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辕涛涂事件观察“召陵之盟”存在的问题!

春秋右传读过去 2024-06-16 06:25:59

陷入沛泽之中的诸侯之师

在笔者看来,“不看广告看疗效”这样的台词,同样适合于观察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与楚国达成的召陵之盟。尤其辕涛涂的“诈齐”事件,更是召陵之盟失败的一个具体性象征。

按理,齐桓公发诸侯之师,前后筹备三年,进而劳师动众八月有余的伐楚之役,绝对不会仅仅是为了向楚国使者炫耀武力,更不可能是为了带着诸侯之师作军事旅行,当然也不应仅仅是为了满足齐桓公霸业圆满的虚荣心。

从后世的角度看,召陵之盟之所以能够达成,应该还是有些具体内容的。虽然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关于召陵之盟的任何具体内容,但只要仔细观察召陵之盟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其中的蛛丝马迹还是有迹可循的。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管仲与楚国使者的对话。这种对话,有可能就是在为召陵之盟定下调子,甚至就是召陵之盟的间接反映。因此,在具体的召陵之盟中,多半存在楚国如何对待周王室,该不该向周王室进贡,以及诸侯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并要求楚国保证南方国家安全等等。这些内容,从事后的发展看,多半是虚多实少。尤其对于前线国家(包括南方诸侯)的安全关切来说,可能比较空洞。

因为,自从召陵之盟后,齐桓公领导的盟国内部不是进一步团结了,而是越来越离心离德了。尤其那些南方诸侯的国家安全,不是更安全了,而是离亡国之祸越来越近了。特别值得观察的是,此后楚国向北扩张的野心,不是从此收敛了,而是更加的咄咄逼人了。

如果把召陵之盟作为一个历史转折点,则这个转折点就是齐国霸权开始衰弱的转折点。这是因为,不论从力量对比,还是影响力对比,乃至由此形成的历史后果,在召陵之盟之后,相比齐国,楚国取得的战略利益其实更大!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对于齐国而言,召陵之盟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会盟,更不是一次团结的会盟。为此,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召陵之盟后发生的陈国大夫辕涛涂的“诈齐”事件就十分值得回味!

按照《左传》记载,陈国大夫辕涛涂与郑申侯相谋,齐桓公的诸侯之师在召陵之盟后,如果班师北返,最好不要途径郑国、陈国之间,而是要建议齐桓公的诸侯之师选择另外一条路线。这条路线可称之为东返路线,即大军沿汝水南下,至淮水而后向东,直达徐国“观兵”后,可沿黄海海岸线向北折返。《左传》的原文是:

“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

由陈国大夫辕涛涂的这个建议,至少可以看出,陈国,郑国(应该还有许国),这些前线国家大概是伐楚期间承担盟国军费支出的主要国家。可是经过召陵之盟之后,明显能够看出,最少陈国是心怀不满的,所以才会对诸侯之师的过境军费提出质疑。这至少说明,陈国、郑国这些前线国家,对于伐楚的结果,尤其是召陵之盟的结果是不满意的。也正因为没有实现上述前线国家的战略意图,所以这些国家才会介意于承担过境军事费用。

陈国大夫辕涛涂的上述想法,当然不会仅止于想法,而是要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因此,辕涛涂在与郑国大夫郑申侯合谋后,就把上述建议提交给了齐桓公。不料,齐桓公竟痛快地答应了。按照《公羊传》的说法,这次诸侯之师的东线行动,遇到了麻烦,即所谓的“于是还师滨海而东,大陷于沛泽之中”。如果此论为真,则齐桓公这次所上之当,必定伴随着十分严重的军事损失!

当然,《左传》并没有提供“大陷于沛泽之中”的相关信息,而是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即通过郑申侯的揭发,齐桓公避免了后续可能发生的悲剧。也正是因为郑申侯的揭发,齐桓公在醒悟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把陈国大夫辕涛涂抓起来。同时,为了奖励郑申侯,齐桓公竟然十分“慷慨”地把郑国的虎牢之地封赏给了郑申侯。而这一抓一封之举,其中的意味,有可能是,在大军向东移动的过程中,齐桓公遭遇了重大损失,但又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更大后果!

当然,抓了辕涛涂,并不是这场“诈齐”事件的终结!《春秋》记载“秋,及江人、黄人伐陈。”由其中的“及”字可知,这年秋天,齐桓公至少带领鲁僖公,并联合江国、黄国对陈国进行了第一次讨伐。讨伐陈国的起因,当然是辕涛涂的缘故,所以《左传》说,“伐陈,讨不忠也。”

然而,这次讨伐陈国,并没有彻底解决齐桓公的心头之恨,而陈国似乎也没有理会齐桓公的讨伐。所以,在这一年的冬天,齐桓公有组织了二次伐陈之役。这次讨伐陈国,齐国率领宋国、卫国、鲁国、郑国、许国、曹国七国之师,终于迫使陈桓公妫杵臼服软,而齐桓公也释放了辕涛涂。

通过陈国辕涛涂的“诈齐”行为,以及为了此事,齐桓公组织的两次伐陈之役,就能说明,召陵之盟显然是失败的,也是缺乏战略价值的。这是因为,如果从陈国、郑国如此重要的同盟国家的角度看,召陵之盟如果对自己的国家有价值,怎么会在乎一点诸侯之师的过境费用呢?

也许在辕涛涂来看,齐桓公真是老糊涂了!因为在他看来,召陵之盟就是楚国针对齐桓公实施的一次战略欺骗。这种战略欺骗,除了能部分满足齐桓公的虚荣心之外,在战略上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因为,要让前线国家真正在安全上满意召陵之盟,则只有把楚国的战争机器肢解才能实现。而这,显然是齐桓公做不到的,也是没有意愿去做的。

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在召陵之盟之后,除了辕涛涂的“诈齐”事件,在北方联盟中,又出现了郑国再次倒向楚国的严重事件。而就在诸侯伐郑时,楚国执行了伐许救郑之计,以至于许国差点亡国!这一连串严重冲击北方国家联盟的重大事件,想来一定会让齐桓公寝食难安!

当然,这部分内容,留待后续文章进一步阐发。为此,节选古人咏史诗如下:

礼乐征伐诸侯出,流极终成无道天。尊攘虽闻齐小白,虚名大抵自东迁。

召陵不问荆淫号,葵丘五禁亦徒然。威烈始成三叛国,洋洋东海遂为田。

0 阅读:2

春秋右传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