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利、艾克——西线美军的“铁三角”到底铁不铁?

巴巴维维 2024-07-05 08:07:43
【人物篇】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利、艾克——西线美军的“铁三角”到底铁不铁?

二战前的美国陆军是“畸形”的。为了迎合国内孤立主义,美国在一战后大幅削减军备,陆军仅保留了12万人。这些部队隶属于9个军区,每个军区辖1个正规师、3个国民警卫师和若干个后备师。

在这种大背景下,军官很难获得晋升的机会,军衔十几年不变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欧洲)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总统决心整顿军备,他把这个重任交给了美国陆军第二代教父乔治·马歇尔。后者摒弃了美军多年来排资论辈的陋习,开始大胆提拔有能力的军官。在这些人当中艾森豪威尔、巴顿和布莱德利三人最为闪耀。

三个人中巴顿年龄最大(出生于1885年),艾克次之(出生于1890年),布莱德利最小(出生于1893年)。

三人早就相识。一战结束后,艾克和巴顿分别率领自己的装甲部队进驻米德堡军营;1925年,布莱德利调往夏威夷,与在那里担任情报处长的巴顿结识;1928年,艾克和布莱德利双双进入参谋学院深造,成为同窗。

马歇尔最早认识的是巴顿,他们在一战时一同在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手下任职。当时马歇尔是潘兴的副官,巴顿则为美军组建了第一个坦克营和第一个坦克旅。正是那段经历让马歇尔记住了巴顿,心里认定对方是美国的“装甲之父”。

艾克和马歇尔最初也是因为潘兴相识,但是让艾森豪威尔进入马歇尔法眼的时间要晚得多,好在恰逢其时。

布莱德利是马歇尔实施军事教育改革的臂膀。在担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期间,布莱德利为美军培养了大批步兵、装甲兵和空降兵指挥官。

三人先是一同征战北非,然后是意大利、法国,直到攻入德国本土。他们之间是上下级关系——艾克一直是两个人的顶头上司,布莱德利和巴顿的关系有点复杂,巴顿先是布莱德利的上司,但“耳光事件”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隶属关系也戏剧性地发生了对调。

艾克很好地协调了巴顿和布莱德利之间的关系,但他渐渐发现,这两个人越来越团结一致,然后联起手来“对付”自己……

1943年2月,布莱德利少将来到北非向“火炬行动”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报到。艾克给了布莱德利一个临时职务,赴第2军担任观察员——他已经对该军军长弗雷登道尔产生了信任危机。

3月初,艾克免除了弗雷登道尔的职务,改由巴顿继任,这就是三人合作的起点。

不过巴顿刚一上任就给艾森豪威尔送去了一封信,对布莱德利现在的职务表达不满。他直言第2军不需要这么一位编外人员,要么把布莱德利调走,要么留下来给自己当副军长,反正第2军不需要监军。

巴顿没有在第2军军长任上待多久。他先是用几天的时间重整军纪,然后指挥麾下的四个师参加“盖塔尔战役”。其间美军第1步兵师和德军第10装甲师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德军老牌劲旅在战场上扔下37辆坦克残骸败退。

1943年4月14日,巴顿被调回北非盟军总部,将一支脱胎换骨的部队留给了继任军长布莱德利。

这次调动并非巴顿犯了错,而是艾森豪威尔要求他出面组建第7集团军,参加登陆西西里岛的行动。

艾克的资历不及巴顿,但后者从未流露出不满。相反当艾森豪威尔开始筹备“火炬计划”时,巴顿始终倾力相助,他给自己的定位是担任艾克的副手。可惜最终艾森豪威尔选择了关系更亲密的克拉克。

布莱德利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及艾克和巴顿,所以在他们麾下任职也心甘情愿。他的第2军在不久后编入第7集团军,在西西里战役中,第18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赋予第7集团军的任务是保护英军第8集团军的侧翼安全。巴顿将第2军置于英军侧后,自己则率领其余部队奔袭巴勒莫。换句话说,当巴顿在西西里岛大放异彩时,布莱德利甘心给他当了绿叶。

如果没有“打耳光事件”,他们三个人大概率的历程应该是这样的——西西里岛战役结束后,艾克领着作战能力出众的副手巴顿前往伦敦,筹备和领导霸王行动,巴顿会接手第1集团军,然后统帅西线盟军所有的美军地面部队,也就是后来的第12集团军群。简单地说是布莱德利的晋升路径。而布莱德利很可能接手第7集团军后,留守在南线,并在“龙骑兵行动”期间率领部队加入西线战事。

至于后来实际掌管第7集团军的帕奇,他本来在太平洋战场任职。由于他也是马歇尔名单上的人,所以很受重用,当范德格里夫特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从瓜岛撤离时,正是帕奇率领两个师接管了瓜岛防务。可惜帕奇嘴巴太大,误将“围猎山本五十六”的内幕曝光给媒体,险些酿成重大的情报事故,他这才被“发配”到了欧洲战场。

布莱德利感激巴顿,更感激艾森豪威尔。1943年底,艾克和马歇尔竞争霸王行动最高指挥官的位置时,布莱德利曾说:“享受着为他(艾克)服务的乐趣。”

听着有点肉麻吧。

在选定霸王行动美军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时,艾森豪威尔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巴顿能打仗,布拉德利更持重,集团军司令可以专心在前线指挥部队,而集团军群司令则免不了花费大量时间跟盟国友军和盟军总部打交道。要是让巴顿干,指不定得惹出多少麻烦来。

种种迹象表明,艾克和巴顿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艾森豪威尔为巴顿摆平过几次麻烦,除了最有名的“打耳光事件”,还有“杀俘事件”(西西里战役中,美军枪杀战俘被曝光后,一时成为丑闻)。

“纳兹福德事件”(巴顿在一次讲话中宣称“美英将在战后主导世界秩序”,引起苏方极大不满)发生后,艾森豪威尔一度下决心将巴顿撵走,为此他跟马歇尔争论了五天,最后甚至马歇尔也动摇了。

挽救巴顿的是他那无人能及的指挥能力。但艾森豪威尔当着巴顿的面说了一句很绝情的话:“我之所以将你留下,仅仅是因为你是个好的指挥官,除此没有任何其他动机”。也就是说,我跟你谈不上交情。

这是1944年5月初发生的事情,大战已经临近。艾克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这些跟霸王计划无关的事,他怎能不恼火。

相比之下,布莱德利从未给艾森豪威尔惹过麻烦。他很好地处理了跟蒙哥马利的关系,包容了对方莫名其妙的无礼和傲慢。

英国人对他们三个人的态度有点耐人寻味。英国陆军总长艾伦·布鲁克非常赏识巴顿,尤其对他在西西里岛的奔袭赞赏有加,尽管那灭掉了自己学生的威风。布鲁克对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利的军事指挥能力很不感冒,他从始至终都认为艾森豪威尔不配担任西线盟军总司令的职务,因为他“毫无战略眼光”。

巴顿于1944年1月初到伦敦时,布鲁克代表英国为其颁发了爵士勋章。一向严肃的他双手握住巴顿的肩膀说:“别怕,我不会吻你的。”

英国人做事一向狡黠,他随后的那句话就有点挑拨离间了,他说:“我认为你比任何将军都更有资格获得这个爵位。”

想必这句话传到艾克和布莱德利的耳中时,一定让他们俩别扭好几天吧。

诺曼底登陆后,在处理三人关系时,感觉最别扭的是布莱德利。1944年7月初,巴顿率领第3集团军指挥部抵达诺曼底。在拜访布莱德利的前线司令部时,他得到了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气氛似乎很热烈,但随后布莱德利就跟部下扑在地图前研究作战,似乎视巴顿不存在。

而在几天前他收到巴顿制定的“一号作品”计划,他也没有加以评论。

此时双方的角色已经改变,盟军已经宣布由布莱德利出任未来的第12集团军群司令,而巴顿则是他麾下的部将。巴顿没觉得有什么别扭的,他自己也坦言,能够再踏上战场他就很满足了。可布莱德利没那么洒脱。

霸王计划在制定时规定了一个里程碑(并非终点)——待盟军在法国站稳脚跟后,作为进攻第二梯队的美军第3集团军投入战场,负责向法国纵深突击。

这个规定有个瑕疵,就是没有界定里程碑的关键节点是什么。巴顿来到法国后,临时负责整个地面部队指挥的蒙哥马利给出了具体要求——美军拿下科唐坦半岛根部的阿弗朗什。

蒙哥马利的决定得到了布莱德利的拥护,艾森豪威尔也没有异议,于是巴顿在法国最初的20多天无所事事,只能盼着兄弟部队进展得快一些。

这里除了盟军的整体安排外,不能不说一说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利的私心——没有巴顿,盟军也照样把仗打得有声有色。如果让巴顿过早投入战场,那功劳算谁的?

不过现实打了几个人的脸。早在1944年2月时,蒙哥马利就当着布莱德利和巴顿的面吹嘘登陆后他的部队只需要一天,就能袭占卡昂,可事实是他被德军重兵挡住了。

布莱德利要幸运一些,他指挥的美军第1集团军虽然没能快速拿下瑟堡,以至于德军将这座港口彻底破坏。但美军好歹用了20天的时间把它打下来了。

蒙哥马利为了转移视线,以免前线和后方都盯着他所在的卡昂,开始鼓噪布莱德利在自己的侧翼发动进攻,以打破战场僵局。布莱德利也有点飘飘然,随即制定了一份“芳草如茵计划”——沿科唐坦半岛南部向东出击。战前他预测了接下来的战场画面:“从芳草如茵的诺曼底牧场迅速推进到塞纳河沉睡的两岸。”

很不幸,他也被打脸了。

接下来布莱德利想起了巴顿提出的“一号作品”计划。他把这份计划稍加改动,把“集中装甲集群突袭”改成“集中步兵突袭”,然后冠以新的行动代号“眼镜蛇行动”。

巴顿的部下一下子就看出布莱德利在剽窃巴顿的成果,纷纷为自己的长官鸣不平。第3集团军新闻官甚至当着记者的面把真相说了出来。布莱德利急了,找到巴顿要他将那位新闻官撤职,巴顿则安抚他说:“我向你担保,只要找到另一个新闻官,我马上开除他!”

1944年8月1日,巴顿的第3集团军正式加入战场,隶属于布莱德利的第12集团军群。在最初的一段时间,两个人的合作很不融洽。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两个人的指挥风格迥异,求稳的布莱德利与巴顿强调的攻击精神完全背道而驰。所以巴顿每次让部队冲起来时,总是能感觉到身后有根绳索拉着他。令人尴尬的是,每次事后都证明巴顿是对的。其二就是心里作祟了,这一点无需多解释。

艾森豪威尔站在高处选择冷眼旁观,他的不介入就已经说明了自己的态度——布莱德利是巴顿顶头上司,上级管束下属本就天经地义。

布莱德利和巴顿之间的关系很快就有了转机。法莱斯口袋战役结束后,有记者问巴顿“这次战役计划是谁制定的?”时,巴顿不假思索地说:“是布莱德利,他是我的上司。”

巴顿的话给足了布莱德利面子。不仅如此,布莱德利心里很清楚,是巴顿最先察觉到了战机,他还擅自修改了自己给第3集团军划定的行军路线,才确保第3集团军顺利抵达和加军的会师地点阿让唐。而这些巴顿在记者面前只字未提。

更让布莱德利钦佩自己昔日长官的是,巴顿在法莱斯口袋战役结束后,不打折扣地执行了他的命令,将自己手上的三个军呈扇形攻击,为友军(英军第2集团军和美军第1集团军)提前夺取了塞纳河上的渡口。而巴顿亲率剩余的部队义无反顾地向东推进,渡过马斯河,又将战线向东推进到了齐格菲防线近前。

最终让布莱德利和巴顿“和解”的是艾森豪威尔的一个决定。8月底,他给第12集团军群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同时他决定支持蒙哥马利提出的北进方案(市场花园行动)。

布莱德利第一次对艾克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迅速跟巴顿站到了一起,要求艾森豪威尔“一碗水端平”。抗议无效后,他给巴顿下达了一道很有弹性的命令:“你部可以对战线进行小的改动,以便恢复进攻时获得有利的出发阵地。”

巴顿心领神会,他利用手上有限的油料和弹药,向德军防线持续进攻,逐渐蚕食敌人的阵地。

艾森豪威尔自知心中有愧,既没有指责巴顿,也没有怪罪布莱德利。当他得知第3集团军取得了一次次战术胜利时,总是及时向巴顿表示祝贺。

1944年12月,西线盟军已经在齐格菲防线停顿了三个月之久。自“市场花园行动”失利后,蒙哥马利也不再那么咄咄逼人。这让艾森豪威尔、布莱德利和巴顿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很多。而且整个西线盟军内部洋溢着“战争即将结束”的乐观气氛。

12月初,布莱德利陪同艾森豪威尔视察美军第1集团军所属第8军防区——阿登地区。第8军原隶属于第3集团军,眼下划归第1集团军指挥,部署在该集团军的右翼。而布莱德利的第12集团军群所属的第9集团军、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从北至南布防。

视察期间,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利谈到了德军从阿登地区主动发起进攻的可能性,因为德国人在几年前就是从这里冲进法国的。

布莱德利坦言,如果德军从这里发动大规模进攻,米德尔顿的第8军是抵挡不住的,他的应对策略是在身后的马斯河尽可能集结后备部队,一旦德军从这里进攻,他将在马斯河挡住德军,然后命令南面的第3集团军和北面的第1集团军合力打击德军的侧翼。

艾森豪威尔同意布莱德利的部署,但他提醒对方,由于大量预备兵力被调往太平洋战场,美军的后备兵力十分紧张,马斯河的防御力量并不充足。

不过艾克也承认,德国人从阿登地区发动进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德军已经丧失了反攻的实力。视察结束后,布莱德利把第9装甲师划给了米德尔顿的第8军。

1944年12月16日清晨,布莱德利驱车赶往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艾克此时很悠闲,他正在参加部下的婚礼。

当德国人发动进攻的消息传来时,布莱德利起初判断那不过是德军的骚扰性进攻。但随后的报告让他大吃一惊——战场上已经出现多达14个德国师的番号,他不禁抱怨道:“他们哪里冒出来这么多部队!”

布莱德利尽可能地做了补救,他命令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调转方向,从北面袭击德军的右侧翼。他又找来巴顿,要求他放弃即将向萨尔地区的进攻。把兵力转向北面。

12月19日,艾森豪威尔召集盟军主要将领开会。巴顿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诺,他的三个师将在三天后向阿登地区的德军发起进攻。艾森豪威尔起初不信,但巴顿把自己的计划和提前完成的准备和盘托出后,艾克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会后,艾森豪威尔又宣布了一个意外的决定:基于德军的进攻已经将第12集团军群的战线一分为二的事实,美军第1和第9集团军暂时划归蒙哥马利指挥,从北面全力阻止德军的进攻。

艾克事前没有跟布莱德利打招呼,后者统辖三个集团军,其中两个交给了蒙哥马利,巴顿又完全有能力亲自指挥第3集团军。也就是说,第12集团军群遭遇劫难时,他这位集团军群总司令靠边站了。

阿登战役期间,布莱德利和艾森豪威尔都是看客。前者本可以跟巴顿一同指挥盟军在南翼的进攻,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布莱德利对巴顿的指挥能力毫不怀疑。

艾克也整日关在办公室里。据情报部门搜集的消息,德军派出了一支特殊部队(斯科尔兹内指挥第150旅)已经渗透到盟军身后,他们除了执行一般性的破坏工作外,还肩负着行刺艾森豪威尔的任务。

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周围迅速拉起了铁丝网,同时加强了警卫力量。为了辨别身穿美式军装的人是否是德国人伪装的,岗哨还会挑一些古怪的问题排查访客。

艾克和布莱德利的关系很快就有了转机,因为他们共同的对手又发难了……

2 阅读:184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