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8月2日,希特勒被推举为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戈林也“仆随主荣”,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不过无论戈林多么得意,多么头脑发热,在处理同希特勒的关系方面,他一直很清醒、很明智,从不越雷池半步。他可以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唯有对元首的敬意始终不减。
也正因为此,希特勒一直将戈林视为最忠诚的亲信,所以他会满足戈林提出的任何要求。这也让戈林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在他看来整个德国都在围着他转。当希特勒挑起战争时,他也曾经向英国暗示过取代希特勒的念头,在得到对方冷漠的答复后,他又变成了希特勒忠实的信徒。
正是有了希特勒的纵容,戈林的身边一直围绕着无数攀附他的人,他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奢华无度。第一任妻子卡琳去世3年多后,他在希特勒的建议下于1935年4月娶女演员艾米为妻。希特勒为他们安排了一场盛大的婚礼,3万名军人列队在戈林夫妇前往教堂的街道上。不过这些血气方刚的军人们并不知道,眼前经过的戈林自12年前(1923年)在啤酒馆暴动大腿挨了一枪后,他已经失去了那种能力。
一位珠宝商人来拜会戈林,他开玩笑地跟对方说:“我想要一罐你最好的钻石。”后者真的就满足了他的要求。从此他外出时一位副官会带着这个装满钻石的罐子,以备戈林把玩和炫耀。
他还向希特勒建议恢复荣誉勋章制,希特勒也同意了他的要求。在这之后,戈林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并获赠了许多刻有“帝国空军献给司令”“忠于元首的人民和帝国”等字样的佩剑。几年后的1940年7月19日,戈林被授予德国最高荣誉勋章——大铁十字勋章。他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人。这枚勋章后来作为战利品陈列在美国西点博物馆。
如果你认为戈林只满足做一个富家翁那就大错特错了。钻石、艺术珍品、荣誉勋章不过是一些点缀,用来满足戈林日常的虚荣,他真正的野心仍然在权力上。自希特勒实际掌控德国后,戈林开始将权力的野心延伸到了经济和军事上,纳粹的经济权威沙赫特和国防军总司令布隆伯格先后遭到了戈林的跨界打击。
第三帝国第一任经济部长叫亚尔玛·沙赫特,他因为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成功遏制了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而闻名。沙赫特于1930年加入纳粹,并得到希特勒的赏识。
因为戈林越来越炙手可热,沙赫特便邀请戈林担任经济部所属的“外汇和原料专员”。沙赫特的本意是让戈林挂个名,给自己撑撑门面,在和外界打交道时,可以凭借戈林的大名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戈林可不这么想,他认为日后德国最重要的部门将是经济部和国防部,所以在得到沙赫特的邀请后,他请求希特勒给他一个正式的任命。然后他在经济部下成立了一个叫“总理戈林将军原料和外汇管理处”的机构。不久希特勒又委派他负责协调农业部和经济部之间的矛盾,他一下子成了凌驾于两个部门之上的主管。
自担任经济领域的职务后,他着手实施一个庞大的计划,这就是日后复兴德国经济的四年计划。戈林的计划要旨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在战争来临前实现德国经济的自给自足。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戈林要求尽可能减少进口;实行工资和物价的严格管控;企业投资人的分红被限制在6%以内。此举将会让企业积累大量的资金,他要求把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上,用最短的时间提高德国的工业产能。
戈林清楚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德国最需要的原料是石油、橡胶和铁矿,所以一方面扩大这些原料的进口,让德国尽可能多地储备这些原材料;另一方面还建立了一大批生产上述原料的合成工厂。在他的促成下,德国先是与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签订了期限为10年的双边贸易协定,用德国的旧飞机换取它们的粮食;接着又同西班牙、芬兰、土耳其签订了相同的双边协定,以求得到这些国家的战略物资钨、镍、铬等等。
为了进一步控制德国的经济,戈林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他解散了一切资本在4万马克以下的公司,禁止新成立资本在20万马克以下的新公司;经济部主持设立新的卡特尔(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然后强制德国现有的各种公司和企业分门别类地并入这些卡特尔,这样德国的经济就完全处在纳粹的控制之下,很快就进入了战时的轨道。
1936年8月,“四年计划”正式出台,戈林因此成为德国经济领域的无冕之王。一时间德国实业界大大小小的银行家、企业家又开始争先恐后地讨好戈林,戈林的卡琳庄园和总理官邸中的贵重礼品不断增多,各种名目的赠款、捐款滚滚而来。
向戈林行贿最多的是德国的烟草大王雷姆茨玛,他每个季度给戈林的账户转入25万马克,得到的好处是没人敢过问他的各种偷税漏税行为。
戈林的另一项收入来自各种名目的捐款。他设立的“维持贫困飞行员生活基金会”总计收到过数百万的捐款,这笔钱大多数被他用于卡琳庄园的扩建中。
戈林的财富更多的还是来自他的“外汇管理处”。他自从担任了四年计划专员以后,控制了德国全部外汇储备。任何一个公司的任何一笔出口业务,都必须有戈林的签字方可。那些向国外出口产品的大公司和企业,几乎每一个都向戈林行过贿。
从1937年开始,他与德国法本公司合作,由对方提供大部分资金开始兴办垄断企业,这些垄断企业涉及冶金、军火、机械、航运等领域。战争爆发后,他将这些工厂扩展到被占领国家,利用那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为自己攫取财富。截至1943年,“戈林国家工厂”在德国本土和占领区共拥有177家工厂、69个采矿和冶金企业、156个贸易公司、46个运输企业、15个建筑企业和几十个其他企业,经营煤铁矿、冶炼工场、武器、广播器材厂、化学工厂、轮船运输公司、饲料批发商店和不动产公司,总资本60亿马克。
自从戈林执掌经济领域后,经济部长沙赫特就被晾在了一边,这让后者非常恼怒。戈林还经常在经济会议上对沙赫特冷嘲热讽,同时吹嘘自己的功绩。有一次当戈林在对德国的一些企业家和商人的讲话中,说到他希望他们走出国门,“用任何方法和手段赚取外汇”时,沙赫特当即站了起来,对戈林破口大骂,使肥戈很下不来台。
得罪戈林自然落不到好下场,沙赫特仅担任了3年的经济部长就被赶下了台。
客观地说,戈林在经济领域其实干得还不错。可他在和国防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布隆布格的内斗中,更多的是狗血的剧情,并最终落得两手空空。
自希特勒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后,国防军的“原生将领”地位仍然举足轻重。除了国防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布隆布格之外,陆军总司令是弗里奇、海军总司令是雷德尔、空军总司令则是戈林。
布隆布格身上具有国防军和纳粹双重身份,他为希特勒掌权出过大力,1933年1月,正是他坚定地支持希特勒,才将军人出身施莱切尔从总理的位置上赶下来,改由希特勒出任。
同沙赫特的想法一样,布隆布格也邀请戈林担任国防部下属的“帝国石油经济督察员”。戈林也曾经尝试借此渗透到国防军内部,不过布隆伯格很少给他插手的机会。戈林显然并不甘心,他觊觎的是国防军总司令的职位。
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召开军事会议,布隆伯格、弗里奇、雷德尔和戈林与会。在会上希特勒宣布了他的远期战争计划并要在近期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的企图。这一天也被后来定为德意志第三帝国踏上侵略道路的一天。时任希特勒的副官霍斯巴赫上校在会上负责记录,这份被称作“霍斯巴赫备忘录”的文件成为日后纽伦堡审判的罪证之一。
让希特勒恼怒的是布隆伯格和弗里奇对这个计划持保留和反对态度,他们担心此举会遭到英法等国联手干涉。从这时起,希特勒意识到必须将二人踢走,启用一批听命于他的人掌管国防军。
戈林似乎看到了希望,他暗地里开始搜罗布隆布格的罪证,很快他就有了收获。自从1932年布隆伯格的妻子赫尔米希去世后,他一直过着鳏夫的生活。但5年后,他和他的秘书格鲁恩小姐坠入爱河并准备结婚。然而布隆布格也清楚,他和出身平民的格鲁恩结婚肯定会遭到思想保守的军官团的反对。布隆伯格邀请希特勒和戈林来做他的证婚人,以此来封住军官团的嘴。
1938年1月12日,他与格鲁恩在战争部大厅内举行了平民婚礼。在布隆伯格夫妇度蜜月期间,柏林警察局局长赫尔道夫发现了一份记载着格鲁恩曾经做过妓女的档案。他将这份档案交给了国防军局局长、布隆伯格的亲家——凯特尔上将,希望他能够妥善处理。凯特尔在得到这份关乎他上司命运的档案后,因为害怕包庇而影响自己的前程,所以把档案交给了戈林,觊觎布隆伯格帅位已久的戈林向希特勒告了密。
这个消息传开后,国防军内部的军官团抛弃了布隆布格,1月25日,希特勒勒令布隆伯格退役。
陆军总司令弗里奇的结局更凄惨。为了扳倒弗里奇,戈林和希姆莱联手,试图找出弗里奇的把柄,但并没有得逞。无奈之下,希姆莱选出一个名叫弗里施骑兵上尉的卷宗,这个人是个同性恋,按照当时的法律这是犯罪行为。
这份卷宗经过修改,变成了弗里奇是同性恋的罪证。1938年1月,一名一战退伍士举报弗里奇,他声称自己看到了弗里奇的“肮脏”行为。也许是认为希姆莱的手法过于拙劣,希特勒在听取有关汇报后没有采信。但希姆莱不可罢休,他以党卫队的名义公开指控弗里奇,这件事也因此闹得沸沸扬扬。
这一次国防军的军官团选择站在弗里奇一边,希特勒的副官霍斯巴赫也出庭为弗里奇作证,脾气火爆的弗里奇不能忍受这种耻辱,他果断地提出了辞职。希姆莱等人以为事情已经成功,可他们没料到国防军的能量。不久之后,国防军中包括伦德施泰特等人都陆续递交了辞呈,这让希特勒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938年5月,那位举报人主动澄清他认错了人,弗里奇是被冤枉的。随后希特勒也发表了一份声明,承诺会给弗里奇恢复名誉,并考虑为他官复原职。他其实这是一句空话,因为在弗里斯辞职后,他已经任命布劳希奇继任陆军总司令,他本人则接替布隆伯格担任国防军总司令一职。也就是说,戈林白忙活了一场,最终什么实惠都没得到。
弗里奇的悲惨命运还没有结束,他被恢复了现役,却并没有恢复军职和军衔。在二战爆发前,他以上校军衔担任第12炮兵团荣誉团长,并参加了1939年9月的入侵波兰的行动。
9月22日,在波兰战役进行到尾声时,弗里奇被波军狙击手击中腿部大动脉,鲜血瞬间浸透了军服。他的副官试图解开弗里奇的裤子处理伤口,弗里奇则平静地对副官说:“请不要碰我。”几分钟后,已经心灰意冷的弗里奇就停止了呼吸,
扳倒了国防军的两个重量级人物并没有让戈林如愿入主陆军。希特勒觉得国防军总司令的职务还是自己更适合,至于陆军总司令他也不想给戈林,因为后者在那里根基太浅,根本无法驾驭那些普鲁士精英们。事实上戈林在之后又多次试图插手陆军事务,但是都被陆军的人顶了回去。一怒之下他索性在空军组建野战师,日后大名鼎鼎的赫尔曼·戈林师(空军第1野战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希特勒很给戈林面子,他晋升戈林为大将来安抚那颗有些失落的心,然后意味深长地告诉“肥戈”,一定要把空军发展好。戈林听懂了希特勒的话,他在军队的发展方向还是空军。
各种事务缠身的戈林没有多少时间放在空军上,幸亏他有几个好帮手。戈林在出身问题上帮了米尔希一把后,得到了后者全力的辅佐。不过戈林还不放心,他让凯塞林接替因空难去世的韦弗出任空军参谋长,还把里希特霍芬联队时的战友乌德特提拔起来,管理空军技术办公室。
在空军的发展方向上,戈林和凯塞林的思路一致。每当希特勒听取空军的汇报时,小胡子最关心的问题是空军有多少架飞机。所以二人在空军发展上就投其所好,注重研发和生产中小机型。米尔希和前任空军参谋长韦弗的思路相近,他们认为空军不仅需要扩大规模,还应该掌握进攻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机型,也就是远程轰炸机。不过这得牺牲一部分空军的经费和时间。
但既然戈林规定了空军的未来,米尔希也不固执己见。第三帝国最终为他们的短视买单,戈林也因为在几年后的不列颠空战中没能击垮英国空军而被希特勒疏远,之后开始了自己走下坡路的命运,不过那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经过众人的努力,在入侵波兰前,德国空军用5年的时间几乎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发展到了37万多人的规模,其中作战部队达到20多万人,还培养了1.5万名军官。飞机的产能也逐渐提升,1934年时为1968架;1935年为3183架;1936年为5112架;到了1939年则超过8000架。
这样的一支空军到底成色如何,一直是希特勒和戈林心中的疑问。很快中考来临,1936年7月西班牙爆发内战,希特勒决定派出德国空军参战。
1936年8月,一支德国混合飞行中队被派往西班牙,这个中队拥有32架容克52型运输机和8架亨克尔51型战斗机,最初负责将远在摩洛哥的叛军部队运送回西班牙本土。当部队出发时,戈林并没有去送行,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显得烦躁不安。他担心空军会出师不利,进而失去希特勒对他的信任。
亨克尔51是一款末代双翼战斗机,尽管它的性能并不先进,但对手的机型更老旧,所以佛朗哥的空军在空中完成了一次次屠杀。截至1936年10月,德军共计出动了868架次运输机,为叛军运送了1.35万兵力,127挺机枪、36门野战炮,缓解了弗朗哥的兵力危机。
初战告捷让戈林和希特勒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随着西班牙内战的深入,他和戈林决定加大对弗朗哥的支持。1936年11月,希特勒下令组建“秃鹰军团”,这是一支混合了陆军、空军和海军的部队。秃鹰军团以空军为主,所以指挥官由空军少将施佩勒担任,参谋长则是日后另一位空军元帅里希特霍芬。他们指挥的空军包括3个轰炸大队(容克52运输机改装)、3个战斗机大队(亨克尔51战斗机)、1个侦察机大队(亨克尔70侦察机)、4个重高射炮连、2个轻高射炮连、1个通信连和地勤人员,兵力共计5000余人。
在出发前,希特勒交给施佩勒的任务也很明确:摸索出使用现代武器作战的经验。
同时陆军也派出了装备有100辆轻型坦克的部队,德军不断替换在西班牙的人员,让更多的人员获得实战经验,到内战结束时在西班牙服过役的德国军人在1.5万到2万之间。
1937年6月12日,德国梅塞施密特109战斗机首次参加实战,仅在6月12日当天,就取得了6次空战胜利。随后又陆续赢下了21次空战。德军飞行员品格尔,成为第一位击落5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
1939年6月6日,秃鹰军团返回柏林。希特勒用一次隆重的凯旋式结束了他们3年的征程。在整个西班牙内战中,秃鹰军团共击落300余架飞机,投弹21000吨,击沉约60艘舰船。自身损失298人,其中178人战死,120人死于事故和疾病。
在磨炼部队战斗力的同时,希特勒也在进行着战略试探。1935年10月,意大利突然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人的行动又为纳粹德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面对意大利的武力侵略,国联吵着要对意大利进行制裁,但实际上无能为力。
1936年2月27日,法国与苏联签订了互助条约。希特勒在国会中宣布,既然法苏签订了互助条约,这就意味着1925年德国和西方国家签署的《洛迎诺公约》已经瓦解。这份公约强调了德国西部莱茵河非军事区的作用,并规定了与德国西部接壤国家之间的安全义务,但没有涉及德国东部边境的安全。希特勒的逻辑是,既然法国干扰德国东部边境的安全稳定,那莱茵河非军事区也就不算数了。
莱茵河是德国西部边境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在莱茵河身后德国本土无险可守。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军队不可以在莱茵河右岸50公里范围内驻扎,此规定是协约国对德国发动侵略的重要防范措施。
3月7日,希特勒命令陆军对莱茵兰非军事区采取行动。接到命令的德国陆军十分惶恐,他们害怕招致法国的反击。其实他们不知道希特勒也同样非常紧张。最初奉命进入莱茵河非军事区的只有3个步兵营,希特勒等人计划如果遭遇法军的阻挠,哪怕是一句警告,他们都打算立即回撤。
不过法军没有任何反应,德军这才将进入非军事区的兵力增加到1个师,仍然没有看到法国方面任何表态。就这样德国人轻易打开了自己脖颈上的一道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