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有很多圈子,很多对于圈内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圈外人看来却是匪夷所思。
1.
比如自闭症的孩子们,很多人只见过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就以为所有的自闭症都是这样的表现。
有家幼儿园曾接收过一个有攻击行为的自闭症小朋友,在幼儿园情绪和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之后退了园,
从此,哪怕生源不足,只要有家长坦然告知自家孩子曾被评估为自闭症,
但现在情绪稳定,能安坐也能听懂指令,可以正常上幼儿园,
园方还是拒绝这个孩子,在他们的固有认知里,自闭症孩子哪怕现在没攻击行为,也不代表明天或者几天后不攻击他人。
哪怕家长解释得再多,说得再明白,拿出再多的图片或者视 频论据,他们依然不相信,曾经留下的对自闭症孩子的印象无法磨灭。
2.
很多人认为孩子被评估为自闭症之后,无论怎么干预也和普通孩子有差距,始终不能正常生活。
可有的自闭症孩子经过家庭和机构干预之后,虽然偶尔还有刻板行为,但不影响他人,生活自理没问题。
比如有个自闭症小朋友喜欢把家里的鞋子摆放整齐,只要发现鞋子乱了,
哪怕正在吃着喜欢的食物,也立刻下桌去摆好鞋子。
这样的行为,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3.
有的人认为,只要被评估为自闭症,无论轻度还是中、重度,都是没法进入普校学习的,只能进特校,勉强进了普校也只是拖后腿的存在。
但特校并不是想进就能进得去的,且不说很多非一线城市没有特校,
很多一 线城市的特校也不多,除了学费高昂以外,在招生方面也是有要求的,
有的要求韦氏评分,有的要求残疾等级等等,达不到要求的是不予接收的。
进了普校的自闭症孩子,并非每一个都是拖后腿的。
我见过有的孩子上课不听讲,但考试经常满分;
见过有的孩子平时考试粗心,成绩经常中、下,但一到各种竞赛就没有不拿奖的;
还见过有些孩子有各种天赋,比如随意就能画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速写,
只要是去过一次的地方就能像拍照留存一样记清楚每条线路等等。
4.
见过轻度高功能的自闭症孩子,没有做过任何干预就听得懂简单的指令,
与人交流的时候可以有一、两个来回,然而父母对此放任不管,只关心聪明伶俐的二胎,
于是,这个孩子能力一步步倒 退,真的成了“守村人”。
也见过重度低功能的自闭症孩子,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做干预,无论是科学还是玄学,
无论是机构干预还是家庭干预,各种方法都去尝试,
看不到希望也不肯放弃,只是不断的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有的孩子真的从“重度”变为“轻度”直至“边缘”,虽然始终无法和同龄的普通孩子比,但和自己比也进步不少,哪怕以后父母不在了,也能过简单的生活。
当然也有孩子一直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但父母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

5.
见过一个去了北京、上海、广州的各家医院检查,均被评估为“自闭症”的孩子,
家长无奈的带孩子做干预,期间各种吐槽的时候认识了众多的圈内同道中人,
几乎所有和这个孩子接触过的家长都认为是医院的误诊,这个孩子不可能是自闭症。
稍后,我们又知道了一个新名词——“社交缄默症”。
6.
见过“倒 退型”的自闭症孩子,本来认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上幼儿园没问题了,
没想到孩子生了一场病之后,认知、理解等各方面能力都回归到了没干预之前的水平,只能又延迟一年再去幼儿园。
见过视线追踪距离只有不到一米的自闭症孩子,只要超过这个范围,孩子的眼睛就不会看过去,
孩子的父母很有耐心,孩子哪怕眼睛多往前看了几厘米,他们都能对孩子赞赏有加,
现在这个孩子也读小学了,成绩一般,但情绪稳定,家长也知足了。
7.
见过智商没有受损的“边缘”自闭症孩子,大家都认为没有干预的必要,父母却不敢去赌那一个“万一”,
带着孩子东奔西跑,花费金 钱、时间、精力、心血,又自学各种相关知识,
于是,只要是以前不清楚孩子情况的,没有人会认为这个孩子曾被评估为自闭症。

这个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孩子,无论是普通孩子还是自闭症孩子,没有哪个孩子的外在表现是一模一样的,
也没有哪一种方法适合所有孩子,只能靠父母慢慢的引导,慢慢的教。
请不要用自己的固有印象去定义任何一个孩子,也请对他们的父母多一点宽容,他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在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