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堂点迷津,精准点评促升级

刘老师教育故事 2025-01-05 16:41:35

我是一个小太阳,天天充满正能量。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给孩子们披上了光鲜的外衣,也给这寒冷的天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1月4日,我们迎来连云港市教研室专家和老师一行数人来指导学习。连云港市初中部负责教研的朱卫文老师和新海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王旭彤书记走进了周丹和方迁老师的课堂,听了两节语文课《女娲造人》和《相见欢》。语文组老师们也积极响应。研讨时两位专家作了精彩点评。

朱卫文老师在听课

王旭彤老师在听课

王老师说,首先两位非常年轻的老师整体素质挺好,很不错,能够按照个学校教学方面的课堂设计来开展,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课堂上学生学起来,讲起来,写起来,研起来了。两节课都有师生学习案,而且学生都是自学在先,上课之前学生也都完成了学习案,课堂上看得出来都是经过预习的;第二,比较好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有合作学习的策略,这也是课改过程当中一直所提倡的,每一个小组怎么干,干什么事都非常清楚。黑板上展示了所有学生的成果,无遗漏,全覆盖。第三,加分到位。分加到了组里,加到了每个学生。

周丹老师在巡课

王老师也提了忠恳的建议。她说连云港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王老师从连云港市教育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路径说起,“三案六环节”“六模块”“建构式”给“三学”的落实推进打下坚实基础。真学、深学和乐学是课堂的真正意义。建议就是两个字“升级”。

首先,课堂需要升级。具体讲就是要彰显教材的作用。教材是个静态的东西。用教材就不能局限在知识的层面。教材只是个例子,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的。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对教材的把握,对于教材的处理,有没有提升到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层面。举个例子,我们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把教学设计设计好,如果教学设计没有设计好的话,课堂上想把学生的思维再提升一步可能就比较困难。《女娲补天》和《相见欢》的学案,我感觉还是比较陈旧,比较原始。为什么呢?因为中考方向已经变了。我们现在要用考试来倒逼课堂教学的转型。教材要进行情境化的处理,要进行生活化处理,更需要延伸。光教书本上那点知识不行,一定要用教材去教学生。例如《女娲造人》这篇文章,女娲的形象是一非常重要的,不能就光问学生几个问题把什么形象写个答案就认为学生理解了,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山海经》里的女娲是什么形象,西汉《淮南子》里面的女娲又是什么形象等等。

第二,老师的点评需要进一步升级。因为学生有的答案可能是错的,黑板上写的那么多,老是肯定看不过来的,有的确实是错的,老师也没有时间去更正,所以我觉得老师是需要用学养、用知识积累来对学生讲一点。老师点评升级不光是给小组加个分或者说把学生的答案再重复一遍。学生原生态思维已经全部呈现黑板上了,老师不能简单地给学生的答案打个价格分,这是不对的。如果说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想到了女娲形象再点评,那就介入了学生的原生态思维。学生错的要把它改正,因为语文有时候真的不是对错的问题,更多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方迁老师在点拨

第三,媒体辅助需要进一步升级。因为现在确实已经到了人工智能的时代了,学生在黑板上展示非常好,有投影仪为什么没用呢?例如学生写在黑板上那么多,老师也看不过来,仔细观察了组长在写,其他几个人是没写的,其他几个人就是低效的。如果专门设计一张纸让学生写,然后用实物展台投出来,老师再重点点评,这也是可以的,而且投出来是很清晰的,甚至有的时候老师就用手机一点就可以了。

第四,导学案更需升级。我们考没考虑到把助读系统融合进我们的导学案设计中,有,但还不完全。比如说《女娲造女》,“写”这个环节耗费的时间太多,一堂课有20分钟时间是在写字的。如果我们在这个导学案上留白,学生自学阶段写了,老师可不可以直接呈现?老师有时会尴尬,因为老师缺少在课堂上抖包袱就像说相声一样。再如《相见欢》,有些东西要留白给学生,但是老师很多时候还是忍不住代替了。谁是资料员这块就留白给他,ppt都可不出现,ppt里面呈现这种知识性的,介绍性的东西应该让学生口述表达,老师完善补充更好。

语文组老师们在一起研讨

朱老师最后说,阅读和批注文章要记住六步走:一文章读过;二扫除字词障碍;三对作者和写作的背景有了解;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五能够把文章的结构做一些梳理;六结合教材的诸多系统进行圈点勾画。今天的两节课都把这六点落实到位了。把这个做的很好还要再升级。老师需要有思维含量的设计,进一步去探究发现,然后学生的整个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这也正好反映到了我们的成绩上。人人思考,人人做事,这保证了基本分获得没有问题,但优生在这上面是不够的。我们的课堂还需要容量再大一些,内容再饱满一些,学生的学习再深入一些。

市级各学科的教研员老师能走进课堂,了解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全方位、多角度把脉课堂,指点教学,确实难能可贵。周老师和方老师年轻漂亮,聪明伶俐,一点就通,相信参加学习的老师们也都获益匪浅。

如果有一天从《背影》里读出了爱,那么你就真正懂了什么是爱 ——读“背影”品“背影”悟“背影”​

0 阅读:5
刘老师教育故事

刘老师教育故事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才明白老师永远不如学生。