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部,有两大古老的族群:氐族与羌族。这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扶持,关系亲密无间,氐羌两族宛如一家。
然而,利益的诱惑却使得这对昔日的挚友反目成仇,在黄土高原和渭水平原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有趣的是,他们建立的国家都称为“秦”。为了便于区分,历史学家依据其建立的时间顺序,分别命名为“前秦”与“后秦”。
羌族中有一位狡猾如狐狸的人物——姚苌,他残忍地勒死了氐族最伟大的领袖苻坚。苻坚的孙子为了替家族报仇雪恨,不惜变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恶魔般的存在。
这老一辈与年轻一辈之间的对决充满了戏剧性,他们在战争中充分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智慧。对他们而言,战争仿佛变成了一场充满乐趣的游戏。
古代的罗马军团以其严密的方阵和钢铁般的纪律闻名于世,他们征服了中东的沙漠和不列颠的高山,所向无敌。荧屏上重现这些古罗马军团的辉煌战绩时,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一支无敌的大军?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们并不特别重视固定的阵形。被誉为兵法经典的《孙子兵法》中,并没有专门论述阵形的篇章。孙子强调“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指出“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他认为,作战应根据敌情灵活变化,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宋代名将岳飞在与宗泽的一次对话中阐述了这一理念。岳飞偏好野战,这里的野战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野外作战,而是指不拘泥于固定战术的作战方式。宗泽认为岳飞虽然智勇双全,但过于依赖野战并不是万全之策,因为传统的排兵布阵讲究的是阵形和战术的严谨性。
然而,岳飞的回答揭示了其军事思想的核心:“摆好阵势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基本原则;但运用得巧妙与否,关键在于指挥者的心思。”也就是说,虽然固定阵形是基础,但真正决定胜负的是指挥者的随机应变能力和灵活运用战术的艺术。
这种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正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独特之处,不同于罗马军团依靠固定阵形取胜的方式。
尽管罗马方阵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它显得笨拙且刻板,缺乏灵活性,就像砧板上的鱼肉一样任人宰割。如果古罗马与古中国交战,罗马军团可能会先取得一些胜利,但最终会以惨败告终。
有趣的是,类似的方阵战术在中国古代也出现过,并被一位君主改进和运用得非常出色,他就是前秦的苻登。苻登是前秦天王苻坚的族孙,历史上评价他“年轻时就英勇非凡,性格豪迈”,但也有些粗犷和不拘小节。
虽然苻登出身王族,但在仕途上却遭遇了不少挫折。最初,他在前秦担任殿上将军,后来升任长安令。然而,由于他的性格过于直率,得罪了上司,结果被贬为狄道长。
狄道即今天的甘肃临洮。从职位上看,这是一次平级调动,但实际上,两地的条件相差甚远。长安作为前秦帝国的都城,是最繁华的大县,而狄道则位于西北边陲,交通不便,环境艰苦。
唐代诗人曾有诗云:“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临洮在唐代是抵御吐蕃的重要军事要塞,在前秦时期则是对抗吐谷浑的前线哨所,地理位置偏僻,气候寒冷,根本无法与繁华的长安相比。
然而,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留在长安的官员们经历了战火的摧残,许多人丧生。相比之下,苻登虽然在狄道生活清苦,但却保住了性命。
苻登不甘心仅仅担任一个小县令,在长安沦陷之后,他投靠了河州刺史毛兴,并成为了毛兴的司马。河州管辖着枹罕(即今天的甘肃临夏一带),这是前秦帝国的重要军事重镇。苻登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借助毛兴的力量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苻登并未从过往的经历中学到教训,时常随意评论时事,毫不顾忌旁人的眼光。他的兄长苻同曾劝诫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随便发表意见,别人未必愿意听,等你将来身居高位时再畅所欲言也不迟。” 自此之后,苻登开始有所收敛,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节制地高谈阔论。
某日,毛兴有要事找他商议,恰好遇到属官们正在汇报工作。毛兴便半开玩笑地说:“小司马,你说说看,这事该如何处理?”
没想到,苻登立刻给出了条理清晰的分析和见解。
毛兴心中暗暗称奇,随后将自己的幼女许配给了苻登。
河州作为淝水之战后前秦帝国少数几个重要的据点之一,而毛氏家族则是氐族中的显赫势力。毛兴将女儿托付给苻登,实际上也是将河州以及整个氐族的命运交到了他的手中。毛兴深信,只有苻登才能抵挡住关中的羌人王国,与那只狡猾无耻的中山狼抗衡。
慕容鲜卑东归,将关中之地拱手让给了原前秦的羌族将领姚苌。如果评选世界十大无耻君主,姚苌必定榜上有名。
姚苌,乱世中的奸雄,背信弃义、忘恩负义,性格残忍狡诈,诡计多端。苻坚天王曾在刑场上救下姚苌,并在南征东晋时任命他为水军总指挥,可谓恩重如山。然而,姚苌却在新平佛寺用一条白绢将救命恩人送上黄泉路,完全是个忘恩负义的狼心狗肺之徒。
攻城不克时,他会欺骗城内的人,承诺只要他们投降便既往不咎。但当城门一开,姚苌便下令屠城,不留活口。这样一个君主,究竟是靠什么赢得人心,又靠什么取得成功的呢?答案是:他在狡诈中偶尔表现出一丝真诚,在酷虐中偶尔展现出一点豁达,再加上灵活多变的战术。
羌族占领了长安后,许多前秦官员纷纷投诚。
姚苌自立为帝,国号依旧沿用“大秦”,史称后秦。这样一来,关中和陇右地区同时出现了三个秦国:前秦、后秦和西秦。可见,秦始皇的魅力依然吸引了众多追随者。
姚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开国典礼,在太极殿宴请群臣。文武大臣们大多喝得酩酊大醉,场面十分热闹。姚苌心情极佳,毕竟当皇帝不易,自然要好好庆祝一番。
酒过三巡,大家都有了几分醉意,姚苌在微醺中说了一句真话,一句让人难堪的真话:“你们与我曾同为前朝臣子,如今突然成了君臣,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众臣闻言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这番话确实刺痛了他们的心,因为在座的每个人都是前秦帝国的臣子。前秦刚刚覆灭,苻坚的遗体尚未安葬,他们却像狗一样来参加新皇的庆典。
有人脸红,有人尴尬,也有人并不在意。这时,一位名叫赵迁的大臣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吐出一口酒气,回应道:“陛下是天子,上天都不以您为耻,我们又何须感到羞耻呢?”
赵迁的话更加尖锐。他暗示姚苌作为天子,连老天爷都不以为耻,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有什么可羞耻的。言下之意,你们无耻,但陛下您更甚,别忘了是谁害死了苻坚。在任何朝代,哪有臣子敢如此直言不讳地对皇帝说话?换作朱元璋,恐怕早已将其斩首,并株连九族。
然而,这位被称为“中山狼”的姚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逐颜开。他大笑不止,似乎觉得这种无耻到了极致的话语非常有趣。姚苌性格直率,毫不掩饰自己的本性,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但他却坦然承认:“我就是小人,你能奈我何!”
关中地区是氐族和羌族的起源地。尽管前秦天王苻坚已经去世,但氐族在这一区域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姚苌随即展开了对前秦残余势力的征讨。
毛兴所在的河州首当其冲,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关键战场。
姚苌的弟弟姚硕德率领军队进攻毛兴,双方在战斗中各有得失。随着战乱不断升级,河州的氐族民众逐渐对战争感到厌倦,并分裂为两派:主和派与主战派。
主和派最终杀死了毛兴,并推举卫平担任河州刺史。
毛兴在临终之际留下遗言,告诉主战派:“我一生致力于对抗羌人,却未能成功,这是一大憾事!现在必须将军事指挥权交给小司马苻登,他是我们击败羌人的唯一希望。”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关中之地无法同时容纳两个政权,只能有一方存活下来。一些好战的氐族贵族认为卫平年老体弱,难以成就大事,因此计划废黜他,但由于忌惮卫氏家族庞大的势力,他们经过多日商议仍未达成一致意见。这时,一位名叫啖青的氐族人士对众人说道:“重大决策应当迅速作出,否则将会引发更多变故。明天便是七夕佳节,我会在家里设宴,邀请各位一同请卫公前来参会。”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枹罕的文武官员们盛情邀请卫平前往啖青的府邸赴宴。夜空中,深邃的天幕上挂着一弯清冷的月亮,散发着幽蓝的光辉。
轻薄的云彩时隐时现,繁星闪烁,宛如棋盘上的棋子,一条乳白色的银河横贯天际,将天空一分为二。牛郎和织女两颗星星如同钻石般闪耀着冰冷的光芒,默默地注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宴会上,啖青拔出宝剑,离开座位,慷慨激昂地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我们休戚与共,唯有贤明之主才能成就大事。卫公年事已高,理应让位给更有能力的人。狄道长苻登虽然与王室关系较远,但其志向远大、谋略过人,请各位共同拥立他,以应对国难。若有不同意见者,尽管提出。”
说完,啖青握紧宝剑,怒目圆睁,仿佛不容置疑。
卫平心中明白,这场七夕盛宴是为了让他交出权力而设的,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最终,他不得不让出河州刺史的位置。
枹罕的氐人一致推举苻登为抚军大将军,并迅速集结兵马,誓师出征。一场决定氐人和羌人命运的大决战即将拉开帷幕,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展开了一场场精彩的较量。
苻登深知士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出征前,他精心策划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前秦的军队全员身着白色丧服,象征对已故天王苻坚的哀悼。军中竖立起苻坚的神位,供奉在一辆华丽的战车上。这辆战车顶盖为青色,四周插满了黄旗,并由三百名虎贲精锐护卫。
苻登亲自站在战车前祭奠,悲痛欲绝地哭泣,泪流满面,虔诚祷告:“陛下在五将山遇难时,贼羌肆意残害您的圣体,这是苻登的罪过。如今我集结了五万义军,装备精良,足以建功立业。今日我们将直捣敌巢,不惜一切代价为陛下复仇,洗刷臣子们的耻辱。请陛下在天之灵保佑我们的正义之师每战必胜!”
仇恨的力量如同烈火般燃烧,五万前秦士兵犹如愤怒的公牛,气势汹汹地向东进军。
此时,驻守上邽(今甘肃天水)的姚硕德将军迅速派遣快马向长安求援。姚苌闻讯后,立即亲率五万大军迎击。
两军最终在胡奴阜相遇。
面对前秦的军队,姚苌大为震惊。前秦军队整齐排列成方阵,黑压压一片,阵中白旗飘扬。最中央是一辆装饰华丽的战车,羽葆青盖,四周插满黄旗。
战车两侧各有一面长方形大旗,一面写着“报仇雪恨”,另一面写着“至死方休”。前秦将士们的头盔和铠甲上分别刻有“死”、“休”二字。方阵外围是一层又一层重装步兵,最外层手持大盾,随后几层持长槊和重剑,再往后则是弓弩手。方阵中央是一个圆形骑兵阵,骑兵们手持长矛,整个方阵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充满了杀气腾腾的矛山箭海。
在战斗中,苻登部署了方圆大阵,充分发挥了士兵各自为战的优势。此阵型以圆形骑兵为核心,弥补了方阵一侧被突破后容易陷入混乱的缺陷,达到了方形布阵的最佳状态。
当双方进入近战阶段,羌军的马步队向前秦军发起了猛烈冲击。前秦军的方圆大阵外围,士兵们高举盾牌,第二排士兵则架起长槊,而在他们身后,弓弩手不断射出箭矢。
密集的箭雨如同乌云蔽日,向前方冲锋的羌族骑兵倾泻而下。尽管羌骑奋力挥舞刀矛试图抵挡箭矢,但还是有不少人纷纷落马。
冲至阵前的战马被长槊刺中,伴随着凄厉的嘶鸣声,将骑手甩落在地。方圆大阵宛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
姚苌手持宝剑,亲自指挥部队对大阵展开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一旦羌军设法撕开一个缺口,前秦的骑兵便会迅速出动,手持重剑与弯刀,如疾风骤雨般迎击敌人,将闯入阵中的敌军逼退。
尽管羌军反复冲击,却始终无法动摇苻登那如同城墙般坚固的防线,胜利的天平逐渐向前秦军倾斜。
随着战鼓雷动,前秦士兵步伐整齐,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席卷而来,震撼着整个战场。
羌军难以招架,最终惨败收场。姚苌肩部中箭,带伤逃离战场,一口气逃回上邽城,损失过半。胡奴阜一役,前秦取得大捷,斩杀两万余人,苻登威名远扬陇西大地。
逃入坚固城池的姚苌一边疗伤一边低声哼道:“你现在闹得再欢,也难保日后不会算总账。”
姚苌的话并非空穴来风。陇西地区土地贫瘠,加上连年干旱和战乱,粮食供应极度匮乏,根本无法支撑长期的战争。没有足够的粮食,如何能持续战斗?
面对这种困境,苻登对士兵们说:“你们不必担心饥饿,只要早上勇敢出战,晚上就有食物。”然而,所谓的“食物”指的是敌人的尸体。
苻登的士兵们也认为吃人肉,健壮能斗。因此苻登的军队有了“食人魔军”的称号,而苻登本人也因此被冠以令人恐惧的绰号——“食人魔王”。
在山西坚持抵抗的前秦天王苻坚的继承人苻丕不幸战死,陇西地区成为了前秦王国最后的据点。公元386年,即北魏登国元年的同一年,拓跋珪自立为魏王。
同年,苻登在陇东(现今的甘肃平凉一带)设立祭坛,宣布自己成为前秦皇帝。为了夺回关中并重返长安,他的军队变得更加残暴。
两军交战时,羌族军队屡次败北。姚苌这位被称为“中山狼”的将领终于遇到了一个强劲对手——苻登的方阵战术难以攻破。然而,这并没有难倒姚苌,因为他不仅像狼一样凶猛,还具备狐狸般的狡猾。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总能找到制胜之道。
《孙子兵法》提到:“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
在经历了几次正面交锋的失败后,姚苌意识到直接对抗并非明智之举。于是他调整了战术,不再与苻登进行正面决战,而是重新规划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布局。
通往关中的两条主要路径分别是:一条从上邽经由陈仓、眉县直达长安;另一条则从安定经过新平城到达长安。
姚苌巧妙地将安定和上邽这两个关键军事据点与长安形成三角形的战略支撑体系:让太子姚兴镇守长安;派遣勇猛善战的姚硕德驻守上邽;自己则坐镇安定,以此稳固全局,掌控局势。
为了保障军粮供应,姚苌将军队分散至各地建立营寨。由于这些营寨数量众多,人们便称其为“大营”,这一称呼由此流传开来。尽管苻登攻占了关中多个地区,但由于无法攻克这三大重镇,前秦军队只能疲于奔命。此时,后秦的局面也变得异常严峻。
在苻坚去世之后,关西的英雄豪杰认为苻氏家族的统治已经结束,姚苌平定关中地区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苻登带着他的方圆大阵出现,此阵法所向披靡,几乎无人能敌,于是众人纷纷转而支持前秦。
为了消除关中百姓对苻坚的怀念,姚苌竟然做出了极端之举——他亲自带领部下挖开了苻坚的陵墓,用皮鞭抽打其遗体,剥去衣物,使遗体暴露在外,最后用荆棘包裹,重新掩埋。这一行为激起了苻登极大的愤怒,他发誓一定要为苻坚报仇。
转眼间,初冬来临,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落叶随风飘落。在一个清晨,天空被灰色的云层覆盖着,苻登留下大军驻守新平,自己则率领一万骑兵突袭安定地区的姚苌营地。
姚苌用兵一向小心谨慎,早有探子快马回报,整个羌军营地都进入了高度警戒状态。
看到姚苌已有防备,苻登放弃了直接进攻的计划,而是命令骑兵将姚苌的大营团团围住,并抬出了天王苻坚的神像,在羌军营地周围一边痛哭一边控诉姚苌的罪行,那悲痛的声音令人动容。
苻坚性格宽厚,对羌族人有深厚的恩情。当他被缢杀时,羌族军队曾为之痛哭。前秦军队的哀号声深深触动了羌族士兵的心,许多士兵捂住耳朵,不忍再听。
姚苌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悲泣声,意识到这是苻登的心理战术。
韩信在垓下用“四面楚歌”瓦解了楚军的士气,最终击败了项羽。苻登效仿这一策略,企图动摇姚苌的军心。姚苌冷笑一声,他自认为不是那种只有勇力而无智谋的楚霸王,于是命令全军一起哭泣。
由于羌族士兵人数众多,他们的哭声震耳欲聋,迅速压过了前秦军队的哀号声。苻登听到这震天动地的哭声,既愤怒又焦急,却也无计可施,只得率军撤退。
姚苌迷信神灵,与苻登交战屡次失败后,他认为是前秦军中的苻坚神像发挥了作用,有神灵相助。因此,他也命人在军中立起苻坚的神像。
文武官员对此感到无奈又好笑,心中暗想:“如果苻坚真有灵验,恐怕早就把你碎尸万段了。”
然而,他们不敢多言。谋士尹纬实在看不下去,劝说道:“陛下,苻登作为苻坚的族孙,立像是合乎情理的,但陛下为何要立苻坚的像呢?”
姚苌眯着一双三角眼,冷冷地说:“朕自有道理。”
每个人都渴望站在正义的一方,不论他们是否真的有理。姚苌面对神像时表现得毕恭毕敬,神情平静。这座神像上的人,曾经是他的君主、他的恩人,也是他亲手下令缢死并从地下挖出抛尸野外的人。
如果你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这个人可能会成为你一生的梦魇。
姚苌觉得有必要为自己辩解,他不仅要说服自己,还要让他的臣子、士兵们以及逝去的人都相信他是光明磊落的。于是,他在祷告时说道:
"我兄长姚襄被陛下所害,临终前嘱托我为他报仇。新平之战的发生,完全是遵照兄长遗愿行事,并非我的过错。试问,就连与陛下关系较远的亲戚都想要为陛下复仇,我又怎能忘记为兄长报仇的大义?况且,陛下曾命我以龙骧将军的身份建功立业,这不正是希望我能像您一样成就大业吗?如今我为陛下设立雕像,还请陛下勿再追究我的过失!"
姚苌言辞恳切、痛心疾首,仿佛真的是苻坚误解了他一般。
在场的群臣听得目瞪口呆,无言以对。见过不要脸的人不少,但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这种行为背后是一种特殊的信念,若没有这种信念支撑,人们很难做出违背道德的事。一旦做了坏事,内心必然受到良知的谴责,从而陷入长久的不安之中。难道姚苌没有良心吗?当然有。但他只能通过标榜正义来掩盖事实真相,绝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否则就会彻底失去一切。
姚苌自信满满,认为这次能够与苻登一决高下。次日战斗开始时,他命令士兵抬着苻坚的神像出寨迎战。
两军对峙之际,苻登在箭楼上一眼就看到了羌军阵前摆放的苻坚神像,同时注意到姚苌那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心中怒火中烧。他迅速从箭楼上下来,骑马冲出阵前,大声挑战:“你这弑君之贼,竟然还敢立像祈福,这有何用?无耻小人!恶贼姚苌!如果你有胆量,就出来和我一对一决斗,为何要残害无辜百姓!”
然而,姚苌却充耳不闻,心里暗自思忖:“我都多大年纪了,已经六十岁了,怎么可能跟你这个年轻人单挑,你以为我是傻子吗?”看到姚苌不敢应战,苻登立即率领军队发起冲锋,结果羌军再次惨败。
到了晚上扎营的时候,姚苌心情低落,巡视营地时发现士兵们夜里多次被惊扰。姚苌愤怒地认为这是苻坚的灵魂作祟,于是下令砍下苻坚神像的头颅,并派人送给苻登。
尽管诡计频出,但姚苌的第一个计划未能奏效。他又想出了一个新策略,告诉众臣:“苻登将辎重留在大界村,我们可以分兵去偷袭。”他派遣儿子姚崇带领三万兵马袭击大界村。
然而,苻登早有防备,当姚崇的部队到达安丘时,便遭遇了埋伏,全军覆没,只有姚崇一人逃回营地。随后,苻登乘胜追击,逼近安定城。
眼见前秦军队逼近城下,姚苌心生一计,对众将说:“与穷寇硬拼是兵家大忌,朕决定亲自率军偷袭大界村。”
文武官员一听,心中暗笑,以为会有妙计,然而上次偷袭时中了埋伏,被杀得狼狈不堪,这次再去无疑是送死。姚苌却一脸狡黠地笑道:“你们有所不知,上次那敌军侥幸伏击成功,必定认为朕不敢再犯,定会疏于防范。朕偏偏要出其不意,再来一次突袭。”
于是,姚苌亲自挑选三万骑兵,士兵口中含着枚(防止发出声响),战马口也被束住,三更时分悄然出发,直奔大界村。这一幕让人不禁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山西省七亘村两次设伏击败日军的经典战例。日军有姚苌的狡诈,但苻登却没有刘伯承那样的智慧。
羌军一路畅通无阻,苻登果然撤走了所有伏兵。拂晓时分,羌军远远望见大界村,迅速冲进村内。村中只有苻登的皇后毛氏和留守的文武官员及数百名士兵。
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位巾帼英雄——毛皇后。她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勇敢善战,擅长骑射。在一次战斗中,她率领数百名壮士奋勇抵抗羌兵的进攻。
尽管羌兵人数众多,最终还是将毛皇后擒获,并押送至姚苌面前。
姚苌下马后,仔细打量着毛皇后,只见她清秀端庄,眉目间透着一股冷峻之气,更显得英姿飒爽。姚苌心生爱慕,轻声说道:“我已年过六旬,从未见过像你这般冷艳的女子。若能与你相伴,那将是我晚年最大的幸福。”
毛皇后听罢,心中既羞愧又愤怒,泪流满面地斥责道:“姚苌,你已经弑君,如今竟还想侮辱皇后,难道上天会饶恕你吗?”
姚苌的行为确实有失仁义。他虽年事已高,却仍觊觎美色,意图霸占毛皇后。然而,面对毛皇后的坚决拒绝,姚苌最终下令将其处死,并且还杀害了苻登的儿子苻尚,俘虏了秦国多位名将,焚毁了敌军的粮草,摧毁了苻登的大本营。
得知此消息后,苻登悲愤交加,立刻率军回援大界村。
姚苌的部将建议趁敌军混乱之际,在半路上设伏,以求再战告捷。然而,姚苌却认为虽然敌军内部混乱,但他们的士气依然高昂,不宜轻易交锋。因此,他选择带领军队迅速撤离战场,从另一条路返回营地,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激战。
在前秦与后秦两国战争持续到第三个年头时,整个北中国陷入了战火纷飞的状态,仿佛回到了东汉末年的乱世。魏王拓跋珪正与匈奴的领袖刘显激战,而吕光则在凉州进行平定工作。关中和陇西地区田园荒废,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双方军队都已疲惫不堪。由于粮草被焚毁,前秦军队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甚至有士兵因饥饿而亡。
姚苌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避免正面冲突,导致前秦士兵常常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最终,苻登不得不撤军以恢复士气和补给,两国暂时停止了战斗。
这场如同恶魔与猛兽之间的争斗远未结束,不知道哪一方能够笑到最后,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在古代兵法中,将领应具备五种核心品质:智慧、诚信、仁慈、勇气和严明。曹操在其对《孙子兵法》的注解里指出,这五大品德是指挥官不可或缺的素质。在这五德之中,智慧被置于首位,这也正是历史上姚苌能战胜苻登的关键所在。
回顾公元390年的那个四月,正值北魏登国五年夏日,后秦的创立者姚苌正在庆祝他的六十岁生日时,突然收到了一份紧急战报。原来,后方爆发了叛乱,反叛者是由前秦将军魏揭飞领导的一支军队,他自称为冲天王,并联合了氐族与匈奴各部落,向后秦的重要据点杏城发起进攻。与此同时,新近归顺后秦的羌族首领雷恶地也趁机发难,围攻李润城。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内忧往往比外患更为致命。面对东边尚未解决的苻登威胁,北方又出现了新的危机,这让姚苌感到十分忧虑。于是他决定亲自率军北上平叛。对此,朝中的文武百官表示不解,他们问道:“陛下为何不先应对近在咫尺的苻登,反而要远赴六百里之外对抗魏揭飞?”
姚苌并没有因此而生气,相反,他耐心地向大臣们解释道:“苻登并非一日之间可以被彻底击败的,同样,我们的城市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其攻克。然而,雷恶地极具谋略,一旦他与魏揭飞联手成功,那么杏城和李润城将面临巨大危险,进而威胁到长安的安全。”
相比之下,明朝末期的崇祯皇帝曾抱怨说:“我本是一个好皇帝,却被你们这些大臣所误。”假设姚苌听到这句话,或许会这样劝诫崇祯:“治理国家是君主自己的责任,不能总是依赖他人。”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需要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需要有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决心。
在后秦对抗苻登的战略布局中,长安东北地区被视为重要的后方基地。一旦雷恶地与魏揭飞成功反叛,姚苌将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并且会失去粮食供应的关键区域。姚苌对此洞若观火。
为了平定魏揭飞的叛乱,姚苌必须时刻警惕苻登的动向。为了避免被苻登察觉,他不敢率领大军出征,而是秘密挑选了1600名精锐骑兵,悄悄前往杏城,在距离城池百余里的地方扎营。
魏揭飞完全没有料到姚苌会舍弃与苻登的对峙,亲自前来讨伐。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内心充满了恐惧。然而,当他看到姚苌带来的军队并不多,大约只有两千人时,心中顿时大喜过望,迅速召集各路兵马,包括氐族和匈奴等部族的士兵,纷纷赶来支援。
每当姚苌听说魏揭飞增兵的消息时,他总是显得异常高兴。众将对此感到困惑,问道:“敌人不断增兵,势力日益强大,陛下为何不忧虑反而欣喜?”
姚苌笑着解释道:“魏揭飞煽动百姓叛乱,涉及多个种族和部落。虽然我能斩杀他们的首领,但余党依然四处作乱,难以彻底清除。如今他们主动聚集在一起,正好可以一举歼灭,一个也不会漏掉。这样一来,我的东北防线就无忧了。”众将表面上表示赞同,但在心里暗自嘲笑,认为皇帝的想法有些奇怪。
他们似乎忘记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狼来说,无论面前的羊是一只还是一群,它都不会在意。
在古代,人们常说人多力量大,魏揭飞对此深信不疑。另一位叛军首领雷恶地也前来汇合,他们共同集结了三万大军向羌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然而,姚苌坚守阵地,并派遣姚崇带领数百骑兵绕到敌军后方发动突袭。这一突如其来的攻击让叛军陷入混乱,姚苌随即下令全面出击。
由于魏揭飞的部队大多是没有经验的新兵,在羌军骑兵的前后夹击下迅速溃败。最终,魏揭飞被斩杀,他的士兵们四处逃窜。姚苌则继续追击,一路斩杀了无数敌人。战后统计显示,仅一千六百名骑兵就斩杀了超过一万敌军。这场战役中羌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雷恶地在失败后返回并向后秦投降。
雷恶地原本是姚苌麾下的得力将领,但后来他转投苻登,却未得到重用,于是又回到了姚苌身边。尽管这次反叛失败,姚苌并没有责怪他,反而依旧信任有加。雷恶地感叹道:“我一直认为自己智勇双全,但在姚翁面前总是难以施展才华,这恐怕是我的宿命吧。”
随着雷恶地的投降,北地得以平定。杏城守将姚当成亲自出城迎接。
姚苌在营地间徘徊,轻抚每一处木栅,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之情。他对姚当成说:“你应该在每个营栅上都挂上木牌,以表彰将士们的英勇事迹。”姚当成答应了。
一年之后,当姚苌询问此事时,姚当成回答说:“因为表彰木牌太多,使得营地显得过于拥挤,所以我扩大了营地。”
姚苌感慨地说:“我从年轻时起就参与战斗,从未像这次一样感到如此畅快。凭借一千多人就能击败数万敌军,可见战争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兵力的多少。狭小的营地才是奇迹所在,怎能因营地变大而沾沾自喜呢?”
在前秦时期,皇帝苻登听闻姚苌已经平息了魏揭飞的叛乱,心中懊悔不已,对情报部门大发雷霆:“我们的卧底在哪里?为何没有及时报告?”
在这种情况下,前秦的情报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策反了一位后秦国的重要将领——豫州刺史苟曜。
苟曜掌握着大约一万士兵,并驻守在长安附近的逆方堡。他与苻登约定共同攻击羌族军队的时间。当苻登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迅速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占领了位于泾水口的范氏堡,强行渡过渭水,逼近长安。
姚苌亲自率军迎战,但依旧无法破解苻登布下的方圆大阵,损失惨重。尽管如此,姚苌仍决定重整旗鼓,再次挑战苻登。
许多将领对此感到困惑,因为这不符合姚苌一贯的作战风格。通常情况下,如果战斗有利可图,他会果断出击;反之,则会选择撤退。然而今天,他却选择了继续进攻,于是纷纷询问:“陛下您用兵一向谨慎,善于运用智谋取胜。如今我军处于劣势,为何还要与敌军决一死战呢?”
姚苌冷笑一声,解释道:“苻登向来行动迟缓,对于战场上的虚实判断不明。但此次却异常迅速,轻装上阵,直接占据了我军东侧的位置,显然是想把我们逼向西面。而西边正是苟曜所驻守的据点,显然他们之间存在某种阴谋。如果我们不加快攻势,他们的计划就会得逞。因此我们必须赶在他们汇合之前破坏这个阴谋。”
于是,姚苌率领军队再次发起进攻。由于这次进攻出乎苻登意料,此前姚苌从未在这种情况下发动过猛烈反击,导致苻登措手不及。经过几天激战,前秦军队因孤军深入,补给困难,最终不得不撤回眉城。
随着苻登的撤退,姚苌并没有追击,而是转向攻打新平。面对强大的攻势,前秦的新平守将金槌无力抵抗,最终选择开城投降。
姚苌带领数百骑兵打算进入新平城,众将领纷纷劝阻,认为金槌不可信,担心他会再次背叛。姚苌却笑着说:“金槌已经背叛了苻登,如果他再加害于我,那他又能在何处安身呢?他刚刚归顺于我,我们应该推心置腹地对待他,怎能不给予信任,让人产生疑虑呢?”
于是,姚苌进入了新平城,并与金槌一同饮酒作乐。当时,新平的氐族人计划杀害姚苌,但金槌并未参与其中,使得姚苌得以安全返回长安。得知金槌投降后秦的消息,苻登大怒,随即调动大军进攻新平。
姚苌率军前往救援,在临行前,他在西堂对太子姚兴说:“苟曜听说我北上作战,必定会来找你打听消息,你可以借此机会除掉他。”
果然,姚苌刚一离开,苟曜便来到长安求见姚兴,试图探听此次出兵的真实情况,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姚苌击败了苻登,成功进入安定城,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酒过三巡,将领们开始发牢骚,他们不满姚苌避免与苻登主力进行正面决战的做法,借着酒意抱怨道:“如果魏武王还在世的话,绝不会让苻登如此嚣张跋扈,陛下您是否太过谨慎稳重了?”
魏武王(追谥)指的是姚苌的兄长姚襄,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十七岁时,他就展现出非凡的英勇与才智,在河南地区率领羌族人民纵横驰骋,并巧妙地在燕、晋、秦三大强国之间周旋。他深受百姓爱戴,每当迁移时,总有大量民众拖家带口跟随其后。然而,在与前秦帝国争夺关中地区的战斗中,他不幸兵败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姚苌登基称帝后,追封兄长为魏武王。此时,姚苌已微有醉意,他举起酒杯,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然后轻轻捋着自己花白的山羊胡须,面带微笑对众将说:“朕自愧不如亡兄之处有四:一是身高八尺五寸,双臂垂膝,令人望而生畏;二是统率十万大军征战天下,所向披靡,从未遇到过敌手;三是博古通今,精通各类技艺,善于招揽英才;四是爱护士兵,深得军心,将士们皆愿为其效命。然而,为何朕最终能够成就大业,驾驭众多贤能之士呢?”
姚苌环视四周,得意地说:“正是因为我具备一些独特的谋略和长处!”他继续道:“虽然大家说我哥哥相貌威武、文武兼备、所向无敌且深得人心,这四点我确实比不上他。但为什么我能成为皇帝,而他却失败了呢?原因就在于我在某些方面略胜一筹罢了。”听到这里,群臣纷纷举杯,高呼“万岁”。
姚苌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人物,他虽然被描述为狡猾且毫无羞耻之心,甚至有些无赖的特质,但却意外地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君主。他的优点和缺点都同样显著:豁达大度、胸怀宽广,并且生活极为简朴。他对待军事上的胜利者非常慷慨,常常及时给予奖励;而对那些犯错的人则毫不留情地公开批评。
这种行事方式让人联想到汉高祖刘邦的作风。据说,他每餐仅限于一道菜,皇后也穿着朴素的衣服,后宫中的所有财富都被用于支持军队,以表彰那些立下战功的人。
姚苌性格直率,情感表达直接。对于有功之臣,他会立即给予赏赐;而对于有过失的人,则会当众严厉斥责,不留情面。有一次,大臣权翼建议他改进对待下属的态度,指出他虽然拥有卓越的领导才能,能够包容各种人才,但过于轻视下属的习惯需要改正。
姚苌听后严肃地接受了批评,并表示自己确实缺乏尧舜那样的美德,反而继承了汉高祖的一些不良习惯。从那以后,他在处理下属错误时变得更加委婉一些,尽管仍然会进行批评,但在处罚上却显得格外宽容。
在公元393年,即北魏登国八年,六十三岁的姚苌因病卧床于军中,他召见太子姚兴前往行营安排后事。
姚兴正准备启程时,有人建议他清除功臣:“如今敌寇尚未完全消灭,陛下年事已高且重病缠身。王统等人是陛下的旧臣,屡立战功,各自占据坞堡,并拥有私人武装。他们平日里在陛下面前态度傲慢,肆无忌惮。一旦陛下驾崩,谁能镇压得住他们?不如趁陛下还在世,将他们除去。”
姚兴觉得有道理,认为新君上任必然需要新的臣子。这些功臣在姚苌面前尚且如此放肆,自己继位后如何驾驭他们?于是,他下令处决了王统、王广、苻胤、徐成、毛盛等豪强大族,随后才前往行营。
姚苌正在帐内休养,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怒地捶打床榻:“王统兄弟是我同乡,对朝廷并无二心。徐成等人都是前朝名将,在天下初步安定之际,我正打算重用他们,为何要随意诛杀他们,这实在令人失望!”兔子尚存,怎能煮掉猎狗呢?姚兴感到羞愧不安,默不作声。
姚苌既气又怒,病情因此日益加重。
在前秦时期,有一位特别能干的卧底,他成功获取了姚苌生病的情报。苻登听闻此消息后十分高兴,立刻焚香向先祖苻坚禀告:“曾孙苻登承命讨伐逆贼已逾十年,幸得先帝降病于姚苌,这回定能收复长安。”
随后,苻登率领大军抵达安定,并在距离城池九十余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而此时,姚苌正卧病在床,听到敌军逼近的消息后猛然惊醒,病情竟奇迹般地痊愈了,随即亲自率军出城,在城外扎营以抵御苻登的大军。
次日清晨,双方军队摆开阵势对峙。苻登见到老对手姚苌现身战场,心中暗自疑惑:不是说他重病缠身吗?正在思索之际,探子来报,羌军已经偷袭了他们的营地。
见姚苌亲自上阵迎战,苻登内心开始动摇,担心后方营地的安全,于是急忙下令撤退。然而,姚苌并未趁机发起攻击。
回到营地后,苻登发现营地已被羌军破坏得不成样子,便决定放弃此地继续撤退,同时安排猛将断后,并不断派遣骑兵侦察羌军动向。直到傍晚时分,后方传来消息,羌军并未追击,苻登这才松了一口气,加快了行军速度。
第二天一早,负责侦查姚苌大营的骑兵回来报告:“敌军各营均已空无一人,不知去向!”
苻登闻言大惊失色,暗自思忖:这老羌贼既不来追击,营中又不见人影,究竟意欲何为?他不禁对着身边的亲信感慨道:“此人行事诡秘莫测,其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本以为他将不久于人世,却又突然出现,我与他对线,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啊!”
姚苌的军队去了哪里?
在苻登撤军之后,姚苌立即指挥部队从侧翼包抄至前秦军队的后方,导致他的主营变得极为薄弱。然而,他为何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发动进攻呢?实际上,此时姚苌的身体状况突然恶化,尽管他勉强支撑着参与战斗,但这只是他在病中的一时好转。最终,双方并未发生冲突,姚苌退回了安定。
一年之后,姚苌的健康状况更加糟糕,最终无法继续坚持,不得不从安定返回长安。
根据《晋书》的记载,在姚苌回长安经过新支堡时,他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他梦见了已故天王苻坚率领数百名鬼兵闯入了他的营地。
姚苌在梦中惊恐万分,一边逃窜一边大喊:“臣姚苌,杀害陛下的是我的兄长姚襄,不是我做的,请不要冤枉我!”
在这场梦中,姚苌逃进了宫殿,宫内的侍卫用长矛刺向那些鬼魂,却不小心刺中了姚苌的阳具。众鬼大声喊道:“正好击中要害!”侍卫拔出长矛后,鲜血喷涌而出。
姚苌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的阳具肿胀得厉害。太医使用针灸治疗,结果出血的情况与梦中的情景惊人地相似。
这则故事或许会被视为一则趣谈,但如果仔细探究,可以发现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自后赵政权以来,尤其是石虎执政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逐渐兴盛,因果报应的思想深入人心。这种汉化和信仰佛教的氛围对长期居住在滠头的姚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姚襄单骑渡淮去见东晋名士谢尚之时,谢尚特意解除了仪卫,并以幅巾之礼相迎,二人一见如故。这足以证明姚襄深厚的汉学功底。
当姚苌加入前秦时,天王苻坚对佛教的信仰变得更为坚定,使得前秦的佛教氛围与后赵相比毫不逊色。这种宗教氛围也深深影响了姚苌,在他的军事行动中融入了不少迷信元素。
姚苌在弑君夺位之后,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他在临终前所做的梦显得格外真实,这显然并非后人杜撰的情节。
姚苌去世之际,给太子姚兴留下了遗言,教导他要用恩德对待亲人,以礼义对待大臣,以诚信处理事务,并以仁慈治理国家。从这些遗言中可以看出,姚苌具备明君的品质。
姚苌享年六十四岁,在位八年。尽管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他确实是一位具有智慧和才能的君主,无论人们如何评价他的真小人或真性情,历史自有公论。太子姚兴并不逊色于其父,他在苻坚时期担任过前秦国太子舍人。在姚苌起兵时,姚兴从长安冒险逃至军中。
每当姚苌出征时,他总是让姚兴负责留守事务。在苻登进攻关中期间,姚兴镇守长安,作为一位重要的将领,为抵御苻登立下了赫赫战功。即使在战争期间,姚兴也坚持与儒士们探讨经典,没有因为战乱而放弃学习。
最终,姚兴不负父亲所托,在他二十二年的统治下,尽管面临来自北魏和东晋的强大威胁,后秦逐渐崛起成为北方的重要强国。
姚苌去世后,姚兴决定暂时不公开这个消息。他意识到一旦姚苌去世的消息传开,苻登肯定会趁机攻打长安。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姚兴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自封为大将军,并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前秦。
当苻登得知姚苌已死的消息时,他显得非常高兴,甚至有些轻敌,他对自己的文武官员说:“姚兴这小子,我只需用一根树枝就能教训他一顿。”随后,他留下太子苻崇守卫胡空堡,自己则集结全国兵力向长安进发。
两军在马嵬堡相遇。
后秦的大将尹纬迅速占领了马嵬堡的废桥,切断了水源。正值盛夏,苻登的大军因为缺水而损失惨重,许多士兵因干渴而亡。
面对困境,苻登决定全力攻击废桥。然而,尹纬接到姚兴的命令:“苻登已是困兽之斗,我们应该谨慎行事,不可轻易出战!”但尹纬认为形势危急,必须奋力一搏,否则将失去一切。于是,他不顾命令,果断下令与苻登决战。
在废桥的激战中,前秦军队遭受重创,士气低落。经过八年的战争,苻登与姚氏父子之间的战斗终于有了结果。八年的时间里,原本高昂的斗志逐渐消退,剩下的只有失望和厌战情绪。最终,苻登的军队开始溃散。
苻登独自骑马逃回胡空堡,但太子苻崇听说父亲战败后已经弃城逃跑。无处可去的苻登只得收集残余部队,逃入马毛山(今平凉山区)。
姚兴率领军队追击苻登,在马毛山南展开激战,最终擒获并就地斩杀枭首了苻登,从而平定了关中地区。随后,姚兴在槐里为已故的父亲姚苌举行葬礼,并正式即皇帝位,然后返回长安。
同年,苻崇在湟中称帝,但他在攻打鲜卑乞伏部的西秦时失败,最终阵亡,标志着前秦彻底灭亡。羌族在这场长达八年的战争中战胜了氐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与此同时,为了积蓄力量与各路豪强竞争,魏王拓跋珪发动了对蒙古高原各部落的远征,迈出了统一草原的第一步。如同雄鹰展翅翱翔于广袤的草原和大漠之上,拓跋珪正逐步扩展他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