丰蜜行动”再升级。
自2001年起,丰田中国在河北丰宁启动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800万元,累计植树600万余棵。从20多年前的满目荒瘠到如今绿意盎然,变得越来越美。
从丰宁的第一棵树到如今的隆化县,对丰田而言,公益事业不只是慈善公益,更是中国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全方位的扎根,更好地实现“道路造就汽车”。
2019年,丰田章男在拜访清华大学时谈到:“道路造就汽车”,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个信条。正比如日本的道路环境适应小排量和轻型车,而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国家,更青睐中大型车和SUV。他深信,全球汽车业正在经历一次颠覆性变革,巨变中,中国很快就会成为全球汽车业的领头羊,无论是技术还是创新。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丰田提出践行“中国式的继承与进化”,力争通过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事在人为三个关键词,进一步推动现地化发展提速。
短短数个月内,丰田言出必行,进一步丰富了现地化的内涵与落地。不仅是强化中国市场专属电动车研发体制,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更首次提出,中国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发挥引领全球的作用。而这也赋予了IEM by TOYOTA一个全新的使命。
对于IEM的名字,上田讲了一个新理解,那就是不仅是Intelligent Electro Mobility(智能电动出行),更包括了International Export Motor(全球化出口)的含义,最终实现“中国创造,驱动全球”的目标。
“今后我们要更着眼于全球,包括产品的出口和经验的输出,贡献于全球。”
从以往跨国车企所强调的“在中国,为中国”,到第一个在行业内提出视野更为广阔的全球愿景,很显然,对于本地化内涵,这一次丰田中国又拔了尖。
为什么在中国?为什么是丰田?这不由得不让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与期待。
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裁 董长征
对此,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裁董长征先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
“当风雨来临之际,登山专家选择迎向它才能获得生机,而同舟共济、风雨同行更能让我们走出困境,获得新生。”
对丰田中国来说,需要正视行业巨变的大势,同心协力迎接风雨、攻克难题、共克时艰。所以IEM by TOYOTA不仅是更名,更是要通过重心的转移,与合作伙伴同心协力,挑战并战胜这场危机。
了解丰田的人知道,危机意识长存于发展脉络和文化基因。丰田章男曾多次警告:“下一个倒下的就是丰田”。当这样一个销量、盈利勇冠全球的汽车巨头,义无反顾地冲进这场足以颠覆汽车行业既有框架的“大雨”里,深度参与这场由中国企业引发的、改变汽车未来的变革浪潮,也就更有更大几率见到风雨过后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