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在洛阳城里面呢,曹操正躺在病榻之上,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啦。他得的这头风病可不是一天两天了,那可是折磨了他许久许久。期间也请来了好多好多的医生为他诊治呢,可就是怎么都治不好。说起来,就算是医术高超的华佗还在世的话,面对曹操这头风病,恐怕也没办法能将其治好咯。
在这个时候,曹操已然将一切都筹备妥当了,就等着去和云长相见啦。而且呢,他连自己的后事也都已经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了,没有丝毫的疏漏,就这般做好了去见云长的所有准备工作呢。
在不久后的日子里,曹操在洛阳城因病离世了,而后他把曹家打下的这份偌大基业交到了曹丕手中。想当初曹操还在世的时候,曹丕那可是处处小心谨慎的,言行方面都极为注意呢。可谁能想到啊,等曹操这一去世,曹丕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他的本性一下子就全都暴露出来了。在那之后,他可是做了不少坏事,那些事儿简直可以说是丧尽天良呐。也难怪呢,就他这样,仅仅活到了40岁就早早离世了。
曹丕在即位之后究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样去做的呢?
曹操身后事
在曹操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他经历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最后一战。这一战颇为特殊,是他选择与孙权联手,共同谋划了一场行动,而这场行动的目标便是除掉威震四方的关羽。就这样,曹操在其人生的最后阶段,通过与孙权的联合,完成了这在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一次军事举动,使得关羽在他们的合力之下败亡。
在那个时候,曹操一直深受头风病的困扰,不过呢,说来也巧,那段日子他的头风病其实是有了一些好转的迹象哦。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关羽正带兵朝着北方进发,目标直指襄樊,看样子是想要一举攻取襄樊呢。这可把曹操给急坏啦,要知道襄樊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城池,如果真的失守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呢。所以,曹操思来想去,终究还是放心不下,最后决定亲自出马去参与这场作战,就是盼着能守住襄樊,不让关羽得逞。
话说那时候,曹操可是率领着众多的兵马前来增援了。这一下,形势就变得严峻起来啦,给关羽带来的压力那可真是相当大呢。面对这样的局面,关羽经过一番思量之后,决定先撤兵回到荆州去,先避开曹操这来势汹汹的锋芒,也好再做后续的打算。
你看啊,当时关羽正在前方英勇奋战呢,全力投入到和敌军的对抗当中。可就在这个时候,没想到江东那边的人啊,竟然从后面悄悄地对关羽所镇守的荆州发起了偷袭。这一下可就糟糕啦,关羽这边在前方打着仗,后方的荆州却被人给偷袭了,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大军两面夹击的困境之中。他往前冲吧,前面有敌军阻拦;往后退吧,后方又被江东的人给占了,完全是进退都没有路可走啦。没办法,关羽只能无奈地败走麦城了,可谁能想到呢,最后竟然就命丧在那儿了。
在相关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情况。当时东吴那边做了一件事,就是在事情成功之后,他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什么目的呢?就是想让曹魏来帮忙承担一部分刘备的怒火。那他们采取了怎样的做法呢?他们故意把关羽的头颅给送到了曹操的手里,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曹魏也卷入到这复杂的局势当中,从而分担一下来自刘备那边的愤怒情绪。
在这之前,关羽英勇就义之后,他的英魂居然把吕蒙给带走了呢。你想啊,这事儿多玄乎。而这会儿,关羽的头颅又落到了曹操的手里,照这样看,曹操恐怕也会遇到大麻烦,情况很不乐观,极有可能也是凶多吉少啦。
果然啊,曹操在众人面前把那个盒子给打开了。这一打开可不得了,只见盒子里原本闭着眼睛的“关羽”塑像(或者其他指代物,原文未明确这里的“关羽”具体所指,暂按常见理解假设为塑像之类),一下子就怒目圆睁起来了,那眼睛瞪得老大,就这么死死地盯着曹操。这一下可把曹操吓得够呛,当场就叫出了声来。
话说曹操当时遭遇了那么一场惊吓,这可不得了啊,本来他那正在逐渐好转的头风病一下子就变得严重起来了,病情急剧恶化。打这之后呢,曹操就一直被病痛折磨着,身体每况愈下,再也没能好起来。就这样一直拖到了第二年的正月,曹操最终还是没能扛过去,就如同驾着仙鹤去往西方极乐世界一般,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至此,这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枭雄,他的一生也就此画上了句号,落下了帷幕。
在曹操离世之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众人面前,那就是曹魏的这份庞大基业该由谁来接手继承呢?其实啊,原本最为合适的人选是曹冲呢。曹冲在年仅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极为过人的聪慧,那聪明劲儿简直无人能及。等到他七岁的时候,更是留下了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典故,也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曹冲称象”啦。
曹冲这个孩子,那可是相当的聪慧过人呢,脑子转得特别快,很多难题到了他那儿都能轻松解决。但他可不光是聪明哦,心地还特别善良,充满了仁爱之情。平日里呢,他就常常会去做一件事儿,就是帮助一些职位比较低的小官们。这些小官有时候会犯些小错,按规定是要受到责罚的,可曹冲总会想办法去帮他们,让他们能够逃脱责罚呢。
大家知道吗,曹操对于曹冲的一些做法那可是看在眼里的哦,不过呢,他可不像一般人那样会生气,反而是极为赞赏曹冲的做法。而且,曹操在和荀彧、程昱交谈的时候,都有好多次提到说,想要让曹冲来继承自己的大业呢。只可惜,真是天妒英才呐,曹冲在仅仅十三岁的时候就生病离世了,实在是太令人惋惜啦。
在曹冲离世以后,曹操心里就琢磨着让自己的长子曹昂来继承那宏大的家业呢。所以呢,曹操常常会带着曹昂一同去出征打仗,就是想着在这过程当中好好地去栽培他、锻炼他,期望他能逐渐成长起来,有足够的能力去肩负起继承大业的重任。
曹昂可真是没让曹操失望。在军队当中,他和那些大将们相处得极为融洽,关系相当密切呢。而且呢,这曹昂的本事也是不容小觑,论武力,那是十分高强,和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将相比都不逊色;说到智谋,同样也是极为出众,在应对各种情况时都能有自己的一番盘算。看到曹昂如此优秀,曹操心里那叫一个欣慰。他琢磨着,只要接下来不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这曹家的庞大基业,那肯定就得由曹昂来接手继承啦,曹家的未来可就要靠曹昂来撑起一片天咯。
只可惜,意外终究还是没能避免地发生了。曹操在宛城的那一夜,纵情风流了一番,可这一番风流过后呢,他一下子就弄丢了三件极为重要的东西。
曹操有三样极为珍视的存在,其一呢,是跟随了他多年的一匹名马,叫做绝影。这匹马一直陪伴在曹操身旁,陪他历经了诸多战事,可谓是他的得力伙伴。其二,是他身边那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典韦,典韦素有“古之恶来”的美称,其勇猛无比,对曹操忠心耿耿,向来是曹操极为倚重的大将。还有其三呢,就是曹操精心培养了多年的继承人曹昂,曹昂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曹操对他寄予了厚望,盼着他日后能继承自己的大业。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三者全都在宛城那场战役中不幸丧生了。
曹昂离世之后,曹操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所剩的余地已经不多啦,就仅仅余下曹丕与曹植这两个人可供考虑了。
曹植一心沉浸在文学的世界当中,对于治理国家这样繁杂且重要的事务,以及带兵打仗这类需要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的事情,那可真是完全不了解,可谓一窍不通。要说这曹植呢,确实是极为聪明的,脑袋瓜子灵光得很,可即便如此,他自己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愿意去继承曹魏的这份大业呢,对继承大业这件事压根就没那份心思。
曹操其实是瞧不上曹丕的,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也实在是没有其他更为合适的人选啦。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离世了。就在这一年,曹丕来到了汉献帝所居住的寝宫之中。他态度强硬,毫不留情地逼迫汉献帝把皇帝之位禅让给他。在曹丕的威逼之下,汉献帝无奈只好照做。曹丕成功得到帝位后,随即将国号改成了魏。如此一来,延续许久的东汉王朝就此灭亡,而魏国则正式建立起来了。
曹丕成功登上了魏国皇帝的宝座,成为了魏国的第一任皇帝呢。说起来,他自己对于能够当上皇帝这件事,其实是挺吃惊的。或许是觉得这事儿挺奇妙的吧,他还经常拿自己当上皇帝这件事跟朝堂之上的各位大臣们开玩笑呢,以此来活跃一下气氛之类的,也算是他的一种别样的“调侃”方式啦。
曾经在群臣上朝之际,曹丕的情绪忽然变得十分感慨。他对着在场的群臣缓缓说道:“你们想一想啊,倘若我的长兄还活在世上,按照常理来讲,理应是长兄来继承这至高无上的位置。而且呢,要是仓舒,也就是曹冲还在的话,这继承大统的位置又怎么会轮到我来坐呢?”
曹操内心深处啊,实际上并不愿意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交给曹丕呢。可到了那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啦。再看看曹丕呢,在得到那个位置之后,他做出的一连串举动,都充分表明了他压根就不具备当一个合格皇帝的资质,真的是担不起皇帝这份重任呢。
曹丕缺德事
在曹操离世以后,依照古人所遵循的那一套礼制来说呢,曹丕作为儿子,是应当要为自己的父亲守孝整整三年的哦。在这守孝的三年期间,有不少的规矩需要遵守呢。比如说,可不能吃那些大鱼大肉哦,得饮食清淡、简单朴素些才符合要求。而且呢,也绝对不可以去寻欢作乐,要时刻保持一种庄严肃穆的状态,毕竟这些可都是古人守孝期间最基本的一些礼仪规范啦。
在古代啊,有一些事情那可是身为人子理所应当要去做的,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这些事呢,只有极少数那种违背人伦道德的逆子才会不按常理去做,甚至做出违背这些应尽之事的行为。而曹丕呢,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被视作逆子的人。
在曹操离世后没多久,曹丕便着手开展起自己的军事规划了。那时啊,曹操的故乡谯县正被刘备所掌控着呢。也正因如此,曹丕就把目光聚焦到了包含谯县在内的上庸三郡这块地方,盘算着在此处展开相关行动啦。
在那个时候,负责镇守上庸三郡这块地方的是两位蜀将呢,一位是孟达,另一位则是刘备的干儿子刘封。这孟达啊,可真是个典型的墙头草类型的人物。他没过多久就做出了背叛蜀汉、投靠曹魏的举动,甚至还打算和魏军相互配合,来个里应外合,给蜀汉这边制造大麻烦呢。
话说当时啊,有个叛将名叫孟达,他呢,站到了魏军那一边,还帮着魏军做事。就因为有了孟达的助力,魏军拿下上庸三郡这件事,那可真是轻松得很,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这么顺顺利利地把上庸三郡给收入囊中啦。
从军事层面进行剖析的话,曹丕所做出的决策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他安排夏侯尚和徐晃相互配合,同时又利用孟达在内部接应,以此来对上庸三郡发起攻势并意图拿下。就整个谋划布局而言,这样的安排并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不妥之处,在军事作战的考量当中,确实是较为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种策略呢。
然而,接下来曹丕所做的那些事儿,着实是让人瞧不太起呢。
曹丕一心想要炫耀自己的功绩,于是就直接率领着军队返回了老家。在这个过程中,群臣纷纷出面进行劝阻,可曹丕根本就听不进去,全然不顾众人的反对意见,执意要在老家大摆宴席,热热闹闹地搞起了宴会活动。
话说曹丕在那宴会上啊,可是准备了极为丰盛的菜肴呢,大鱼大肉摆得满满当当。而且,他还和一众妃子们在那尽情地载歌载舞,好一番热闹的景象。瞧瞧这情形,哪里有一点像是处在守孝期间的儿子该有的样子,反倒完完全全就如同是一个刚刚才结了婚的新郎官一般,毫无守孝应有的肃穆和庄重呢。
在当时的曹魏阵营里,存在着不少一直对曹操忠心耿耿的老臣呢。可当曹丕上位之后,这些老臣当中有许多人对曹丕那是颇有看法的,时不时就会说出一些不太满意的话来。而且呢,情况还挺严重的,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因为对曹丕的这种不满,直接就选择离开了曹魏这个他们曾经效力多年的地方,转而投向了其他的国家去谋求发展啦。
曹丕对于那些老臣的离去,并未放在心上。当时在曹丕身旁,有一些刚刚得势、获得高位的臣子,他们还如此说道:“您如今可不再是从前做公子的时候啦,现在您已经是新皇帝了,那些老臣在不在身边,其实都没什么两样的呢。”
曹丕居然真的相信了这些不实的说法,随后就在谯县展开了犒赏三军以及款待当地父老乡亲的活动。要知道,谯县当地的民众可不是对所有事情都毫不知情,其实有不少人都清楚曹操离世的具体日子呢。
他们内心满是疑惑,暗自思忖着:“你看那曹操离世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呢,这曹丕就开始如此毫无顾忌地大肆寻欢作乐起来了,这到底符不符合古时的礼法?”不过呢,这些人也仅仅只是在脑海里闪过这么一丝疑惑罢了,没过多久,就把这件事儿给彻底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没再去过多理会它。
毕竟死的不是他们自己的父亲,所以他们又何必去操心呢?就在曹丕于谯县尽情狂欢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实在是看不惯曹丕的所作所为了,于是便毅然站了出来,对曹丕提出了指责。
话说这天晚上,曹丕正惬意地搂着妃子呢,眼睛还看着人们欢快地跳舞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来自谯县本地的老人前来求见曹丕。曹丕当时心情那叫一个不错,特别热情地就把这位老人给请到了自己的身旁坐下啦。
只见这位老人缓缓开口讲道:“要知道魏王的父亲离世还不到一年呢,您瞧瞧,现在这般大张旗鼓、大肆操办各种事宜的做法,难道不算是破坏了守丧所应遵循的礼数吗?”
曹丕当时显得颇为尴尬,毕竟面对这位老人,他着实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进行反驳。无奈之下,他只得吩咐身旁的侍卫去为这位老人精心准备一些酒菜。他这么做呢,一方面是想通过此举把话题给转移开,好让这略显尴尬的局面能有所缓和;另一方面呢,也是希望借着送酒菜这份人情,顺便能把老人的嘴给堵住,省得老人再说出些让他不知如何应对的话来。
曹丕在守丧期间的表现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要知道,守丧是子女对逝去父母表达敬重与哀思的重要方式,按常理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矩和礼节才对。可曹丕呢,他居然完全没有做到为父亲守丧这件事,甚至还做出了极为大不敬的行为。这一系列举动实在是有违人伦常理,也难怪会遭到众人的唾弃,着实是让人觉得可耻。
曹丕身上有一件备受争议的事,那就是他不仅没有为父亲守孝,甚至还对自己的手足兄弟曹植痛下狠手。在曹丕登上皇帝宝座后的第二年,他心里始终有个担忧的事儿,就是老是害怕曹植会起兵谋反,就因为这个,他整天都显得闷闷不乐的,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呢。
群臣对曹丕表现出来的这种焦虑感到十分不解。在群臣看来,曹植就只是个一门心思扑在文学创作上的书呆子而已。他成天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满脑子都是那些诗词文章,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会有谋反的心思,怎么可能做出谋反这样的事儿呢?在群臣的眼里,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要知道,曹植要是真有当皇帝的心思,那曹丕可就没什么机会能登上皇位啦。想当初呢,曹操其实挺看重曹植的,这可是继承大业的事儿,可曹植呢,他压根就不想参与治国理政这些事儿,所以就直接拒绝了父亲对他的这份看重,把继承皇位这么重要的机会拱手让给了曹丕呢。
曹丕把曹植唤到朝廷之上,并且要求他要在朝堂这样庄重的场合里,于七步的距离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倘若曹植做不到的话,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曹植那可真不是一般人,就在七步的距离之内,就迅速作出了一首大家都特别熟悉的诗,也就是《七步诗》啦。这首诗里有一句特别有名的话,那就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一直到咱们现在这个时代,这句诗可以说是广为人知,很多人都能随口就说出来哦。
曹植创作出了诗作,而曹丕呢,最终确实没有对曹植痛下杀手。不过,曹丕采取了另外一种处置方式,那就是把曹植贬谪到了十分偏远的地方去了。
曹植被降职贬到某地后,整日里都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情绪十分低落。就这样过了没多久呢,他便因为长期的忧郁烦闷,最终与世长辞了。再来说说曹丕吧,他可是做出了很不应该的事情。他全然不顾及已经去世的父亲,而且还对自己的亲兄弟下狠手,进行残害。就因为他这些过分的行为,他原本的名声一下子就变得很差劲啦,就好像从高处猛地跌落下来一样。人们对他的看法呢,也在这之后迅速发生了转变,从之前可能还有所期待或者认可,一下子就变成了批评指责居多,评价可以说是急转直下。
然而,曹丕并没有就此罢手。他接下来所做的那些事儿,那可真是引得众人一片骂声呢,其行为实在是让大家难以接受。
曹操离世之后,其后宫之中尚有诸多妃子留存。按常理来讲,这些妃子可都算是曹丕的长辈呢。正常情况下,曹丕理应把她们都遣散,让她们回各自的家中去。就算是其中有些妃子不愿意离开,那也得将她们妥善安置在别的区域,这样才合乎情理嘛。
要知道,曹操去世后,曹丕的做法可真是令人咋舌。他压根就不顾及那些妃子是不是自己的长辈,完全是不管不顾的,直接就把曹操后宫里的妃子全都接收过来,变成了自己后宫的人啦。你想想看,那可都是父亲的妃子,从人伦常理来讲,儿子怎么能做出这样强占的事儿呢?这实在是太违背基本的人伦道德啦,真的是让人难以接受。
曹丕去世之后,就有人在那儿议论纷纷呢,说怪不得他这么早就离世了,想来是因为之前干了不少缺德的事儿呢。咱们回过头来看,曹丕他仅仅活了四十岁就去世了,这么看来的话,还真有可能就是因为之前做了太多不应该做的坏事,所以才导致他英年早逝的。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千年,咱们不妨来理性地分析分析,曹丕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早逝呢?
要知道,曹丕打从一开始身体状况就欠佳。等他登上皇位之后,并没有好好调养身体、勤勉治国,反而是整天过着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纵情于各种享乐之事当中。如此这般的生活方式,对他本就不好的身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而这,很有可能就是导致曹丕年纪轻轻就早早离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