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部分中晚期合并有疼痛存在的肿瘤患者,在其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很好的控制疼痛,以最小的不良反应缓解最大程度的肿瘤疼痛。在这样的过程中,关注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实现疼痛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这也印证了“肿瘤疾病在其诊疗过程中,三分在治疗,七分在调养”的说法。
在止痛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目前推荐和遵循的总体原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即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用药个体化和注意具体细节。在疼痛的护理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很好的配合医生执行医嘱,做到严格、确切、有效的遵守。这其中尤其是要纠正诸多诊疗误解和实践误区,如指导患者按时正确服药,纠正只有在疼痛剧烈时才使用止痛药的错误观念等,还需要详细的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做到诊疗过程中的及时反馈。
减少或消除疼痛刺激。在实施临床检查、治疗、护理患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动作准确、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清创、换药、灌肠、导尿、更换床单、翻身等操作过程中,要首先与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托、协助,使患者保持相对舒适体位,统筹考虑,减少搬动的次数和幅度。
分散注意力。在疾病诊疗与护理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语言、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引导患者摆脱疼痛或淡化疼痛意念,分散患者注意力。根据患者的爱好,进行力所能及的措施安排,如听读书报、听轻音乐、看喜剧电视、练习深呼吸等,如此具有使患者身心放松、心情平静,适当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减轻癌痛反应、程度的作用。
促进环境舒适。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避免过多的人员流动,保持房间内空气清新,以有利于患者的休息,减少由于烦躁不安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家属对于患者最为亲近和了解,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会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和解脱,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疼痛缓解。医务人员要向家属讲解相关知识,认知情绪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家属的情绪状态,防止对患者病情的恐惧、惊慌或家庭社会问题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而加剧疼痛的程度。
落实保护性医疗的制度。在护理疼痛患者时,一般不建议随便议论、讨论病情、程度,避免对患者产生恶性刺激。对于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尤其是治愈希望渺茫和剧烈疼痛折磨的,可能会产生消极、自杀的念头。此时更加需要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患者家属的接触过程中,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诊疗需求,听取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各种感受,在诊疗过程中尽量给予满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获得患者信任,也可以采用暗示模式改善患者的状态,使其病情有好转,使得疼痛减轻,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