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腓特烈二世是霍亨斯陶芬家族权势极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位期间帝国中心转移到西西里,对德国诸侯放任自流,诸侯自治权扩大,皇帝难以制约诸侯势力发展。1250年腓特烈二世去世后,其子康拉德四世继位。1254年,康拉德四世去世,这使霍亨斯陶芬家族失去了在德意志的核心统治人物,王朝统治宣告终结。
2、康拉德四世死后,他的儿子康拉丁尚年幼,霍亨斯陶芬家族在德国的统治出现空缺,诸侯纷争加剧。康拉丁长大后,试图夺回家族在意大利的领地。1268年,他率领军队进入意大利,在塔利亚科佐战役中被查理的军队击败。康拉丁在逃亡过程中被俘,被俘后被以叛国罪在那不勒斯斩首示众,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男性后裔至此全部消亡,家族绝嗣。
3、从从1254年霍亨斯陶芬王朝终结至1273年哈布斯堡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为德意志皇帝之间,德意志地区陷入了长达近20年的混乱时期,这段时间被称为“大空位时期”。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灭亡导致了其在士瓦本公国的领土和权力的分崩离析。这不仅影响了家族的私产,也波及到帝国的土地,导致各方势力的争夺和冲突。
4、这种无序状态使得德意志地区陷入了政治和社会的动荡。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标志着大空位时期的结束。鲁道夫一世的当选不仅恢复了帝国的中央权力,也为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5、哈布斯堡家族起源于今天的瑞士阿尔高州,最初只拥有一小块领地。尽管起步微小,但由于哈布斯堡家族连续几代人对霍亨斯陶芬家族表现出极大的忠诚,这种忠诚为他们赢得了丰厚的回报。通过支持霍亨斯陶芬家族,他们获得了更多的领土和政治影响力。
6、这是因为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来自西西里,在德意志地区缺乏根基。因此,他需要依靠当地的贵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哈布斯堡家族因其忠诚和能力,成为腓特烈二世的重要支持者。作为回报,腓特烈二世给予他们大量的领土封赏,并允许他们与皇室通婚。
7、通过与皇室的联姻和获得的封赏,哈布斯堡家族逐渐进入德意志顶级贵族的行列。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增强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8、当时的德国是由许多独立的诸侯国组成的“一盘散沙”。他们彼此牵制,谁也不愿意让其他人获得更大的权力或地位。任何一个诸侯试图增强自己的权力,其他诸侯就会联合起来阻止他。所以,鲁道夫一世之所以能成为皇帝,不是因为他强大,而是因为他相对较弱。诸侯们选择一个较弱的皇帝,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影响他。
9、如此一来,14世纪的德国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政治循环的模式:一个相对弱小的候选人被选为皇帝,因为他不会威胁到选帝侯的权力。然而,一旦成为皇帝,这个人就会试图增强自己的权力,并努力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后代。 这种努力又通常会导致与选帝侯的冲突,最终皇帝往往会被选帝侯击败。
10、这种循环反复上演,每一位皇帝都会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打破这种循环,增加自己的权力。这种动态使得14世纪的德国政治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也因此显得非常有趣。
11、鲁道夫一世上位后,他的策略是效仿奥托大帝,让教皇为他加持。他当选后第二年就与罗马教皇签订协议,正式承认了教皇国的独立地位。
12、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上,皇权与教权之间的斗争持续了大约两百年。在这段时间里,帝国的皇帝们被迫将大量的政治权力让渡给地方势力。皇帝们在权力让渡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种策略,即宁可将权力让给教会的大主教,而不是世俗的诸侯。
13、这是因为大主教手中没有军队,对皇权的威胁相对较小。因此,科隆、特里尔和美因茨三位大主教在这种权力结构中获得了相对优越的地位。 鲁道夫一世试图通过与教皇结盟来巩固自己的权力,这自然引起了三位大主教的警惕和反感,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受到威胁。
14、 失去三位大主教的支持意味着鲁道夫无法将皇位传给他的儿子阿尔伯特,因为这意味着四个世俗诸侯的选票一票都不能丢。问题是鲁道夫与波希米亚国王的关系紧张,因为他从波希米亚手中夺取了奥地利,这使得波希米亚国王不可能支持他。
15、1291年鲁道夫一世去世后,拿骚的阿道夫当选。阿道夫能当选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还是实力弱。其次,科隆大主教的支持在这次选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科隆大主教在三位大主教中地位最高,拥有提名候选人和为新皇帝加冕的权力。
16、在1291年的选举中,科隆大主教的支持使得阿道夫成为唯一的候选人,这也排除了鲁道夫一世的儿子阿尔伯特的参选资格。科隆大主教之所以选择支持阿道夫源于当时科隆大主教正与科隆市民闹矛盾,被市民赶出科隆城,阿道夫出兵帮助镇压了科隆市民。
17、阿道夫当选后,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阿道夫当选最重要原因是他被视为一个容易操控的傀儡。为了赢得波希米亚国王的支持,他承诺当选后会将哈布斯堡家族赶出奥地利。这一承诺帮助他获得了波希米亚的选票。
18、阿道夫当选后,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意识到局势对自己不利,因此选择向阿道夫效忠,以保全自己的利益。不甘心当傀儡的阿道夫,在获得哈布斯堡家族的支持后,立即改变了立场,与波希米亚国王决裂,并开始在三个大主教的领地内进行政治操作。
19、大主教领地里哪个贵族最强,与大主教矛盾最深,他就去和人家通过儿女婚姻关系等结盟,利用这些贵族与大主教之间的矛盾来增强自己的权力,这就激怒了大主教们。
20、由于阿道夫的行为引发了不满,美因茨大主教宣布帝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召集选帝侯开会,废黜了阿道夫。这次废黜行动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教皇参与的情况下,由选帝侯们自行废黜他们选出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